五一之前,和刘润老师一起直播,聊了聊拼多多。
我看到评论里面,有人夸拼多多对商业理解深,
也有不少骂拼多多的。
比如有人说自己在拼多多收到的水果质量不好。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聊聊我眼中市场与监管的合理关系。
当下拼多多的状态,
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K12教育。
他们俩都属于虽然市场接受,但实际上都可能需要监管来干预的业务。
当时在国家监管严厉打击K12行业时,
很多人是不解的。
毕竟,不少从业者在开始选择做K12时,是有情怀的——
这份工作可以帮孩子们拥有更好的未来。
这样一个行业,国家为什么要这么严厉打击呢?
其实是因为“教育上的投入,并不总是导向培养出更好的人才。”
如果我们只看短期,很容易形成一个印象。
上了补习班,学生们知识掌握更牢固了、考试成绩也更高了,离我们想要的优秀人才好像更接近了。
但如果看长期呢。
我们会发现补习的代价是——
孩子们长期处于过劳状态,高考前过度透支了精力。
这会使得一些孩子上了大学就失去动力,开始躺平。(只是部分原因)
同时,也容易让他们失去创造力。
(创造力的形成,除了书本,更需要丰富的生活。)
当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企业家、科学家时,
那大家卷高考,投入超出一定限度后,投入越多,反而会离拥有这样的人才越远。
在和刘润老师的直播中,他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单一指标下,导致的极化。
极化的问题,就是会让个体追逐最大利益的动作,反而伤害了整体。
说白了,就是当高考分数成为评判教育成果的几乎唯一指标时,家长们的动作必然会扭曲、内卷必然会发生。
而这样的扭曲、内卷,反而伤害了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形成。
这时候,对抗单一指标的极化,就是国家监管应尽的责任。
当然,短期内取消高考不现实。
那就只能先限制那些极化后产生的不健康动作,
所以才那么大力限制K12行业。
当然还有提高了生育成本等其他因素。
其实,如果理解了这件事,我们再看各个行业,监管应该做的干预,也就都不难理解了。
比如烟草行业。
正常情况下,买的人愿意买、卖的人也愿意卖,抽不抽烟是个你情我愿的事,国家为什么要管呢?
因为市场很多时候也是单一指标、很容易导致极化。
如果将烟草交易完全交给市场,那么所有烟草企业的唯一指标就是利润。
过度营销,先送几包烟、让小朋友成瘾后再销售,这样的行为几乎必然会发生。
我们再看拼多多。
当前拼多多的主要策略,是在保证商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提供最低价的选择。
低价的商品,是商家提供的。
从平台视角来说,拼多多做得也没什么问题。
但如果我们代入商家的视角,价格竞争那么激烈,在这个极化的单一目标下,会不会有商家开始以次充好?
尤其是在那些消费者难以短期感知到的、但又会长期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下,会不会产生新的隐患?
不用我说,相信你也知道,这样的事必然会发生。
而遏制这样的行为,本质上,也是监管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对抗单一指标的极化,保障长期健康的发展,是监管的责任和目标。
同样的,对于企业,通过管理者的干预、制度的增加等,对抗所有极化导致的不健康行为,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是管理者的责任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