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是荔枝呀
5月前
流通经济学“生产-流通-消费。”

前段时间因为朋友圈发得有点多和老大有点意见不合的争执,我的观点是:

“朋友圈除了记录以外,还是一个生态广告位,一个老板如果能免费有一个营销渠道,这个账单算下来是划算的。”

还有书中《弱传播》有一个观点:
此处@_SuE_舒 谢谢推荐好书。
“信息只有被传播,才有价值,传播只有被关注,才能实现价值。

无论是思想家、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家,都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信息让更多人关注,只有被人关注了,才能影响他人的行为。

注意力是影响力的前提,只有获得它,才能征服世界、统治世界、改变世界。注意力是人类的第一权力。

注意力既是最稀缺的资源,又是重要的权力,难怪舆论世界是有限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

今天见面吃饭的时候老大从这个经济学的角度来给我解读了一下,说不是反对我发朋友圈,是想让我如何把握一个度,以及是否能接受舆论的压力。

然后通过雷军和周鸿祎事件来和我讨论了一波。

我通过自己的朋友圈来公开表达,这个没有问题,想通过表达筛选朋友和客户也没有问题,不过得会去学会算那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另外把自己放在一个公开的舆论环境中,是要去接受大家的审判的,会很考验我的控场能力和灵活度的问题,我能不能hold 得住。

只要有公开表达,其实就有附带了在做IP的属性,我目前更多得是在“流通”的阶段,更像是种草IP,说得不好听点是“搬砖”,也就是信息的搬运工,始终是营销,不具备直接的销售能力在。

没有抓住“生产”也就是供给侧(上游),也没有抓住“消费”也就是需求侧(下游)。

在这个舆论环境中,如果遇到和你观点不一样的人,你也不能去认为别人是属于“黑粉”,“喷子”,这个观点也是不对的,大家只是所处的环境不同,角度认知不一致。

另外当你说遇到一些前辈给你点赞评论,ok这个是好事儿,可是不能保证自己会有持续不断的输出,另外这个动作是几乎没成本的,是浅层的表面的关系,也就是自来水一样短时间的认同。

如果想要和对方深层次的深交,拥有长时间的互动或者说商业往来的时候,还是逃不过线下去见一面,线上总是带有一丝缺陷。

社会还是遵从“丛林法则”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

我们与天地斗不了,得遵循客观规律,人类作为高等动物,在遵循自然的基础上,如何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让自己变得更强,如何获取更多的资源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14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浴室沉思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