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君Jane 这期值得听听。visionpro发售一个多月了,用户比较两极化。一些人反映已经出现了设备吃灰的状况,另一些人则愈发兴奋,每天戴 3-5 个小时。
@徐梧 属于后者,他在播客中的逻辑是:当视觉显示效果足够好 - 现实与虚拟之间无法区分的时候,当交互方式足够自然和协调之后,佩戴 visionpro 就会让日常的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相当于在现实之外增加了多个平行的虚拟宇宙,你可以把自己同时投射到不同的空间里,例如可以在自己周围放一圈巨大的屏幕,可以边打电话边玩 3D 拼图,可以边用自己的分身 persona 开 zoom 会议边看电影...
目前对 VisionPro 的质疑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贵。第二,重。第三,没有内容。徐梧认为“贵”是可以通过更加充分的行业竞争和更大的规模效应来解决的(同意);“重”短期内难以通过硬件技术的进步来解决,但可以通过更精简的设计、更丰富的配件支持来得到缓解,最重要的是设备足够有用的话,用户可以大幅度提升容忍度,可能并不需要降到眼镜一样几十克的重量,而是降到 200 克左右就可以破圈到 early majority了(部分同意)。至于“没有内容”,徐梧认为 visionpro 开发者生态的进化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十倍于移动互联网”,考虑到绝大多数开发者是最近一个多月才接触到设备开始上手的,预计三个月以后就会看到一些质量很高的但是很短小的应用开始出现,而到今年年底会看到一些质量很高的原生三维应用出现。
我非常认可“贵”和“重”的问题长期看都会得到解决,但关于“没有(好)内容”,或者说关于 visionpro 的应用潜力,我认为这是最大的非共识所在。说穿了,到底有什么 killer 体验是必须带上 visionpro 才能获得的?什么是 visionpro 的抖音、滴滴和今日头条?本期内容中并没有给出答案。从之前的文章来看,徐梧的逻辑是:对 3D 世界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3D 在很多场景下的体验一定是好于 2D 的。因此,如果有足够多的开发者来共同探索,最终一定能找到答案。
关于行业的长期发展,徐梧是非常乐观的。他认为站在技术角度来看,有几个确定性:手眼交互的精确度一定会越来越高;显示效果和分辨率会随着MicroOLED的发展而越来越高;延迟和渲染效果会随着芯片的进化而越来越好;重量会越来越低;OS 的体验和完善度会越来越高。因此,从时间点上来说,三年以内行业会对设备的价值形成共识,创业的傻瓜窗口期会消失了;2030年左右行业会跨越鸿沟,在消费者端实现爆发式增长。
总之,我还是认为只有体验更多之后才有发言权。徐梧在深度体验之后,对行业越来越乐观,终究是件好事。期待着到今年年底之前,能够看到 visionpro 上究竟能够有哪些巨大的可能性被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