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MrCoffeeTalker
11月前
偶然刷到小宇宙 @kyth 的动态,刚好有些相关的了解来写条分享

大多数人消费内容时,会在意内容的生产成本高低吗?

m.okjike.com

我觉得这是个好问题,让我想到了一个高度匹配这个描述的创作者:MrBeast

如果要说有谁最擅用生产成本增加内容吸引力,MrBeast 不算第一也肯定能排进前列。

在学习内容创作的时期,我曾经在一档专注讨论创作者经验的播客 Creator Science 中听过对 MrBeast 的分析 [1]。

这一期的嘉宾 Phill Agnew 花了 50 个小时专门分析 MrBeast 的频道,自己也是另一档播客 The Nudge 的主播,他的播客则是专注于分析营销背后的行为科学的。

他们当时聊到了 MrBeast 在视频为了增加吸引力中用到的 3 个心理学理论:
- 投入偏倚(input bias)
- 昂贵信号理论(costly signaling)
- 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

而这里面的前两者,刚好对应了 kyth 问的问题「大多数人的内容消费,是否会关注内容生产成本」。

1. 投入偏倚(input bias)

当我们了解到某事或某物背后的投入很高,我们会更倾向于高估它的价值,比如一瓶几十块的酒,对比几百块的酒。

这里的投入是广义的,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金钱,或是其他能体现出费时费力的指标。

播客里的例子提到了一个围绕搜索等待的实验,同样是搜索航班信息,一组只显示转圈加载,另一组展示搜索的细节过程(具体展示搜到的每家航司信息、每步动作),让用户为体验评分,结果后者更高。

这也让我想到加载等待的设计,相比于常规的播放循环动画,用一些方式展示过程的投入可能会更有益于提升用户/玩家体验,比如产品设计中 Arc Search 的 Browse for me 会展示搜索找到的每个信源和当前生成阶段,Notion Q&A 中会展示 AI 当前的动作、正在阅读哪一篇笔记;游戏中《饥荒》生成地图的文案、《动森》好友联机的航班包装。

如果观察下 MrBeast 的视频标题和封面图,你会发现强调投入成本的这一做法几乎无处不在。

Pill 自己用广告投放做了个实验,同样的内容,强调生产的投入时间相比不提及生产投入,点击率提升了 45%。

类似的现象在国内也有观察到,比如 B 站盛行的《耗时xx小时,xxx》,真的是太常见了,这类标题能广泛扩散,不太可能只是单纯的模仿。

这也让我想到个有趣的事情,之前 AI 刚火起来那会,不少人觉得 AI 生成的东西很廉价,包括更早的时候咖啡行业出现机器人手冲、消费者觉得没有灵魂。我猜可能也有投入偏倚的影响在,因为都是把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的事情变得唾手可得,时间消耗显著减少了。

2. 昂贵信号理论(costly signaling)

指我们在传达信息上花费的金钱越多,人们越会注意我们所传达的,这和前一个理论有重合(比如讨论的都是金钱时),但不完全等同。

MrBeast 可以算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了,他在制作视频时出手非常阔绰,动不动就花费重金,这也是他的内容为什么能这么吸引人。

为了验证昂贵信号理论,嘉宾 Phill 围绕他自己的播客 The Nudge 做了一场实验,用两种方式做推广,使用同样的素材,但有一种是通过广告牌展示,广告内容主要是说服人们 The Nudge 为什么值得一听。

实验结果来看,看过广告牌版本的相比普通广告的,人们愿意听播客的可能性高了一倍。

我觉得这也可以延伸讨论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AIGC 火热之际,「积极拥抱」AI 生成内容的厂商被玩家抵制。

虽然识别 AI 生成的美术资产有门槛、需要对美术和这类 AI 工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影响玩家们得知 AI 技术运用后觉得游戏内容廉价,机核谈 AI 的一期播客也有过这个观点 [2]。

AIGC 在游戏行业的推行,主打一个降本增效,常识中也会倾向于认为 AI 的使用比人力便宜,按照昂贵信号理论,会觉得廉价也是理所当然。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 AIGC 的采用,厂商最好不要向玩家大肆宣传,我觉得这个很像预制菜,有多人会因为餐厅使用预制菜而有更高的消费意愿?

除了上面讨论的这些,昂贵信号理论的成本也可以是机会成本。

这里提到了两个例子,一个是 Jay 的付费社群,另一个是鞋子的品牌 Patagonia。

作为内容创作者,Jay 有一个专门用于交流学习的付费社群,但这个社群并不是谁都可以进,人数是有上限的。Jay 设置了一个两百人的上限,再多就要排队等待了,就算有钱也进不了。

而卖鞋的 Patagonia 也类似,并不是谁都可以买他们品牌的鞋,如果消费者是某家破坏环境的企业的员工,Patagonia 并不会把鞋卖给他们。

这种自我加限制的行为看上去很傻,但提高机会成本,也是为了更好的保证结果的价值。Jay 是为了更好的社群环境,Patagonia 则是为了践行自己对环保的贡献。

类似的例子我去年也遇到了一个,TEDx 的报名,不像常规活动花钱买票就能参加,有一期我注意到,买票前要填写不少信息、经审核通过后才有购票资格。

看似繁重的审核流程,显得活动的参与机会更加可贵,也让我对届时能收获的价值更抱期待了。

参考来源
[1] Phill Agnew 谈 MrBeast 在内容创作中用到的 3 个心理学理论 share.snipd.com
[2] 机核播客谈游戏开发与 AI 如何共处 www.gcores.com
1053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775627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