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MrCoffeeTalker
62关注3k被关注13夸夸
告别了 7 年研究游戏的工作,依然喜欢学习。
远离工作后,终于有精力探索如何好好活着
用研究的态度对待生活、学习、创作
置顶
MrCoffeeTalker
10月前
试着在 Notion 弄了个主页

目前你可以在这里:
- 了解我未曾公开过的身份和经历
- 知晓我日常活跃的平台
- 按学习、知识管理、内容创作这样的主题,分类翻看我最近几个月的即刻分享(感谢 GPT 帮忙,还在持续更新中)

mrkwtkr.notion.site
1010
MrCoffeeTalker
1天前
点了清洁技能树后,生活里的各类清洁问题的难度都下降了

1. 整理东西发现 PS5 手柄脏了,餐桌清洁剂喷在厨房纸上,擦之

2. 帆布鞋经常感觉鞋底发粘又脏,浴室清洁剂接触 5 分钟,水冲晾干,除菌去污一把抓

3. 看个生活杂志,意外种草了 airpods 和洗衣机的清洁工具

积累经验、投入实践检验,发现优质信源并从中学习,生活的乐趣由此而来。
10
MrCoffeeTalker
1天前
每当我买起冷门的东西,都能感觉到设计和品牌在国内有多不受待见
10
MrCoffeeTalker
1天前
如何处理书籍发霉,东京都立图书馆的方法

之前回复小红书网友时搜到过他们处理发霉书籍的指南,大概是这么个步骤:

1. 吸除表面污垢

用 HEPA 过滤性能的吸尘器吸取表面的霉菌污垢(可理解为能过滤霉菌孢子的过滤级别,不然吸了反而会从出风口扩散霉菌)。

2. 酒精擦拭

用脱脂棉、布或 kimwipes 沾取消毒酒精/无水乙醇擦拭发霉处,kimwipes 是一款专用于擦拭精密仪器的纸巾,实验室用得比较多。

使用前确保书籍材质对酒精不敏感,避免褪色,消毒效果上消毒乙醇比无水乙醇好,但用在纸张上更容易干燥后出现褶皱,这方面个人可以权衡下,是更看重彻底消毒还是书籍纸张的平整度。

3. 防霉

彻底干燥书籍后,储存环境湿度控制在 60% 以下防霉,原本放书的地方如果发霉也要除霉后再放回书籍。

湿度控制除了除湿机,还可以加上温湿度计监控历史湿度,以便在湿度偏高时及时调整,这块国内用小米的产品配合蓝牙网关,能做成自动化湿度控制。

如果想把防霉做得更完善,还可考虑常打扫、门口换鞋,以此减少霉菌的可用营养,隔绝外部新的霉菌孢子侵入。

www.library.metro.tokyo.lg.jp
00
MrCoffeeTalker
2天前
高质量的输出从何而来?

对初心者而言,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找可靠优质的信源,事实核查、学习归纳就能做到不错质量的输出。

随着研究了解的深入,我们可能自己也会变成特定领域可信的信源,这时越接近前线,越需要严谨的研究现实、谨慎的逻辑推理。

广为接受的或是长期认可的,可能也会被推翻,但追求真理的脚步不能停。
00
MrCoffeeTalker
2天前
昨天久违的睡上了晒过般的被子

第一天用 Iris 的烘被机,身上没再出现过螨虫导致的小包和瘙痒,用除螨模式给被子+床垫烘了两遍,被子正反各一次。

除螨模式似乎是 65 度加热 90 分钟,后面如果再配合除螨仪把烤干的螨虫尸体和粪便清理掉,效果可能更好。
153
MrCoffeeTalker
3天前
陆续研究了几个生活课题后,发现小红书正在变得越来越没用

随处可见的软广、假科普把人唬得团团转,不仅浪费时间还透支对平台的信任,曾经对小红书搜索有多看好,现在就有多失望。

现在发现,想着这类新兴平台能让生活更便捷似乎是错觉,小红书的大数据是很强大,几乎能做到你刚在线下或微信聊到什么就给你推送,但又显得像是败给了人性对娱乐消遣的追求、和平台对商业化的急迫。

平时的流量如果是由用户主导,那并不奇怪更多分给了无穷无尽的娱乐、混杂着争吵。到了电商大促,又像是官方干预、倾斜给了商业化内容,卡审限流越来越常见,私信聊天也愈发逼得人不说人话,同在一个地球的人,对话像隔着平行时空般困难。

高质量的分享和创作者越来越难看见,可能是失望的作者们离开了,也可能是人还在,但发出来的东西看不到。

现在遇到什么生活难题,我首先想的不再是去小红书搜一搜,而是 google,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并没有让这片土地上的专业性内容更好的生长,反倒是被很多人视作落后、还停留在 web 的各类信源更有价值。
92
MrCoffeeTalker
3天前
整理收纳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一如整理电子空间的笔记,现实物理空间的物品,也能让人意识到自己关注面、生活所需的变化,尤其是书籍。

有限的空间内,人需要的东西随时间而变,如果不常整理,日益堆积的新物品便会挤压可用的收纳空间、甚至是动线,让找东西和活动变得困难。
10
MrCoffeeTalker
4天前
关于除螨,我目前已知的

1. 螨虫对人的危害

不只过敏两个字那么简单。

螨虫可导致多种过敏病症,螨虫的尸体和粪便都是过敏原,可引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特异性皮炎。

对儿童还有另一种危害:过敏进行曲,对于喜欢在家具上蹦跳、大声呼喊的儿童,如果从小接触大量螨虫,随着成长更易发展出其他过敏病症。

2. 螨虫的习性

偏好环境和霉菌类似,螨虫喜欢 25 度、湿度 65% 以上的环境。

螨虫以人的皮脂、食物残渣为食,出没于家里各种地方(图1):床、地毯、衣服衣柜、沙发椅子、毛绒玩偶、窗帘……对于已经有吸尘器一类家电的,也要留意集尘盒内的螨虫。

人在家里待久了,也会助长螨虫的繁殖,家里蹲不单会发霉,还会长螨。

有一定的耐高温和抗水流能力,50 度 1 小时也不会死,洗衣机的水流也无法让活的螨虫脱离织物纤维。

繁殖能力超强,一只雌虫每天可产卵 5 枚,一生中可产卵约 100 枚,从一只雌虫开始,理论上 100 天后可以繁殖到 100 万只螨虫。

螨虫的繁殖高峰通常在夏季、梅雨季,相对应的秋季大约 10 月会出现螨虫尸体的高峰。

3. 如何检测螨虫

- 用螨虫检测试剂,我之前买过一款,确实有用,能粗略判断螨虫的密度(美中不足是其中一瓶试剂很难倒出来,需要借棉签捣鼓) e.tb.cn

- 借助除螨仪的螨虫指数,比如美的小海豚 BC7 除螨仪就自带

- 目视观察,用黑色的圆布片放在床上,放置 10 分钟后观察螨虫数量,看不清的情况下可能要借助显微镜,灵感来自 ST 小鸡的驱螨喷雾检验视频 youtu.be

4. 如何防治螨虫

螨虫防治更偏向抑制数量,而非除尽。

加热虽然能杀灭螨虫,但 55 度也要加热 30 分钟甚至更久才行(不过更高温的确实可以);即便除尽了家里一处的螨虫,要是还有其他地方残留着,也会快速恢复数量,室外也可能带入螨虫。

已经螨虫爆发的环境,先考虑用杀灭螨虫的,再用驱螨的,类似除霉后防霉,都是没法根除的类型。

具体措施上,针对螨虫的习性可降低湿度或施加高温。

比如用除湿机将湿度控制在 60% 以下,用被褥干燥机加热烘干被子(我刚买了爱丽思的被褥烘干机,因为发现这个品类国内还没重视起来,日牌看上去更可靠)

除螨驱螨的药物产品也可以结合用,像驱螨药物的使用是有必要的,因为吸尘器能解决的螨虫有限,这方面我有了解的产品包括:

- uyeki 的驱螨喷雾,背书比较厉害,日本过敏协会推荐的产品,也是几种里面卖最贵的

- ST 小鸡的驱螨喷雾,天然成分的,应该适合温和一些的场景(安速、fumakilla 也有驱螨喷雾,但这三家都没用过) products.st-c.co.jp

- 安速的除螨烟雾,可用于室内大范围除螨,不过淘宝没找到卖的,日亚买加运费大约 100 多元 www.amazon.co.jp

- 安速灭蟑用的红阿斯,也能除螨,官方店铺的商品详情里有标适用于蟑螂、螨虫、跳蚤 e.tb.cn

不管是杀灭螨虫还是驱赶走,留下的螨虫尸体和粪便依然是过敏原,要清理干净,这块可使用吸尘器、除螨仪一类的产品,用在除螨驱螨后。

而考虑到螨虫超强的繁殖力,为防反弹,再往后要定期除螨。

短期一点的,常打扫,床上用品至少每周除螨一次、每平方米作用 20 秒以上(日本过敏学会的建议),枕套也尽量每周一换

再放眼一年的跨度,也可基于螨虫的习性定期做深度除螨,比如安速根据一年中螨虫在室内灰尘的数量变化(图2),推荐每年 1-4 月、11-12 月期间每两个月一次,而 5-10 月则是每月做一次。
97
MrCoffeeTalker
5天前
刀剑神域系列作品,放到今天也有重温的价值

最让我忍不住思考的,是日益发展的虚拟现实技术、AI。

1. 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愈发模糊

VR、AR 游戏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以至于人在现实和虚拟世界的行为习惯相互渗透,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重现酱油的味道,把学校作业带进 VR 聊天室写,在现实中却又会下意识的想唤出虚拟 UI。

2. 网上的感官信息依然残缺

科技看似快速发展,但直到现在,感官信息也只能数字化一小部分。能快速跨越现实和互联网传播的也仅限视觉、听觉信息,触觉在部分主机游戏中能通过音频还原,但连同味觉和嗅觉,都还没有普及化的采集、储存、重现、编辑手段。

3. XR 设备可能已在日常化

动画中的主角们床头就摆着 VR 设备,俨然已经步入日常,而在重温动画时,我也是床头就挂着 Quest 3 头显,使用频率也几乎要赶上手机,每天都会用来大屏看视频追番。

可浮空的视频窗口比实体电视更灵活,让躺在床上看视频成为现实,哪怕头仰着也可以。

虽然目前还没有 SAO、ALO 或是 GGO 那样级别的 VR 游戏,但从看视频开始,已经有了种手机刚开始被用于打电话的即视感,很难想像从翻盖实体按键的产品再往后,会变成大屏触摸、连接着各种生活所需互联网平台的地步。

4. AI 对生死伦理的冲击不可避免

剧场版序列之争中,教授为了牺牲在 SAO 中的女儿,不惜研发新一代增强现实设备,通过隐藏其中的扫描程序收集 SAO 生还玩家们的记忆,以图拼凑还原出 AI 版的女儿让其重生。

类似的复活亲人的案例,现实中也早有听闻,当技术上支持让 AI 高度模仿一个人,以至于真假难辨,届时社会上的生死伦理恐怕免不了冲击。

对失去至亲的人而言,可能是不惜一切代价也想复活对方,但通过 AI 复活的,还会是同一个人吗?或者说,应该视作一个人吗?

刀剑尝试描绘了虚拟现实和 AI 影响下的未来的可能性,也在持续抛出引人思考的种种问题。
20
MrCoffeeTalker
6天前
有的写作让人麻痹自我,也有的写作让人保持清醒

写作需要刺激、苦痛,在生存本能般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便会积累新的写作素材。

安逸的生活令人沉迷其中,却也是远离世界变化的危险温室。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