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MrCoffeeTalker
62关注3k被关注10夸夸
告别了 7 年研究游戏的工作,依然喜欢学习。
想帮更多人成为高效的学习者和创作者,在探索创作者的生存之道。
置顶
MrCoffeeTalker
6月前
试着在 Notion 弄了个主页

目前你可以在这里:
- 了解我未曾公开过的身份和经历
- 知晓我日常活跃的平台
- 按学习、知识管理、内容创作这样的主题,分类翻看我最近几个月的即刻分享(感谢 GPT 帮忙,还在持续更新中)

mrkwtkr.notion.site
107
MrCoffeeTalker
1天前
意外发展,科普博主拉黑了我,也就是说?

MrCoffeeTalker: 小红书上一些热门科普,是会渲染焦虑的 刷到一篇笔记 [1],讲洗碗海绵会释放大量微塑料,通过食物链可能危害人体健康,评论区里,作者热心的建议大家用丝瓜络代替洗碗海绵。 初看好像挺有道理,但我对这个博主有点印象,上次她转的文章是说三聚氰胺海绵释放微塑料,和洗碗海绵常用的聚氨酯是两种材料;于是去找了下原文核查。 这一查,发现又是会引发误解的科普。 EHN 的原文 [2] 是概括的另一篇文章的,点进去真原文 [3],网页铺天盖地的广告,我用 readwise 收藏后干净了,看完发现,全文都在说三聚氰胺海绵,也就是网上时不时能看到的白色魔术擦、纳米海绵。 为了防止我看漏,我在原文和 EHN 的文章里搜索了聚氨酯的英文 polyurethane,匹配结果都是 0 个。 也就是说,原始的研究讲的是三聚氰胺海绵,用这些海绵做实验测出释放的微塑料数量有多么恐怖,再根据 amazon 上三聚氰胺海绵的销量,推出了每隔一段时间有多少微塑料排入下水系统中。 简单来说,信息是这么变歪的: - 原文说「三聚氰胺海绵会释放大量微塑料」 - EHN 概括版说「清洁海绵会释放大量微塑料」 - 到小红书科普博主这里,变成「洗碗海绵会释放大量微塑料」 洗碗海绵不等于清洁海绵,甚至有不少清洁海绵都是聚氨酯的!(如图6的 marna 海绵) [1] 小红书上的科普笔记 http://xhslink.com/RKIoVQ [2] EHN 概括版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science/microplastics-release-household-cleaning-products-b2567533.html [3] 真原文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science/microplastics-found-sponges-cleaning-products-b2580537.html

70
MrCoffeeTalker
1天前
小红书上一些热门科普,是会渲染焦虑的

刷到一篇笔记 [1],讲洗碗海绵会释放大量微塑料,通过食物链可能危害人体健康,评论区里,作者热心的建议大家用丝瓜络代替洗碗海绵。

初看好像挺有道理,但我对这个博主有点印象,上次她转的文章是说三聚氰胺海绵释放微塑料,和洗碗海绵常用的聚氨酯是两种材料;于是去找了下原文核查。

这一查,发现又是会引发误解的科普。

EHN 的原文 [2] 是概括的另一篇文章的,点进去真原文 [3],网页铺天盖地的广告,我用 readwise 收藏后干净了,看完发现,全文都在说三聚氰胺海绵,也就是网上时不时能看到的白色魔术擦、纳米海绵。

为了防止我看漏,我在原文和 EHN 的文章里搜索了聚氨酯的英文 polyurethane,匹配结果都是 0 个。

也就是说,原始的研究讲的是三聚氰胺海绵,用这些海绵做实验测出释放的微塑料数量有多么恐怖,再根据 amazon 上三聚氰胺海绵的销量,推出了每隔一段时间有多少微塑料排入下水系统中。

简单来说,信息是这么变歪的:
- 原文说「三聚氰胺海绵会释放大量微塑料」
- EHN 概括版说「清洁海绵会释放大量微塑料」
- 到小红书科普博主这里,变成「洗碗海绵会释放大量微塑料」

洗碗海绵不等于清洁海绵,甚至有不少清洁海绵都是聚氨酯的!(如图6的 marna 海绵)

[1] 小红书上的科普笔记 xhslink.com
[2] EHN 概括版 www.independent.co.uk
[3] 真原文 www.independent.co.uk
82
MrCoffeeTalker
2天前
想思考,还是看文字舒服

刷多了小红书,重新开始刷 X 和即刻,突然感觉如释重负,没有那种侵占式信息涌入的感觉,你可以和文字保留一定距离,边看边思考。

这种感觉算是久违了,想了想应该和媒介的沉浸程度有关,深度思考需要高精力消耗、不完整的媒介,比如文字符号、音频,被动娱乐则需要低精力消耗、尽可能全方面占据感官的媒介,像是图片、视频、游戏。
63
MrCoffeeTalker
2天前
从海外游客视角,我看到了这些可能的新机会

前几天分享过一条海外游客游中的观察分享,因为好奇不同视角下的观察,我又把原文细致的读了遍,似乎发现了一些国内可探索的商业方向。

1. 餐饮服务的外语支持

国内就餐体验和国外有个很不同的地方,微信点餐。

据作者的观察,不管是快餐连锁还是普通餐馆的堂食都是如此,餐馆里的店员通常只负责上菜,而不管点单。

在我看来,这里似乎有新的机会,对餐饮从业者,在签证放宽的影响下,如果店面要面对增加的外国游客(如位处游客们喜欢光顾的景点地标附近),手机点餐系统的翻译要做好,否则就只能依赖于店员的外语能力。

不过因为国内这块很多是小程序做的手机点单系统,我不确定外语支持的难度大不大。

2. 出海做餐饮管理的产品服务

出海的新机会,可能在餐饮支持服务。

国内的手机点单普及,让作者想到了在芝加哥发生的变化,那里也在有越来越多的餐厅借助 Toast 开始采用手机支付。

但两边采纳手机点单的原因似乎不同,国内人工成本,相比海外尤其是欧美通常更低,餐饮业选择手机点单代替服务员更像是消费者的选择,而非降低成本考虑的。不过在人力成本更高的欧美,这种替代却是在成本上有吸引力的。

我简单查了下,Toast 是一家专门面向餐厅管理提供软硬件解决方案的公司,国内大家已经习惯了手机点单、电子支付的情况,不知道这部分经验能否用在海外产品上。

3. 现有平台的外语功能支持

在国内割裂的网络生态下,百度不再有用了。

作者想预约当地一家博物馆的票,百度找到的博物馆网站已经多年没有更新,后来是看小红书视频,才知道要去微信上一个预约系统。

这可能是一个缩影,我估计在这背后有大量的网页已经被维护者遗忘或疏于更新了。

个人看来,国内平台在国际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签证放开的这段时间,来华的游客如果想旅游相关的信息好搜索,意味着要么自身得有较好的中文水平,要么得平台做好多语言支持。

前者我不确定有多少游客能做到,后者恐怕这些平台还没有准备好。

我日常会在小红书搜东西,但我试过了在小红书用英文搜特定博物馆的预约方法,却找不到一条可用的英文内容,不相关的搜索结果太多。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内容创作者这侧可能不是很好的选择(确实可以做一些主题向的促创作活动,不过容易有舆情风险),我更倾向于做搜索的多语言支持、字幕自动识别、文本翻译。

这方面 B 站早早地做了,但学校上课式的使用定位、生活化内容基本被抖薯两家占据,使得这块很难起到多少帮助。

原文 x.com
03
MrCoffeeTalker
2天前
记一次土豆中毒体验

15:15,开始吃咖喱
15:32,开始感觉舌头发麻
15:41,为缓解症状多喝水
16:00,舌头仍然发麻,开始有轻微头晕
16:30,舌头发麻感淡化,腹部偶发轻微不适
01:40,舌头不麻,肠胃有类似吃了辛辣食物的轻微热感
02:00,舌后有类似喝淡茶后的清爽感

料理中用到了发芽的土豆,以发芽部分为中心切除了 2cm 的部分,做成咖喱后只食用了 1/4,依然有明显的症状。

下次看到土豆发芽,还是整个丢掉吧。
52
MrCoffeeTalker
2天前
龙葵碱摄入原来是舌头发麻的体验
40
MrCoffeeTalker
3天前
被红薯一官号找上了,真假难辨

上份工作时,看过营销同事分析的小红书官方号,因此知道有不同领域人设的各种账号,但主动找上来还是有点不确定。

会怀疑上,主要是薯队长有官方认证,但这个科技薯却没有。

奇怪的是,其他之前看过的官号也没有认证,按理内部操作不应该挺方便的吗?
42
MrCoffeeTalker
4天前
看到一篇海外视角游中后的观察,结尾的话很耐人寻味

There's not a lot of other places in the world today where you get off the plane… and basically none of your smartphone apps work anymore

x.com
01
MrCoffeeTalker
4天前
KFC 圆了我的 2077

说真的,新出的两款披萨,让我越吃越怀疑人生,有种在吃全食品出品的感觉。

我为什么要坐在这里?为什么要吃着这种调味的面饼?炸鸡汉堡都比这好吃吧。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