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杨兄
574关注571被关注9夸夸
杨兄
2月前
20
杨兄
7月前
服了!
00
杨兄
7月前
杨兄
7月前

凯特杨: 目前为止看到过最结构化的理解。权利方面的阐释尤其受教。网络环境里多点这样的发声就好了。 -----以下是科普讨论分界线(欢迎转发) 这个争论话题有关的各种发帖和评论看得我感慨不已。我有要小朋友的计划,学术党忍不住研究了一些有关科普。基本上扫完了即刻有关的讨论帖。发现有的视角在现有讨论里所见不多,来做个补充。 一些说明:出处附在文末。英翻中都是我自己翻的。非医学科班,有跨学科环境下一定的公共卫生背景,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提请注意。 一、母乳喂养的“价值”。 大多数讨论提到了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短期益处,较为主流和权威的研究显示母乳哺育对妇婴皆有好处。对婴儿既有短期益处,也有长期好处。 1. 先说母乳喂养对母亲的益处吧。 在即刻讨论中看到的母乳喂养案例听来似乎都在举例母亲本身直观感受到的生理痛感和心理消耗,很少见到讨论者关注医学角度对生理和心理积极影响的研究。 在英文环境里读到这样的总结:“母乳喂养对母乳喂养的母亲也有一些健康益处。 在短期内,母乳喂养有助于产后更快恢复。 母乳喂养期间产生的催产素激素会导致子宫收缩,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并减少产后出血量。 母乳喂养还可以降低母乳喂养者患乳腺癌和卵巢癌、2 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来源注1,英文,2021/08,文中观点引自WHO)” 中文语境里权威研究也提及了母乳喂养对母亲的好处: 据2022.07/人民网-科普中国文章 (来源注2):“从母亲怀孕到宝宝两岁期间的数百天时间,是增强孩子免疫力、预防成年期疾病的关键窗口期。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宝宝的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减少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生,对母亲来说更是益处多多… (以下内容有简写) 一,促进母子感情,提升母亲成就感,帮助妈妈降低产后抑郁发病率(该文认为产后抑郁是产后激素水平紊乱造成的)。二,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少于4个月是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因素)。三,哺乳促进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长期【手动高亮】母乳喂养也可以降低卵巢癌、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和肥胖的风险。四,帮助母亲产后恢复和减轻体重。” 作为对上述的背景信息补充,据2022.07/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注3),女性生理环境同时存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交互作用。在非孕期雌激素占主导作用。在妊娠期孕激素占主导优势。(如果有兴趣继续研究,可以用孕激素、哺乳、分娩等关键字继续检索有关文献) 2. 母乳喂养对孩子的益处: 新生儿立即哺乳的重要性(“立即哺乳”指孩子出生后一小时,对的你没看错/内容直接引自儿基会《报告》发布中文版新闻稿)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8年7月文章(注4),该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最新报告(上下文简称《报告》)显示,全球据估算有7800万(约五分之三)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小时内未能得到母乳喂养,他们因此将面临更高的疾病和死亡风险,而他们此后继续接受母乳喂养的可能性也更低。这些新生儿大多数出生于中低收入国家。 该报告指出,出生后一小时内接受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的存活率明显更高。婴儿出生后,即使母乳喂养只延迟几个小时,也可能令健康面临威胁。母婴肌肤接触以及婴儿吮吸乳头(自己注:有读到即友关于“哺乳”和“母乳喂养”这两个词语区别的议论。这个语境下的母乳喂养应该是指母亲亲喂)。所产生的刺激能促进母亲分泌乳汁,其中就包括被称为婴儿“第一剂疫苗”的初乳,其营养和抗体含量极高。 (以下开始为注1的部分简写) 接受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短期益处—— 至少哺乳6个月的婴儿罹患以下疾病的可能性降低: 胃肠道感染(腹泻和呕吐)。 耳部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炎症性肠道疾病 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 哮喘和喘息 儿童白血病。 长期益处: (孩子接受)母乳喂养还有一些潜在的长期好处,包括降低成年后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母乳中的细菌还可能通过防止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促进肠道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进一步增强婴儿的健康。 3. 即刻这次大讨论里的“超长”哺乳2yrs+的确超长吗?WHO和中文来源的文章都提到了2岁作为特定期间,语境都是积极和鼓励意义,具体可以见注1和注2. 二、与母婴生命健康、妊娠和母乳哺育等有关的社会公共支持和公众教育缺位。 世卫总干事谭赛德博士在(前文提到的)儿基会《报告》发布时表示: “母乳喂养能够为儿童带来最好的人生开端,因此我们亟需给予新生儿母亲更多的支持,来让孩子们都享受到母乳喂养的益处。无论是家庭成员、卫生工作者、雇主,还是政府,【👈对这里的利益相关方手动画个重点】都应该立即行动起来。” 这份名为《抓住时机:早开奶能为宝宝带来最佳人生开端》的报告(下称《报告》)分析了76个国家的数据,结果表明,尽管早开奶非常重要,但种种原因却导致太多新生儿错失良机,其中包括: * 喂给新生儿其他食物或饮料,包括配方奶粉。常见的做法包括:丢弃初乳,老人给婴儿喂食蜂蜜,或专业卫生人员给新生儿喂食糖水或婴儿配方奶粉等特定液体。这些都会延迟新生儿与母亲的第一次关键性的接触。 * 选择性剖宫产的增加。埃及的剖宫产率在2005至2014年间增加了一倍以上,从20%升至52%;同一时期,早开奶率从40%下降至27%。一项针对51个国家的研究指出,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早开奶率明显较低。在埃及,剖宫产出生的婴儿中,只有19%在出生后一小时内得到母乳喂养,相比之下,自然分娩的婴儿中,有39%得到母乳喂养。 * 为母亲和新生儿提供的护理质量差强人意。报告称,是否有熟练的助产人员在场似乎不会对早开奶率带来影响。来自58个国家的数据显示,2005至2017年间,尽管住院分娩率增长了18个百分点,但早开奶率仅提高了6个百分点。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婴儿出生后就被立即与母亲分开,而卫生工作者所提供的指导也很有限。在塞尔维亚,由于母亲在分娩时获得的保健服务得到改善,使得2010-2014年间,早开奶率上升了43个百分点。 报告中引述的早期研究表明,与出生后一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相比,出生后2至23小时开始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死亡风险要高33%;而出生一天后或更长时间才开始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死亡风险则高出两倍多。 该报告敦促各国政府、捐资方以及其他决策者采取强有力的法律措施,限制婴儿配方奶粉和其他母乳代用品的营销。(本小点内容全文摘自儿基会《报告》中文版新闻通稿) ***一些防杠说明*** 1. 科学研究基于取样,讨论有统一和一致性标准,比如痛感,比如荷尔蒙、激素等等。独立、感性的单个个体感受很难达成科学意义上的“可比性”。以痛感为例,比如A的剧痛可能等于B的可忍受。请不要把这里的“宏大”、“统计”、“数字”、“抽样”、“可比性”等等理性内容曲解为“没有同理心,不能感同身受”。 2. 我和队友家里几代直系亲属都有医学、药学、生物学背景。我的近亲属在妇科和妇幼保健科目在某top3医科大从本科读到博士后,做过产科医生,做过科研,做过实验,做过教职。我没有医学背景但与跨学科/医学/医院/公共卫生等有关系统合作过超过四年,读英语文献和查阅资料的能力OK。 3. 我自己开始考虑小朋友的问题。我和队友讨论,我俩的态度和认知差异让我十分惊讶,所以开始研究这些话题。惊讶的点在于我突然意识到妊娠和母乳喂养在我的条件反射印象里几乎完全是件负面的事情,近似于生理疾病+心理疾病。我一方面直觉地喜欢孩子,心理也足够成熟到知道自己想要孩子;另一方面完全不明白我的这种纯负面印象来自何处。刚巧碰到即刻大讨论,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Reference: 注1:https://www.eufic.org/en/healthy-living/article/the-benefits-of-breastfeeding-for-parents-and-baby?gclid=CjwKCAjwxr2iBhBJEiwAdXECw22FuONCqRf5E760CIBpGElcgbgm31OoU47I7OxiwRei1qYWS2JL-BoCYOgQAvD_BwE 注2:http://kpzg.people.com.cn/n1/2022/0712/c404214-32472585.html 注3: https://www.cma.org.cn/art/2022/7/28/art_4584_46696.html 注4:https://www.unicef.org/zh/%E6%96%B0%E9%97%BB%E7%A8%BF/%E4%BA%94%E5%88%86%E4%B9%8B%E4%B8%89%E7%9A%84%E6%96%B0%E7%94%9F%E5%84%BF%E5%87%BA%E7%94%9F%E5%90%8E%E4%B8%80%E5%B0%8F%E6%97%B6%E5%86%85%E6%9C%AA%E8%83%BD%E6%8E%A5%E5%8F%97%E6%AF%8D%E4%B9%B3%E5%96%82%E5%85%BB

00
杨兄
7月前

Vagueness: 母乳喂养的三层分析 应某即友邀请来把一种有关是否应当母乳喂养的分析搬到这里来。 首先,应当区分为三个层面讨论——权利层面、权能层面和效果层面,最后根据一定的原则综合判断。我们先讨论最后的效用。 ①效用层面。用母乳还是用奶粉喂养,必须先建立在母乳的自身价值上。母乳与奶粉,在营养价值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前者会赋予更多的抗体,有说法认为母乳喂养可以减少儿童感染和过敏的风险,让他们长大后更健康,更苗条,甚至更聪明。母乳喂养也更自然、方便。有证据显示,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发生肠道问题和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的可能性较低。世界权威的绝大多数组织甚至建议前六个月只使用母乳。许多组织甚至国家会推广母乳喂养。 但同时,绝大多数证明母乳益处的研究都没有获得最佳医学证据的支持,换句话说它们都是随机试验,而不是双盲实验。对母乳的效益,还可能与另一些因素有关。如收入和教育水平。近些日子以来,母乳喂养在较高收入家庭中更为常见,一部分是因为他们倾向于遵循健康建议,另一方面是因为母亲能够承担更长时间的产假。而且,由于众多与母乳喂养无关的原因,例如吸烟和饮酒少,富裕人士享有更好的健康。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长大后更加健康并不奇怪,这就像是中产阶级的标志一样。 因此,在母乳本身的价值这一层面,我们应当认为:无论使用什么,都不会造成较大的、以至于营养不良的差异,都可以健康成长,两者都是好的,看起来母乳更好,但也没特别好。这提示我们不选择母乳喂养,不会带来损害,这为后续的「权利选择说」而非「义务说」打下基础。 ②权能层面。喂养母乳还是奶粉除了其本身价值之外,还关系着存在母亲自身的能力,因为喂养母乳对女性来说是有门槛的。 根据一项报告,有近1/7的母亲无法产生足够的母乳,大多数女性在婴儿出生之后还需要几天的时间才会开始产奶。无法出奶的压力还会进一步加重喂养的心理压力,导致产后抑郁甚至自杀——这是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母乳喂养还要求着母亲全天候的产奶能力——包括夜晚——这意味着睡眠剥夺。从社会和工作角度讲,母乳喂养意味着母亲的时刻在场,这也意味着母职惩罚,会对一些存在职场性别不公的国家的女性造成工作机会剥夺、升职压力等等。 因此,提倡母乳应当考虑女性自身的能力,和由此带来的个人损害。这个层面为以后讨论措施领域的强度和合法性打下基础。 ③权利方面。这里要做的是一种政治(哲学)辩护,这里的目标是:在考虑了母乳价值和女性权能两个事实方面后,如何「公正地」在规范层面为女性设定一种义务/甚至是反对这个义务。这里很复杂,需要展开。 首先,母乳喂养即便作为一种义务,那它是公共义务还是私人的相对义务,是道德义务还是法律义务?——这个问题又取决于你秉持的政治哲学理念。例如,秉持一种右派保守主义——特指维护传统家庭结构、社会美德、反堕胎的保守主义理念——那么可以说,依据这种理念,女性喂养母乳的义务可以是一种「私域道德的强义务」。即,喂养母乳是自然的、好的;同时,权能层面喂养母乳的压力是可以忽略的——因为根据这个理念,女性本就应当居于家庭之中而不是社会中,女性的心理压力是私人化的、可以帮助但问题不大,且同时坚持喂养母乳不该是一种法律强制义务,因为他们要保护家庭这个私域(而如果再激进点,可以是一种法律义务,即社会强制性的干预,但这种做法与其理念不融贯,喂养母乳还不至于其所认为的达到堕胎威胁生命权的高度,且家庭作为一种私域,是保守主义守护的一个重要领域。) 而根据一种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政治哲学理念(该领域理念太多我只取一种可能性),则会将家庭劳动同样纳入一种公共视域,认为「女性的母乳喂养是公共领域的选择/权利」。其观点在于家庭劳动是被排除在社会劳动之外的家庭制剥削,社会让女性承担了这种专属于女性的剥削,是不公平的。且其支持女性身体的自主权,那么最终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做法就应当是「一如既往的将家庭劳动社会化,支持女性在喂养上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同时为了支持选择母乳喂养的女性以同权能层面的赋能,使得任何选择都不对女性造成结构性剥削」。 那么最后说一下我的观点,尽管当今所有的政治哲学理论都完全忽略了生育和抚养小孩的方面,他们对于该问题没有任何理论贡献——有且仅有女权理论家才注意到这方面——但根据我的自由主义的平等主义观点,我依旧认同自由主义对于公域和私域的划分,同时应该注意家庭中的一些公共因素。 因此,我认为母乳喂养首先是一种私域的个人选择(即权利),除家庭以外的任何人不得干涉,也绝非道德义务。 其次,为每个儿童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是一个公共目标,但也应当以公共的手段实施以该目标为努力的措施,即在权能方面消除一切女性障碍,并在这些措施中考虑母乳的价值,而这些价值不应当以损害女性权利为手段,而应当以赋予女性选择为形式。具体如行政/法律上保障男女公平产假和同工同酬,由鼓励母乳的NGO组织母乳喂养协会或交流会,由商业组织提供专业的产后心理辅导等等。 总结:总的来说,我们应当在考虑母乳的价值、女性的权利能力和处境后,秉持着自由主义的平等主义理念,将母乳喂养始终当做一种母亲个人的私人选择,任何人(包括丈夫)不得以任何方式作为一种义务形成规范要求而只能作为鼓励。在公共措施上为其提供能履行该选择的自由。在限度上则注意:我们鼓励母乳喂养的强度应当大于该女性母乳喂养付出的代价、而不能超过母乳能具体带来的价值」。同时,根据我的理念所形成的结论是理想型的,如果环境不理想,则结论应当是:因为母乳喂养应当作为鼓励而不是要求,那么,越不理想就越什么也做不了,那么能做的就是不干扰。这是消极自由所唯一能办到的事。

00
杨兄
8月前
刚看完《保你平安》,白宇这个角色塑造得过于平面,不够立体
00
杨兄
9月前
1. “人类有意识”这个命题是人类自己而非其他物种所创造的,那么“AI 有意识”这个命题也需要 AI 来思考。

2. 按照“我思故我在”的逻辑,我们无法确认除自己之外的任何物质是否拥有意识。

3. 当我在第一条中认为“需要 AI 来思考”时,已经预设AI有意识了。
10
杨兄
11月前
20
杨兄
11月前
#2022best9
2022 年的 9 张自认为比较耐看的摄影作品,和拍照时的一些念头:

1. 【北京-小区】大雪纷飞,犯罪嫌疑人留下一浅一深的脚步。
2.【北京-故宫】故宫护城河对岸,一排黑色轿车,车顶均被白雪覆盖,看起来像改装车队。
3. 【青岛-市政府大楼】
4. 【乐山】具体啥地方我忘了,不过应该是刚在外面吃饱喝足心满意足地溜回家,阳光正正好。
5. 【Australia-Bondi Coogee Walk】一个女人坐在海边眺望海平面,我正在车窗后拍摄,三名披头士大踏步路过。
6.【Australia-Bondi Coogee Walk】两个男人从沙滩拖着小船,一下两下划入海中央,在这个远离俗世喧嚣的好地方玩起了手机。
7.【Australia-Bondi Coogee Walk】海岸上突兀的黄色栏杆,框住了我的影子,画面色彩舒适,而且有种不明寓意,赶紧拍一张。
8.【Australia-Sydney Opera】照片中有4个人,此刻有6个被拍摄者和3个拍摄者。
9.【Australia-Rosebay 码头】路过的人影跌入浓郁的色彩,雨后的长椅反射着金属光泽。

挑完才发现全是用手机拍的,足以证明方便才是第一生产力。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