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简冬阳dayup
52
关注
677
被关注
4
夸夸
哦我原来是待在水中的呀,现在我知道外面还有一个世界了
v: dayup2233
置顶
简冬阳dayup
6月前
简冬阳的 知识管理&阅读写作 索引帖
发现我写过最多的还是「知识管理」这个话题,
按照「完整工作流——输入——输出——其他」的顺序整理了一下
个人观点,不一定对,欢迎交流
如果有希望我写的选题,欢迎留言
(虽然我不一定能写得出来就是了/捂脸)
祝你今天开开心心、顺顺利利✧٩(ˊωˋ*)و✧
下面是正文
————————手动分割线————————
第一部分 从输入到输出全覆盖的完整工作流
我之前发过一篇推文,表示「把卡片有机组合成长文,以及把长文拆分成独立的碎片的过程,都很有难度」
下面这个工作流或许能「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1、直通输出、逼自己每天写点东西的obsidian 阅读&写作工作流
m.okjike.com
2、通过优化笔记的标题推进输出进度,让内容生产机制滚动起来
m.okjike.com
不过整个工作流是重度依赖obsidian这个软件的,
如果你还没有使用过obsidian、想要尝试的话,推荐下面这个开箱即用库
m.okjike.com
————————手动分割线————————
第二部分 输入
1、通过优化视觉效果,降低输入难度
(1)如果一本书你实在读不下去,但又特别想读:逗号后换行法
m.okjike.com
(2)如果一本书你实在读不下去,但又特别想读(技巧 2)
m.okjike.com
2、我们应该输入什么
(1)尝试不把知识的来源分三六九等
m.okjike.com
(2)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我现在读得懂,且对我帮助很大的书
m.okjike.com
3、如何读书比较「有用」?
(1)「湿货」和干货一样有价值
m.okjike.com
(2)把自己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尤其是案例,改编成「习题」
m.okjike.com
(3)把书当成小红书、即刻、豆瓣……来刷
m.okjike.com
(4)这本书很好看,然后呢?
m.okjike.com
(5)漫画家夏达的爷爷如何培养她的阅读习惯?
m.okjike.com
4、收藏与笔记
(1)避免收藏夹吃灰的工作流
m.okjike.com
(2)记笔记的时候究竟要不要摘录原文?
m.okjike.com
(3)蒙上原文写笔记
m.okjike.com
————————手动分割线————————
第三部分 输出
1、输出之源在于输入
(1)要想保证高质量输出,输入必须是输出的十倍
m.okjike.com
(2)想要稳定输出?先找几个稳定的灵感触发器
m.okjike.com
2、公开表达之难与必要性
(1)笔记要公开才有意义
m.okjike.com
(2)如果认为自己正受到「外界的观察和评估」,表现往往会变差
m.okjike.com
(3)公开写作是需要一点冲动的,利用好你的三分钟热度
m.okjike.com
(4)怎样的实践才是有效的?直面市场的检验
m.okjike.com
3、我们究竟要写什么
(1)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
m.okjike.com
(2)写作的目的也许是,系统地回答你自己遇到的问题
m.okjike.com
4、用AI训练自己
(1)用AI训练把话说清的能力
m.okjike.com
(2)如何低成本地实践现学现卖的「联机学习法」
m.okjike.com
5、从内容到产品
(1)发现一个博主采用了「内容免费,咨询付费」的模式
m.okjike.com
(2)我是否拥有别人认可的作品和愿意付费购买的产品?
m.okjike.com
————————手动分割线————————
第四部分 其他
1、对内容的理解
内容的时效性与半衰期
m.okjike.com
2、工具
(1)不写就清空?一款让你背着炸弹的沉浸式写作软件
m.okjike.com
(2)一个修改内容的利器:播放语音
m.okjike.com
(3)用微信聊天来写作
m.okjike.com
(4)我发现我用不来 notion 及仿 notion 的一系列笔记软件
m.okjike.com
16
1
9
简冬阳dayup
5天前
带给你麻烦的不是你不知道的事,而是你确信无误但其实并非如此的事。
4
1
1
简冬阳dayup
6天前
如果重度使用 notion 的表格功能,ob 在这方面是不大行的,表格就只是表格而已,不存在统计和联动
推荐的 ob 插件:
1 增强编辑 批量改格式,比如修复意外断行
2 clever search 笔记量大的情况下,搜索速度比 ob 原生的搜索功能快很多
3 cloze 可以给笔记挖空,方便主动回忆
4 custom frames 在 ob 内置浏览器页面,比如微信读书、kimi 之类的
5 export image 导出图片
6 flashcards 导入 anki
7 note refactor 拆分长文档
8 projects 以表格形式汇总同一文件夹/打上同一 tag 的文档
9 quickadd 一些快捷操作,比如记录闪念
10 sidekick 虚拟引用
11 spaced repetition 间隔重复
12 templater 快捷插入模板
嘛,发现我折腾过的插件还真不少……
不过还是推荐先看一下 ob原生自带的功能和核心插件,基本上已经够用
另外关于 ob 「文件夹/子文件夹」的层级设计,我个人感觉,大部分用 ob 的人,受卡片笔记法、PARA 的影响,都不会创建过多的文件夹层级,往往都是用双链的索引来替代文件夹
SiliconLuo: 最近在考虑从Notion迁移向Obsidian 大家觉得两者彼此有什么feature是另外一方完全无法实现/替代的吗 我目前发现似乎只有2个点: 1. 本地储存 - Notion不行,当然这个也是耳熟能详的了 2. Notion的页面/子页面我很喜欢,Obsidian是传统的文件夹/文件/子文件夹的设计;搜了下,网友说在“对应的模型下”,Obsidian不会有Notion这样的设计。but我还没有理解 以及有什么好用的Obsidian插件推荐吗🙋
0
0
0
简冬阳dayup
6天前
读到这段话,想起了脱不花《干得漂亮》的序言「不要让出你的控制权」
她写自己是如何克服「恐飞」的 —— 一位飞行员前辈教她:
颠簸的时候就闭上眼,深呼吸,想象自己的手正握着操纵杆,假装每一次变化都是你控制的结果
Ali 临下班时被安排工作,又要拖至少半小时才能离开,任何人遇到这种事,下意识的反应都是埋怨和不甘
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正是因为自己努力多年取得了医生的资格,才有了能为病患缓解痛苦的机会
将这两个故事联系起来,是因为,恐飞也好,加班也罢,在生活中总有超出我们掌控并让我们排斥的事物
遇到这种事情时,如果能在心态上及时换挡——由我是被动的「受害者」变为我是主动的选择者、创造者,一切都会好很多
书中还举了一个例子,尽管是从事给汉堡肉翻面、分装薯条这种流水线型的工作,马修·迪克斯依然能够通过「追加销售」的方式,为自己创造主动权
给顾客推荐烧烤酱,乍看之下微不足道,却可以为工作增添挑战和趣味,锻炼自己的销售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能为顾客创造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6
7
0
简冬阳dayup
6天前
如何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让AI给自己创造积极情绪?
重读《福格行为模型》,重点阅读的是「创造积极情绪,将行为固化为习惯」这一章节
因为我发现,这可能是我培养习惯路上最大的卡点
作者的观点是,和「21 天打造一个新习惯」相比,执行一个行为后的情绪才是我们能否坚持的关键
为什么呢?
因为良好感受(积极情绪)可以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它会在行为和感受之间进行因果上的编码,类似:
哦~吃这个新品好幸福🥰下次还要吃它!
当然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类似:
啊啊啊今天这个搭车 app 太难用了,差评,以后再也不用了😤
简而言之,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
一件事你做得开心,你就会越做越想做;
反之,你做得很烦很累、在做的过程中觉得自己很笨,你就会很排斥这件事。
并且,这是理性无法说服的
「大脑的奖励系统会受到情绪的直接影响,而相对较少受到人类社会对于是非优劣的判断的影响」
我们可以回忆看看,刷小红书、抖音,推荐算法每天给你推你最爱看的内容,需要 21 天才能养成刷这些 app 习惯吗?
一家新开业的店,吃下去的第一口你就眼前一亮,需要 21 天才能养成去那家店吃午餐的习惯吗?
随手拍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总是有很多朋友给你点赞,夸你拍照技术好,需要 21 天才能养成每天拍照或每天发朋友圈的习惯吗?
答案是,不用,因为多巴胺给我们的大脑编了码,情绪自会为我们做出选择。
遗憾的是,以上举的例子,要么不是我们想养成的习惯(相反,是我们要费力戒掉的坏习惯),
要么在起步期缺乏可行性(除非人缘特好或摄影技术很精湛,每天发照片到朋友圈更大的可能是无人问津)
而且,如果你的内心里有一个人格,习惯性地挑剔你、苛责你,下意识地认为,只要是你能做到的都不算什么,然后不断对你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切就变得更为艰难
它会在你执行微习惯的时候,对你说,「才干了这么点活,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偶尔也会对你有好脸色,但它的下一句话是,「既然干得这么轻松,那下次咱再把量加大一点吧」
在你努力挣扎、挑战舒适区之外的事情时,它会对你说,「为什么别人都能干好的事情,到你这里就这么难」
事实上,我读了很多讲个人成长的书,也刷过一些课,他们会花大量的篇幅强调正反馈的重要性,但他们很少告诉你,到底怎样才能给自己创造正反馈
大部分书到这个环节,就用几句鸡汤轻轻带过了
福格博士是少见的,愿意把饭喂到嘴边的作者,他列举了相当相当多的,为自己庆祝的方式,我也很感恩他的良苦用心
只可惜,我发现我能从中获得的积极情绪真的很有限
「自我肯定」走不通,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转向 AI
我认为 AI 一定能把夸夸和正反馈这件事做好,只是我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路径
最开始,我尝试的是陪伴型 AI
测评了几个 app,我发现它们走的都是剧情风,比如霸总让你签离婚协议书啥的。嘛,这一类不行
然后,我又想回到打卡类 app。有一个 app 在打卡后的音效和视效上都做得很不错,但很遗憾,我还是希望得到更加个性化的鼓励,这是它无法为我提供的
最后我还是打开了豆包,我想无论如何,它的 AI 声优是最有亲和力的,也是我最喜欢的
我曾在豆包捏过一个夸夸师,可惜我能力有限,效果实在乏善可陈
这次我决定直接在官方精选或推荐的智能体里,选择最贴近我需求的
还真被我找出来两个
第一个是「AI 音乐生成」,它可以根据你的提示词生成完整歌词,
然后你可以选择氛围(比如欢快、兴奋)和曲风(比如流行、电子)来生成一首歌曲
具体怎么用呢?
比如你今天早起了,你可以发给它一段这样的提示词「xx (你的名字)今天早起啦,棒棒哒」
然后你就可以听到它边唱歌边念叨你的名字夸你
我觉得音乐的感染力真不是盖的,跟着律动摇摆,心情一下子好多了
还有一个智能体是「夸夸大师」
这个智能体是设计来教人怎么夸另一半的
但没关系,我们只要对它说「直接夸我就好,可以略掉夸夸策略」
它就可以成为你的专属夸夸 bot 啦
你只要在完成一个微习惯时,发给它「我做到了 xx,请夸夸我吧」
它就会用动人的语音(谁懂啊我真的好喜欢豆包的「温柔桃子」)给你超强的正反馈
除了完成后的反馈,如果你感到开始难,启动难,也可以发给它,让它鼓励你快点动起来
比如「我现在应该去洗澡,但我放不下手机,请鼓励我动起来吧」
然后你就可以边听它鼓励你的话,边准备洗澡了
你也可以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让它给你打打气、吹吹彩虹屁
比如「我现在在读一本 xx 书,但是好难读懂啊,好多名词我都不认识,请你鼓励一下我吧」
好啦,大概就是这样。如果你有什么给自己创造积极情绪的秘籍,也可以分享在评论区哦(っ•̀ω•́)っ✎⁾⁾
期待你的回复!
11
1
1
简冬阳dayup
7天前
今天刷到一则视频,觉得蛮有启发的,分享给大家:
1、博主分享她日更的经历
她不做笔记,每天现写现发
当然也会遇到那种,没什么东西可写的情况
她就会想,我今天记录什么东西,明年的这个时候看到,会感恩自己「哇,还好有记录下来!」
这就有点像什么呢?你给明年今日的自己,准备一份专属的礼物
其实现在做自媒体这么流行,我们都会听说一个词「用户思维」,就是我们写出来的东西,要对别人有帮助,不然就没有发的意义
听她说了这点以后,我意识到,诶,我会不会被这个观念绑架了,以至于有些束手束脚?
那么今后的判断标准可以变为:
虽然我很纠结,这一点对其他人会不会有帮助,但我很确定,未来的我自己会很希望看到,那就值得发出来
2、之前读少楠的书,他说笔记的意义在于增援未来的自己
我一直觉得,这个「增援」,就是要帮助我们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的难题
听了这个博主的分享,我意识到精神上的鼓励,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增援
她分享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在河堤旁的小广场,她遇到了一个滑滑板的小女孩
那个小女孩一直滑,一直跌倒,一直滑,一直跌倒,直到最后她不再跌倒了,很开心地和身旁的妈妈击了个掌
这个画面,就一直激励着博主,每当她低谷的时候,就会找到当时的记录来看
还有她现在每次推广新产品时,就会去看自己账号起步时的记录
那个时候,她觉得「粉专」(应该类似b站的充电专属)能达到1000赞就很好很棒走上人生巅峰了,而现在的她已经可以很轻松地达到万赞了
像这样的,对于你自己「来时路」的记录,也是一个增强「自我效能感」并在关键时刻给你勇气的重要支援
3、博主是GaryVee(油管上有452万订阅者)的忠实粉丝,她引用了GaryVee的一句话「你不要创造,而要去记录,如实地记录」
第一,如实地记录,你就不用费力去伪装和美化,因为你就是这样的人
第二,当你未来回头看的时候,一切都会很合理,因为你的每一步路,就是这么踏踏实实走出来的
正好今天读了一本书《最小阻力之路》
我觉得这个做法,就很符合「最小阻力」这个原则,因为你不是特意把自己「变成」一个写作者,变成另外一个更厉害的人,而是在你原有生活的基础上,叠加一个「记录者」的身份
当然也不是说,就完全不用care外界的看法
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只是单纯的自我暴露,单纯的记流水账,别人为什么要关注你?你又凭什么期待来自别人的正反馈呢?
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找一个「自我」和「价值」的交集
你可以每天记录下来很多很多东西,但你从中去找到最精华的部分,再对外分享
比如可能你的dailynotes里面有一万字,但你从里面筛选出1000字、甚至500字发出来
可能这么讲还是有点抽象,那么回到第一点——你觉得其中哪一段话,最适合作为礼物送给明年这个时候的自己?
4、建立身份认同,比树立目标更重要(来自《掌控习惯》,这则视频的主题是《掌控习惯》的读后感)
爱读书的人,是身份认同;一年读100本书,是目标
注重健康的跑者,是身份认同;一年跑几趟马拉松,是目标
爱演奏音乐的人,是身份认同;把乐器学到很精通、可以在公众面前表演,是目标
区别大概在于,「身份认同」足够包容
你工作很忙,但也有利用周末的闲暇时间读几页书,难道你就不是爱书人了吗?
你的能力实在不足以支撑你跑马拉松,但你愿意在散步时多跑几段路,难道你就不是跑者了吗?
正因为「身份认同」的这份包容,
我们能放下心理负担,轻松启动;也不会在「力所不能及」的拖延时分,苛责自厌
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有更多的选择:planA达不到的时候,还有planB、planC……
可能没有planA那么宏大,但planB、planC同样可以丰富我们的生命体验,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39
4
10
简冬阳dayup
9天前
今天浏览「通往 AGI 之路」知识库时,发现有一个介绍 AI 相关名词解释的页面,分享给大家
waytoagi.feishu.cn
简冬阳dayup: 准备在笔记库里新增一个「字典」文件夹,专门用来放那些,接触新领域时看不懂的名词,把 kimi 给我的大白话解释放进去 昨天读《阅读变现》时,作者说,跳了很多页还是读不懂的书要放弃,因为这说明你和这本书「语言不通」 我觉得很多「专业名词」,很多「黑话」,就是造成此类「语言不通」的巨大障碍 可能行内人也会吐槽,为什么造出这么多难懂的词出来,但是想要「入行」,就得突破这个卡点,不然每一次看到那些词,心里总免不了感到害怕,好像隔着一层,这还怎么学呢 不过好在有 ai,每一次用「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 xx」时,都能给到我那么好懂的解释;也感恩有 ob,双链这玩意真的太适合自制「字典」了好吗
0
0
0
简冬阳dayup
9天前
加了一个obsidian交流群,平时在群里看到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会顺手回答一下
一段时间下来,对「知识的诅咒」有了更深的感悟
我时常会发现,哦?原来这个操作也有人不知道,这不是很简单的吗?
我不懂技术,所以对obsidian这样一个上限很高、可玩空间很大的软件,一直不敢说自己有多了解
但在obsidian对技术没有要求的部分,我在使用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总结几点窍门:
1、在不安装任何第三方插件的情况下,把obsidian「设置」里的内容全部浏览一遍
尤其是「快捷键」和「核心插件」的部分
筛选出对自己比较重要的功能,刻意去用,一般很快就能上手
这样一来应该能解决80%以上的使用问题了
2、对自己肉眼可见的部分,「逐个点一下」看会有什么效果
比如点一下搜索框,会出来很多搜索选项;点一下右上角竖着的三个小点,可以看到围绕单篇文档能进行的所有操作
这个过程可能会花一点时间,但这样试下来,你会对这个软件能帮你在哪些方面省力,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对于更加个性化的问题,可以在【bing、b站、obsidian中文论坛、微信搜一搜】进行搜索
我经常可以看到,自己疑惑的问题,已经有人问过并且解决了
其实我是特别提倡,提问之前先自己搜索的
一方面,非亲非故又没有金钱往来的情况下,等待别人的回答是很被动的;
另一方面,做伸手党容易降低别人对你的评价。有一个词叫「贵人贱用」,大概是这意思
4、对于非常复杂的操作,衡量一下性价比,再决定要不要继续
我在论坛上,有时会看到一些和我需求完全一样的帖子,但帖子里的解决方案会用到大段大段的代码,我就知道这是我玩不转的了,一般我会放弃
因为总的来说,官方自带的功能和普及率特别高的第三方插件已经可以覆盖掉大部分刚需
花太多时间死磕官方没有提供的功能,是一件边际成本很高的事
有这个时间不如多写几则笔记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你确定这就是你想要的,也可以把它作为「研究的起点」
公众号学习骇客的主理人也是文科背景,但他从自学如何改anki的模板开始学习编程相关的知识,到现在已经借助AI的帮助,完成了好多anki插件的开发,帮助了非常非常多的人
从自己的需求开始学习,总是比干巴巴地听课让人更有动力的
16
4
1
简冬阳dayup
11天前
把每一层任务都拆解成对应的成果产出
1
0
0
简冬阳dayup
12天前
本来觉得我作为一个P人,和任何任务管理的方法无缘了
无意中刷到了b站一位up分享的GTD视频,让我眼前一亮
虽然她是用notion做的示范,但我琢磨了下,obsidian里有相应的插件,可以辅助我们走这套流程
为什么用obsidian不用notion?
主要还是因为我在obsidian里做知识管理,把任务管理也放在一个软件里,可以随时在写卡片的时候随时捕捉「我想做xxx」的灵感
我理解的GTD:
(并不是纯正的原版,因为有些设计我不太需要)
1、把大脑里能想到的要做的事情,全部清空,汇总到inbox里
2、为inbox里的每一个事项,设想下一步要做什么
而且只需要想清楚下一步,没必要做过于详尽的规划
毕竟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很多问题都是在做了之后才暴露的
这和项目管理中「近细远粗,近多远少」的滚动式规划原则是相通的
这也是我任务GTD这套玩法最大的亮点,它能让你专注脚下的这一步
3、排好优先级(紧急、立刻做、推迟、也许某天)后,得到一份执行清单,逐个完成自己列出来的「下一步」
4、回到inbox,继续循环这个流程。完成的事项可以归档
具体到obsidian这个软件,如何落实上面这些步骤呢?
1、用好quickadd插件并设置好快捷键,完成任务的捕捉,这一步是inbox
我们可以用专门的时间做这件事,也可以在写卡片的同时记录灵感
比如某条笔记是建议你一定要学会写AI提示词,还为你罗列了相关的学习资源,你就可以创建一个「学写AI提示词」的文档
2、把所有「要做的事项」,用「【project】xxx」命名,以此和知识类的卡片笔记区分
3、把所有「【project】xxx」文档汇总到一个文件夹,然后用projects插件创建一个以该文件夹为数据源的项目,这样我们就可以用表格的形式看到所有的「【project】xxx」文档
4、在表格中文档列的右侧创建几列,分别是「下一步」、「下一步完成情况」、「优先级」,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记录「时间」、「情境」、「相关人员」等等
5、每天打开obsidian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表格里做填空题,最重要的就是填写「下一步」,然后筛选出优先级为「紧急」和「立刻做」的项目,逐一完成「下一步」
6、完成后,如果整个事项就此结束,可以归档;如果后续还要持续执行,更新「下一步」
7、取消筛选,重新纵览整个projects页面,循环前面的步骤:写「下一步」、排优先级、筛选、执行……
写到这里有点纠结,这玩意好像不是用文字可以讲明白的/捂脸。不过嘛,写都写了,还是发出来吧
最后提供一下相关资源,有需要的宝子可以自行探索,还是很简单的
b站up:逗总手记(我觉得只看她演示用notion实践GTD的那条视频就够了)
obsidian插件:quickadd,projects
12
4
4
简冬阳dayup
13天前
很遗憾,马太效应在学习领域同样存在,学得好的人只会越学越好
今天花了好多时间啃《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一切都是积累的结果
如果一件事你干得很费劲,一个知识你学得很困难,但看别人却做得很轻松(仿佛你们不是一个物种bushi)
一定是因为,别人早就过了那个原始积累的阶段——他们已经通过大量的输入和练习,在长期记忆里储存了足够多的背景知识。
因此当他们和你学习同一个内容的时候,就能快速地识别出对你而言很难理解的东西
背景知识有多重要呢?
就好比书上有一句话,「因为A,所以B」。你不理解A和B之间是怎么构成因果关系的,看得很费解
但有背景知识的人,就能不假思索地串联出作者没有写完整的「因为A,(并且C,所以D,)所以B」
而其中的「(并且C,所以D,)」是作者默认读这本书的人都应该知道的
这也说明了书单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按豆瓣评分列书单是一个很严重的误导。本书的作者威廉厄姆甚至认为:
「学校图书管理员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盟友和资源,他们会帮助孩子学会爱上阅读,可以说是任何学校中最重要的人。」
事实上,学习时阅读能力(理解字面含义)的差距只是一小部分,真正占据主导因素的是知识储备的差异
比如一个阅读能力很强、但从来没有接触过棒球这项运动的人,和一个很会打棒球却不怎么看书的人,同样去读一本讲打棒球的书,一定是后者吸收得更好
作者还用这个原理解释了,为什么四年级会造成很多学生成绩的分野。
因为四年级之前的阅读训练以「解码」为主,即能够读懂每个词汇的含义;
但到了四年级以后,阅读测试开始强调「理解」。而理解能力取决于背景知识。
那些来自良好家庭的孩子,往往得到了更优质的家庭教育,知识面和视野都更宽广,这也为他们的学习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最后想说的是,最近读了好几本和认知科学有关的书,本意是想找一些投机取巧的技巧,却发现每本书的作者都在告诉我天道酬勤,每一步路都算数。
我在实践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也发现,哪怕是表面上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它们之间的知识点也可以互证,互相促进理解。
不过,嗯,不过,我们活在了一个很棒的时代,我们有AI。
虽然不能补足和那些稳扎稳打之人之间的全部差距(我想时间确实可以造就护城河),但足以让你在学习的时候,减少相当一部分阻力。
至少遇到无法理解的专业名词,可以问AI;
遇到读不懂的句子,也可以让AI帮你解释。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不会很快,就像我们小时候刚学语文时一样,看不懂那些词语,就得一个个查字典。
但只要起步了,你也在慢慢用时间打造属于你的护城河。
44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