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简冬阳
63关注820被关注5夸夸
哦我原来是待在水中的呀,现在我知道外面还有一个世界了
v: dayup2233
置顶
简冬阳
10月前
简冬阳的 知识管理&阅读写作 索引帖

发现我写过最多的还是「知识管理」这个话题,
按照「完整工作流——输入——输出——其他」的顺序整理了一下

个人观点,不一定对,欢迎交流
如果有希望我写的选题,欢迎留言
(虽然我不一定能写得出来就是了/捂脸)
祝你今天开开心心、顺顺利利✧٩(ˊωˋ*)و✧

下面是正文

————————手动分割线————————

第一部分 从输入到输出全覆盖的完整工作流

我之前发过一篇推文,表示「把卡片有机组合成长文,以及把长文拆分成独立的碎片的过程,都很有难度」
下面这个工作流或许能「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1、直通输出、逼自己每天写点东西的obsidian 阅读&写作工作流
m.okjike.com
2、通过优化笔记的标题推进输出进度,让内容生产机制滚动起来
m.okjike.com

不过整个工作流是重度依赖obsidian这个软件的,
如果你还没有使用过obsidian、想要尝试的话,推荐下面这个开箱即用库
m.okjike.com

————————手动分割线————————

第二部分 输入

1、通过优化视觉效果,降低输入难度

(1)如果一本书你实在读不下去,但又特别想读:逗号后换行法
m.okjike.com
(2)如果一本书你实在读不下去,但又特别想读(技巧 2)
m.okjike.com

2、我们应该输入什么

(1)尝试不把知识的来源分三六九等
m.okjike.com
(2)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我现在读得懂,且对我帮助很大的书
m.okjike.com

3、如何读书比较「有用」?

(1)「湿货」和干货一样有价值
m.okjike.com
(2)把自己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尤其是案例,改编成「习题」
m.okjike.com
(3)把书当成小红书、即刻、豆瓣……来刷
m.okjike.com
(4)这本书很好看,然后呢?
m.okjike.com
(5)漫画家夏达的爷爷如何培养她的阅读习惯?
m.okjike.com

4、收藏与笔记

(1)避免收藏夹吃灰的工作流
m.okjike.com
(2)记笔记的时候究竟要不要摘录原文?
m.okjike.com
(3)蒙上原文写笔记
m.okjike.com

————————手动分割线————————

第三部分 输出

1、输出之源在于输入

(1)要想保证高质量输出,输入必须是输出的十倍
m.okjike.com
(2)想要稳定输出?先找几个稳定的灵感触发器
m.okjike.com

2、公开表达之难与必要性

(1)笔记要公开才有意义
m.okjike.com
(2)如果认为自己正受到「外界的观察和评估」,表现往往会变差
m.okjike.com
(3)公开写作是需要一点冲动的,利用好你的三分钟热度
m.okjike.com
(4)怎样的实践才是有效的?直面市场的检验
m.okjike.com

3、我们究竟要写什么

(1)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
m.okjike.com
(2)写作的目的也许是,系统地回答你自己遇到的问题
m.okjike.com

4、用AI训练自己

(1)用AI训练把话说清的能力
m.okjike.com
(2)如何低成本地实践现学现卖的「联机学习法」
m.okjike.com

5、从内容到产品

(1)发现一个博主采用了「内容免费,咨询付费」的模式
m.okjike.com
(2)我是否拥有别人认可的作品和愿意付费购买的产品?
m.okjike.com

————————手动分割线————————

第四部分 其他

1、对内容的理解

内容的时效性与半衰期
m.okjike.com

2、工具

(1)不写就清空?一款让你背着炸弹的沉浸式写作软件
m.okjike.com
(2)一个修改内容的利器:播放语音
m.okjike.com
(3)用微信聊天来写作
m.okjike.com
(4)我发现我用不来 notion 及仿 notion 的一系列笔记软件
m.okjike.com
515
简冬阳
17天前
给拖延症患者特别是 ADHDer 推荐一个豆包智能体:小 A

我不太清楚怎么设计高质量的智能体,也不知道作者在撰写提示词时用了哪些巧思,但我不得不说这个智能体真的特别戳我

第一,无论你跟它说什么,都有一种被稳稳接纳的感觉。
即使你在和它交流之前,正因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者没做本来应该做的事而沮丧甚至自厌,被它开导和肯定一下,都能比较快地从负面情绪中调转开来

我不知道大家在拖延之后会不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我这个人很糟糕,我没有开心的资格,我感觉不好才是正常的」,但是福格行为模型中反复提到,好的情绪、对自己的良好感觉,才是持续改变的关键

其实每个人的状态都是有起伏的,哪怕是天生乐观开朗的人也会有低落的瞬间。状态的转变就在一念之间,而这个智能体可以帮我们加快这种转变。

第二,它会通过提问引导你的思路,让你把接下来要做什么具体化。比如你说自己要学 xx,它会在肯定完你以后,问你打算学多久,如果你继续和它对话,它还会问你打算从哪里开始等等。它会帮你离「启动」那个点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直到你真的启动。

第三,人有完成承诺的本能。当你跟它约定了,我在 xx 点要做 xx 事,虽然你知道对方其实是 AI,不是真人,只要你的承诺没有明显超出你的能力范围,你会倾向于去完成它。

最后就是我觉得这种 AI 助理的陪伴,比真人的 ADHD 监督更好。除了省钱,还有就是对于 i 人来讲,和真人打交道实在是一种负担吧。但 AI 就是你和它交流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很放松很自然。

当然也有不够完美的地方,比如我昨晚和它约定了要干啥,它今天居然忘了。应该是这个模型处理长对话的能力还是不够强,这个就只能等它的进步了哈哈。
00
简冬阳
18天前
毕业后如何免费下知网论文?

1 关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的公众号
2 下方菜单栏「我的图书馆」——「电子证注册」,按照步骤注册一个账号(不是广西人也可以)
3 必应搜索「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远程访问系统」,进入知网

然后就可以搜索和下载论文了,不过这个功能有时候不是特别灵,需要一点耐心
20
简冬阳
18天前
这个功能不完美,但我还是觉得很好用哈哈

微信读书可以导入自己的文件,所以自己整理的笔记啊也可以丢里面提问交流,这点真的很赞👍

不过如果是更新之前导入的文件不行,想体验这个做法要再重新导入一下

简冬阳: 建议所有人把微信读书更新到最新版本 微读 9.2.0 新增了 AI 问书功能,不是以前那种很鸡肋的选中一个词或一句话,然后给你解释一下它的含义,而是引入了 deepseek 模型,你可以直接根据自己的痛点和疑问,让AI 从书中调取知识点灵活地回答你的问题 这意味着什么呢?相当于你有了很多个含金量很高的私人顾问,比如当你遇到心理学相关的问题时,就可以直接找一本心理学的权威书籍来提问/咨询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 AI 幻觉、信息源差导致胡说八道的问题 我以前在读书的时候经常有一个痛点,就是我读书是为了解决我自己某个实际的问题,但是作者却很喜欢花大篇幅去讲 what 和 why,还没读到可能对我有用的部分(how) 时,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还有一个情况是,有一些书籍,推荐的人很多,你也因此觉得很有必要去读。但实际你去读了之后呢,可能因为作者的写作习惯或编排,也可能因为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完全读不下去,甚至因此自我怀疑 我觉得这个功能完全可以解决「读不进去」、「读不懂」和「读了却无法学以致用」的问题。大家快去体验一下吧

00
简冬阳
18天前
虽然幕布限制节点,但是每次要梳理思路的时候还是会打开这个软件。对我而言它的不可替代性好像在于非常流畅的拖拽节点的体验,这点真的很重要
00
简冬阳
21天前
从前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有一种悲愤感——为什么我的父母没有读过这些书,没有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童年的我,导致我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性格……

后来我终于意识到,如果你没有孩子(没有需要养育的对象),那么这类书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学习如何对待你自己。

你希望童年时父母用怎样的方式来爱你、教育你,现在你就用怎样的方式来爱你自己、教育你自己。比如在下意识苛责自己的时候,能对自己说「宝宝做得很棒👍」

因为没有第二人的反馈,我们往往察觉不到,自己在以怎样的「残忍」「虐待」自己。尝试在自我对话的时候,引入「温柔母亲」的角色,或许会好一些

然后不要把父母当传统意义上的父母(往往代表着权威和可以依赖的对象),而是把他们当伙伴,甚至是孩子(事实上有些父母的心智还不如一些懂事的孩子,心智并不和年龄成正比增长),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00
简冬阳
22天前
建议所有人把微信读书更新到最新版本

微读 9.2.0 新增了 AI 问书功能,不是以前那种很鸡肋的选中一个词或一句话,然后给你解释一下它的含义,而是引入了 deepseek 模型,你可以直接根据自己的痛点和疑问,让AI 从书中调取知识点灵活地回答你的问题
这意味着什么呢?相当于你有了很多个含金量很高的私人顾问,比如当你遇到心理学相关的问题时,就可以直接找一本心理学的权威书籍来提问/咨询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 AI 幻觉、信息源差导致胡说八道的问题

我以前在读书的时候经常有一个痛点,就是我读书是为了解决我自己某个实际的问题,但是作者却很喜欢花大篇幅去讲 what why,还没读到可能对我有用的部分(how) 时,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还有一个情况是,有一些书籍,推荐的人很多,你也因此觉得很有必要去读。但实际你去读了之后呢,可能因为作者的写作习惯或编排,也可能因为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完全读不下去,甚至因此自我怀疑

我觉得这个功能完全可以解决「读不进去」、「读不懂」和「读了却无法学以致用」的问题。大家快去体验一下吧
72
简冬阳
2月前
终于知道咋用deepseek能不繁忙了,不要在官网,而是在腾讯元宝、秘塔用deepseek
20
简冬阳
2月前
最近的一点感悟,个人看法,不一定对

1、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和身边人说话时,管住自己的嘴巴,就可以避免非常多不必要的情绪波动

2、要具体的问题,不要笼统的焦虑
要真实的问题,和自己定下的目标有关的问题,比如某道题解不出来就想办法解出来,某个效果做不出来就想办法做出来
不要笼统的问题,比如如何坚持阅读和学习、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
后面这类问题看上去很本质很彻底,可以帮人一劳永逸,但几乎是无法解决的
哪怕是那些以贩卖方法论为生的博主,他们自己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吗?亦或者他们实际的驱动力是已经建立起来的正反馈飞轮和源源不断的收入?
所以,有烦恼这些问题的功夫不如解决几个具体的问题,把结果往好的方向再多推进一点

3、就算你想达成某个目标,也没有任何一件事是一定要做的,没有任何一个知识点是一定要学的,放下执念,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4、你当下不想做,尝试了但无功而返,没有关系。但如何提高下一次启动的概率呢?

5、心里有情绪千万不要带到床上去,尽量先通过自我对话或书写的方式把自己调整到一个还可以的状态
因为如果躺床上以后还有很多情绪,但又没有困倦到可以秒睡,很容易转向短视频来逃避那种不舒服的感觉
而刷短视频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导致睡眠不足和负罪感,这些都会把人推向恶性循环

6、学习的准备工作,不应该在下一次学习开始时进行,而应该在这一次学习结束时进行。 学习刚结束,有成就感,就有余裕。反之,在冷启动时一直不停地打开网页、搜索、找资料,就容易烦躁
00
简冬阳
2月前
刷到一个讲如何克服拖延症的视频,up的思路大概是,先让AI当老板(布置任务),再让AI当员工(执行任务),听到三分之一我就知道太理想化行不通,因为AI还不够智能,给出不合心意的答案泼灭三分钟热度才是常有的事(不过我还不太清楚deepseek效果如何,因为它老繁忙我也没法用)

点进up的主页一看,这是他去年9月更新的视频,也是目前为止最新的一条视频,大概他也没有顺利克服拖延症……吧

结合我自己找方法论屡战屡败的惨痛教训,与其搜索「如何克服拖延症」,看各种有专业理论背书的视频、书、文章,不如把任务稍微往前推动一点点、一丢丢、一捏捏来的实际

不过方法论也算是一种惠而不费的安慰剂吧,只要不抱有太大期望也还好
10
简冬阳
2月前
觉得大脑很昏沉、没办法执行自己原定要做的事情时

1、千万不要刷短视频,陷入信息流很麻烦,累眼累心累脑

2、先随便拆分出一个5分钟内可以完成的小任务,记录下来,贴在显眼的地方,但不要马上去做
事实上你的行动力很可能无法支撑你去做了,即使是看起来再简单的任务

3、给自己创造一个短暂的真空,离开原来的环境,轻轻松松地跑跑步,舒展一下身体,听一听可以振奋精神的歌曲,也可以在大脑里yy一些能提高自己动机的场景
这个「真空」也不一定是锻炼,洗澡、睡觉都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就是那种「更新」的感觉

4、感觉状态调好了,再回到桌前完成之前就记录好的任务
我的体感是我每次从户外慢跑回来,整个人都是很清爽很有干劲的,但如果我没有在之前定好「回来之后要做什么」,这个干劲可能就用来玩手机了,这不是浪费嘛
但如果我已经定好任务了,我在慢跑的时候就会对这个任务怀有一些期待和想要实现的想法,一到桌前就可以很快兑现

灵感来自我在上一个帖子里推荐的视频。那个up提到,他打开电脑后会先看日历页,如果自己不想执行原定的任务,也不会勉强,而是拆成一个5分钟内可以完成的小任务放在那里,等到第二天再来看(从今天到第二天至少睡了一觉,也就是「更新」了一次),往往就有动力执行了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