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简冬阳
63关注828被关注5夸夸
哦我原来是待在水中的呀,现在我知道外面还有一个世界了
v: dayup2233
置顶
简冬阳
1年前
简冬阳的 知识管理&阅读写作 索引帖

发现我写过最多的还是「知识管理」这个话题,
按照「完整工作流——输入——输出——其他」的顺序整理了一下

个人观点,不一定对,欢迎交流
如果有希望我写的选题,欢迎留言
(虽然我不一定能写得出来就是了/捂脸)
祝你今天开开心心、顺顺利利✧٩(ˊωˋ*)و✧

下面是正文

————————手动分割线————————

第一部分 从输入到输出全覆盖的完整工作流

我之前发过一篇推文,表示「把卡片有机组合成长文,以及把长文拆分成独立的碎片的过程,都很有难度」
下面这个工作流或许能「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1、直通输出、逼自己每天写点东西的obsidian 阅读&写作工作流
m.okjike.com
2、通过优化笔记的标题推进输出进度,让内容生产机制滚动起来
m.okjike.com

不过整个工作流是重度依赖obsidian这个软件的,
如果你还没有使用过obsidian、想要尝试的话,推荐下面这个开箱即用库
m.okjike.com

————————手动分割线————————

第二部分 输入

1、通过优化视觉效果,降低输入难度

(1)如果一本书你实在读不下去,但又特别想读:逗号后换行法
m.okjike.com
(2)如果一本书你实在读不下去,但又特别想读(技巧 2)
m.okjike.com

2、我们应该输入什么

(1)尝试不把知识的来源分三六九等
m.okjike.com
(2)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我现在读得懂,且对我帮助很大的书
m.okjike.com

3、如何读书比较「有用」?

(1)「湿货」和干货一样有价值
m.okjike.com
(2)把自己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尤其是案例,改编成「习题」
m.okjike.com
(3)把书当成小红书、即刻、豆瓣……来刷
m.okjike.com
(4)这本书很好看,然后呢?
m.okjike.com
(5)漫画家夏达的爷爷如何培养她的阅读习惯?
m.okjike.com

4、收藏与笔记

(1)避免收藏夹吃灰的工作流
m.okjike.com
(2)记笔记的时候究竟要不要摘录原文?
m.okjike.com
(3)蒙上原文写笔记
m.okjike.com

————————手动分割线————————

第三部分 输出

1、输出之源在于输入

(1)要想保证高质量输出,输入必须是输出的十倍
m.okjike.com
(2)想要稳定输出?先找几个稳定的灵感触发器
m.okjike.com

2、公开表达之难与必要性

(1)笔记要公开才有意义
m.okjike.com
(2)如果认为自己正受到「外界的观察和评估」,表现往往会变差
m.okjike.com
(3)公开写作是需要一点冲动的,利用好你的三分钟热度
m.okjike.com
(4)怎样的实践才是有效的?直面市场的检验
m.okjike.com

3、我们究竟要写什么

(1)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
m.okjike.com
(2)写作的目的也许是,系统地回答你自己遇到的问题
m.okjike.com

4、用AI训练自己

(1)用AI训练把话说清的能力
m.okjike.com
(2)如何低成本地实践现学现卖的「联机学习法」
m.okjike.com

5、从内容到产品

(1)发现一个博主采用了「内容免费,咨询付费」的模式
m.okjike.com
(2)我是否拥有别人认可的作品和愿意付费购买的产品?
m.okjike.com

————————手动分割线————————

第四部分 其他

1、对内容的理解

内容的时效性与半衰期
m.okjike.com

2、工具

(1)不写就清空?一款让你背着炸弹的沉浸式写作软件
m.okjike.com
(2)一个修改内容的利器:播放语音
m.okjike.com
(3)用微信聊天来写作
m.okjike.com
(4)我发现我用不来 notion 及仿 notion 的一系列笔记软件
m.okjike.com
515
简冬阳
1月前
昨晚和妈妈谈心,妈妈最后说,她变老了,我长大了,她以后什么都听我的,我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

为了验证她的「服从性」,我就对她说,「你去学下棋吧」,妈妈下意识地说出了一长串她学不了下棋的理由
比如她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学不了,比如我爸爸不会有耐心教她,比如打麻将也是益智类游戏为什么非要学下棋

在察觉了其中的僵固型思维后,我一一反驳了她

但我也意识到,我能很轻易地反驳别人,但在自己下意识地消极思考的时候,却很难反驳自己

未经足够训练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的念头当作「事实」

如何破解呢?

「逆向思考」或许是一个好办法吧
下一次苦恼「我为什么做不到」的时候,不如列举100个我能做到的理由
11
简冬阳
1月前
情绪差的时候人往往不全面不客观,记录给我们客观

有一段时间没有折腾知识管理了,很多软件比如 ob 比如 flomo 都弃用了
最近又重新捡起来 flomo,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这一次我往 flomo 里记的主要内容不是读书笔记,不是听课笔记,也不是各种公众号文章的片段

可能因为我的目标不是对外输出,而是为了认识我自己
我记的是我自己最真实的感悟,我做决策的过程,我遇到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我每一阶段的情绪起伏,以及我真的认为对我行动有帮助(而不是对输出有帮助)的内容
然后发生了很神奇的事情,我真的感受到了,所谓的「增援自己」,是什么意思

当我用找一找搜索「想做的事情太多,但以自己目前的能力做不到怎么办」时,flomo 给我推荐了前两天我在 b 站刷到的一个视频评论,那个评论者用自己真实的经历举例解释阳明心学说的什么、怎么理解和实践阳明心学,对我启发很大

当我搜索「内心不安怎么办」时,我看到了自己过去在遇到困难时写的感悟「我希望你一定要意识到,你可以选择不烦躁。尽管你可能会由此联想到很多事情,让你的心情很糟糕,但你总有选择,主动权总是在你手上」
还看到了我记录的一个身残志坚的博主,她和姐妹虽然因为罕见病只能坐轮椅出行,找工作也困难重重,但是她们依然很阳光,很热爱生活
咋说呢比我这个身体健全的人能量足多了,光是想到她们我都觉得我应该更勇敢一点更积极一点

这个功能真的挺懒人福音的,因为你在困惑这个问题的时候直接问就行了,不用琢磨用哪些关键词、标签才可以找到对应的内容
我的感想和笔记因而也可以积极发挥作用,而不是要么变成废纸、要么吃灰不再调用
这个层面看爱收藏也不完全是坏事,因为遇到问题再到广阔的互联网空间现搜还挺麻烦的,需要很多筛选。自己主动收藏至少过了一遍筛吧

还有就是,我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当我心情很 down 的时候,我往往习惯于全盘否定自己
但「找一找」之后我发现,我也有很积极的时刻,我也有自控力、行动力很强的时候,我也有遇到困难但不退缩采取正面态度去应对的时刻
情绪差的时候人往往不全面不客观,记录可以给我们客观

还有就是,我觉得我们很多人,都会习惯于把「学知识」、「学技能」、「学榜样」当作重心,却忽略了「认识我自己」的重要性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跟自己的大脑和身体根本没法协作,越是紧要关头,大脑和身体越「瘫痪」、越不能积极地发挥作用
持续地觉察和记录,也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
11
简冬阳
2月前
现在 deepseek 本体是不是可以稳定使用、不会老繁忙了啊,刚用元宝反应特别慢,就又下回了 deepseek,感觉回答质量更高一些
20
简冬阳
3月前
毕业后如何免费下知网论文?

1 关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的公众号
2 下方菜单栏「我的图书馆」——「电子证注册」,按照步骤注册一个账号(不是广西人也可以)
3 必应搜索「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远程访问系统」,进入知网

然后就可以搜索和下载论文了,不过这个功能有时候不是特别灵,需要一点耐心
20
简冬阳
3月前
这个功能不完美,但我还是觉得很好用哈哈

微信读书可以导入自己的文件,所以自己整理的笔记啊也可以丢里面提问交流,这点真的很赞👍

不过如果是更新之前导入的文件不行,想体验这个做法要再重新导入一下

简冬阳: 建议所有人把微信读书更新到最新版本 微读 9.2.0 新增了 AI 问书功能,不是以前那种很鸡肋的选中一个词或一句话,然后给你解释一下它的含义,而是引入了 deepseek 模型,你可以直接根据自己的痛点和疑问,让AI 从书中调取知识点灵活地回答你的问题 这意味着什么呢?相当于你有了很多个含金量很高的私人顾问,比如当你遇到心理学相关的问题时,就可以直接找一本心理学的权威书籍来提问/咨询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 AI 幻觉、信息源差导致胡说八道的问题 我以前在读书的时候经常有一个痛点,就是我读书是为了解决我自己某个实际的问题,但是作者却很喜欢花大篇幅去讲 what 和 why,还没读到可能对我有用的部分(how) 时,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还有一个情况是,有一些书籍,推荐的人很多,你也因此觉得很有必要去读。但实际你去读了之后呢,可能因为作者的写作习惯或编排,也可能因为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完全读不下去,甚至因此自我怀疑 我觉得这个功能完全可以解决「读不进去」、「读不懂」和「读了却无法学以致用」的问题。大家快去体验一下吧

00
简冬阳
3月前
虽然幕布限制节点,但是每次要梳理思路的时候还是会打开这个软件。对我而言它的不可替代性好像在于非常流畅的拖拽节点的体验,这点真的很重要
00
简冬阳
3月前
从前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有一种悲愤感——为什么我的父母没有读过这些书,没有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童年的我,导致我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性格……

后来我终于意识到,如果你没有孩子(没有需要养育的对象),那么这类书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学习如何对待你自己。

你希望童年时父母用怎样的方式来爱你、教育你,现在你就用怎样的方式来爱你自己、教育你自己。比如在下意识苛责自己的时候,能对自己说「宝宝做得很棒👍」

因为没有第二人的反馈,我们往往察觉不到,自己在以怎样的「残忍」「虐待」自己。尝试在自我对话的时候,引入「温柔母亲」的角色,或许会好一些

然后不要把父母当传统意义上的父母(往往代表着权威和可以依赖的对象),而是把他们当伙伴,甚至是孩子(事实上有些父母的心智还不如一些懂事的孩子,心智并不和年龄成正比增长),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00
简冬阳
3月前
建议所有人把微信读书更新到最新版本

微读 9.2.0 新增了 AI 问书功能,不是以前那种很鸡肋的选中一个词或一句话,然后给你解释一下它的含义,而是引入了 deepseek 模型,你可以直接根据自己的痛点和疑问,让AI 从书中调取知识点灵活地回答你的问题
这意味着什么呢?相当于你有了很多个含金量很高的私人顾问,比如当你遇到心理学相关的问题时,就可以直接找一本心理学的权威书籍来提问/咨询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 AI 幻觉、信息源差导致胡说八道的问题

我以前在读书的时候经常有一个痛点,就是我读书是为了解决我自己某个实际的问题,但是作者却很喜欢花大篇幅去讲 what why,还没读到可能对我有用的部分(how) 时,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还有一个情况是,有一些书籍,推荐的人很多,你也因此觉得很有必要去读。但实际你去读了之后呢,可能因为作者的写作习惯或编排,也可能因为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完全读不下去,甚至因此自我怀疑

我觉得这个功能完全可以解决「读不进去」、「读不懂」和「读了却无法学以致用」的问题。大家快去体验一下吧
72
简冬阳
4月前
终于知道咋用deepseek能不繁忙了,不要在官网,而是在腾讯元宝、秘塔用deepseek
20
简冬阳
4月前
最近的一点感悟,个人看法,不一定对

1、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和身边人说话时,管住自己的嘴巴,就可以避免非常多不必要的情绪波动

2、要具体的问题,不要笼统的焦虑
要真实的问题,和自己定下的目标有关的问题,比如某道题解不出来就想办法解出来,某个效果做不出来就想办法做出来
不要笼统的问题,比如如何坚持阅读和学习、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
后面这类问题看上去很本质很彻底,可以帮人一劳永逸,但几乎是无法解决的
哪怕是那些以贩卖方法论为生的博主,他们自己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吗?亦或者他们实际的驱动力是已经建立起来的正反馈飞轮和源源不断的收入?
所以,有烦恼这些问题的功夫不如解决几个具体的问题,把结果往好的方向再多推进一点

3、就算你想达成某个目标,也没有任何一件事是一定要做的,没有任何一个知识点是一定要学的,放下执念,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4、你当下不想做,尝试了但无功而返,没有关系。但如何提高下一次启动的概率呢?

5、心里有情绪千万不要带到床上去,尽量先通过自我对话或书写的方式把自己调整到一个还可以的状态
因为如果躺床上以后还有很多情绪,但又没有困倦到可以秒睡,很容易转向短视频来逃避那种不舒服的感觉
而刷短视频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导致睡眠不足和负罪感,这些都会把人推向恶性循环

6、学习的准备工作,不应该在下一次学习开始时进行,而应该在这一次学习结束时进行。 学习刚结束,有成就感,就有余裕。反之,在冷启动时一直不停地打开网页、搜索、找资料,就容易烦躁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