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103关注13被关注0夸夸
不喜欢心理学的程序员不是好的打工人
喜欢七阿哥和九阿哥,不喜欢 bug
关注我的话,说不定可以看到奇奇怪怪的想法💡
置顶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2年前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3月前
在v2ex 上看到别人分享的,感觉说的挺有道理,记录一下在即刻:

"""
很多人忙碌一生,却不明白真正的优先级是什么!

家庭的核心是有爱和经济,而不是责任。

职场的准则是价值,而不是努力。

社交的关键是利益互换,而不是单纯的友谊。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力,而不是追求分数。

健康的要素是自律,而不是医疗。

爱情的基础是理解,而不是激情。

创业的要点是市场需求,而不是个人喜好。

投资的原则是风险控制,而不是高回报。

人生的追求是幸福,而不是成功。

养老的保障是提前规划,而不是依赖子女。

成长的动力是反思,而不是经历。

学习的意义是应用,而不是积累知识。

旅行的收获是见识,而不是拍照打卡。

婚姻的支撑是责任,而不是浪漫。

生活的智慧是知足,而不是无尽的欲望。
"""

原帖地址:v2ex.com
00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4月前
“但是这是学校,成绩肯定是评判的第一标准”

希望以后可以不是第一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 //@阿茶呀_: 但是这是学校,成绩肯定是评判的第一标准,我觉得也没有在特意否定其他学生,对优秀的人奖励我觉得很正常,就像在公司上班,每月业绩排名靠前都有奖励呢。

杨夏: 校园「霸」凌大赛现场

00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4月前
可能是因为这样好像就太突出或者限定了一种成功标准,那就是学习好。

而其他的比如体育好,比如性格好,比如艺术好,又或者学生其他的好可能就被忽略了? //@懒ORN: 感觉还是有点问题,水平不高说不出来哪有问题

杨夏: 校园「霸」凌大赛现场

00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4月前
还有就是我去社康用医保遇到,开总价的 20% 西药治病,总价80%的中成药(我理解这一部分就是用来赚钱的)… //@alreadydead_UkwH: 涨一点倒是能接受 但一些疗效不错价格也不贵的原研药被低价低质的仿制药代替了就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值

信息产业从业人员: 好贵,新农合440块,见鬼, 4个老人,不就1760

00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6月前
想要啥,自己想办法挣钱买就完了。父母又不欠我们房子车子……

姥姥的馍的狗: 刚毕业的时候,独生女舍友家里给买了房子,写的她的名字,当时没什么感觉。工作一年了,因为要去异地上班,才动了买个代步车的想法,跟同事聊起的时候知道好几个同期的同事已经买车买房子了,才一下子有了落差感,又在想为什么爸妈从来都没聊过这个事情,如果我是男生,如果我是独生女,如果我是弟弟,她们会不会在我刚毕业的时候就考虑这个事情了。 跟妈妈说了,妈妈突然告诉我她欠了几十万的账,我还在每天精神世界荒芜,寻找活着的意义,转身发现原来我的家家徒四壁,她们干了半辈子甚至是没有一点积蓄。妈妈说我们不会拖累你,你也别想着能帮到你。 我并不是虚荣的人,工作之后知道赚钱不易也是节省开支,一年只买了三件新衣服。我想买车是刚需,是会方便很多,提高生活幸福感。我想买房,是想有一个可以归属的地方,真正属于我的空间。 如果我不说想买车,妈妈也不会告诉我欠钱的事,我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要告诉我,明明你隐瞒了这么久,为什么要让我知道,我难道要更加扣扣搜搜地生活吗?挣同样的工资,经常一起玩的同事可以说买就买商场里的衣服,配饰,她说她爸妈不指望她的工资存钱,所以花得随心所欲。 为什么要给孩子灌输家里条件不好的意识,是想孩子从小就省吃俭用,畏手畏脚?她们总是会教育小孩你自己优秀就是底气,可是家里有钱才是孩子成长阶段最需要的底气,我想我会更自信,更大大方方,真的会恨这种思想。 我只能靠自己的仨瓜俩枣去过我想要的生活,父母给不了什么。要么高嫁,要么不婚不育。

00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6月前
博主说你没输出,其实我理解你已经输出

1,不能忽略比例看绝对数量
2,名人说的话可以参考但不一定是事实,引用的时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其他参考引用做辅助验证才更合理。
3,科学研究和实证分析问题的思路的这个方向 //@黑黑无常: 你的文章的前提是建立在中国人爱赌这一假设上的。如果连中国人好赌这一假设都不是事实,那你的内容不就不值得一看,就是在无病呻吟?另外聊理论有意义吗?理论是对现实的抽象,他需要符合现实,而不是让现实符合理论,如果理论基于的事实本身都是错误的,那我聊个啥的理论?至于聊实践,实践是建立在对社会的群体性认识的,你连基本的群体性认识都错误,聊什么实践呢?我提的几个问题很基本,如果您能好好看看,那我相信答案不言自明。相信您也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应该对科学是什么,什么是基本可靠的实践研究有基本的认知,如果没有您应该好好再温习下大学教材。推荐您阅读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还有一点,作为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不应该把一个名人说的观点当作论据,这是基本常识。最后,我第一条很客气的评论了您,但是您非常阴阳的评论了我,所以我才回您几个基本的问题,基于您非常不客气的评论,我也不是你爸,我也没有义务详细的告诉您这几个基本问题的基本答案。最后如果您看了我的主页,相信您看到了喔置顶的段永平的那句话:心态是最重要的。在你无法超越别人的时候,你只能先超越自己,哪怕是超越自己狭隘的自尊心。这句话对我很受用,相信对您也会很受用。

猎头小林子Lynn: 严歌苓在,妈阁是座城里说,中国人生性好赌。刘瑜也说,为什么国人那么爱赌? ​我从来不知道国人爱赌,身边几乎没有爱赌的人,样本太少。然,也就这几年见过赌房的,劝不住,接着是这几天的股市,对,国人爱赌。 ​ ​做招聘,有几个结论: ​国人爱钱,但是不知道咋挣钱。对市场,需求不了解,也不太接受,也就是并不懂商业的本质(所以,很多人上班总有上朝的心态,习惯占上位,平等&合作意识差,信用当然也差,作假也不少),真要懂商业就不会进大A,这个东西跟我们经济几乎没关系,15年后几乎就很难看明白了。 对市场、需求的态度又导致很多人缺乏现实感,既要又要还要且同时(这从来就不是个选择,真有那就是骗局)是贪也是虚无。不懂取舍,做不了选择跟有效决策。和稀泥跟撞大运也是wuli很普遍的心理状态。 对了,喜欢阴谋论,本质是不能不懂不研究。 ​谈钱羞耻,不能直说爱钱要挣钱,导致很拧巴,跟中国的重农抑商文化有关系。 ​知道咋挣钱又不屑于去做,为啥?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膜拜当官,商就很垃圾,虽然爱钱需要钱)。 极度厌恶风险,对稳定的需求高到没边。 ​在资本主义社会,又笑贫不笑娼,没钱又没法生存。 ​不习惯也不擅长在商言商,这种拧巴造成国人很烦hk人,太商业、太现实和实际。 所以,​半农半商&小农思想在这片土地非常普遍(拧巴到不会找工作),典型如董明珠炒助理、家文化(HW)、兄弟文化(JD)。 压抑跟扭曲造成国人,真的好赌。 从意识形态来说,我们基本没经历过资本主义革命也是个问题(形成商业意识),当下的我们,正在经历半农半商阶段。

00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6月前
做生意有人脉关系,和政府部门靠关系走后门可以是两个概念?

前一个,首先他们管理的资产是他自己的,招的人不好用大部分后果也这是他们自己承担

而后一个,首先他们政府任职这不是他们的私人产业,其次政府部门的性质导致招到不好用的人后果往往是老百姓承担了

除开上面的。还有一个核心还是大家认可学历,是因为学历往往代表着一个人之前付出了多少努力,而关系则往往与生俱来。

当然有人会说,那家庭条件好其实就容易学历更好,这不也是与生俱来的吗。而关系也需要自己努力去经营,这不也是努力吗。

不完全否认上面的说法,但是如果我们分主次的话,那是不是大家认可的学历中往往个人努力的成分占更多数?而关系和后门则是与生俱来的成分占更多数?

猎头小林子Lynn: 我有个政治不正确的观点 特别是当年深圳老师工资暴涨那几年 清北的过来抢名额那几年 华尔街不好混了 学历不能最大限度变现了 改混国内了 我的不正确是 天啊 这波人要占完所有的便宜 就凭一个学历 经济下行 又开始骂城镇的公务员啦编制啦 家里有资源但学历不是985/211这波人 可是 可是 学历最有用有效的地方就是一线城市啊 你不能一线城市变现能力低了 看到所谓下沉市场有汤喝 就又来占便宜吧 公平也可以是这样 某些国外亦如此 本科跟本科争 硕士跟硕士争 你别硕士跟大专争 争不到了 就喊不公平 明明,一线城市有它的玩法 二三线城市有自己的套路 世界是折叠和凹凸不平的 不是平面的 不是二维的 不是围着你转的 咋什么话都是你说 就因为,你考了个重本?! 别呀,哪段历史这么写的?! 丢,大专生去不了外资 有点关系做基层干部or其他 有什么问题? 突然就,又不公平了?! 家族就是资源 人脉就是门槛 熟人/内推就是优势 是另一种“学历” 是另一种规则 受过教育混过社会就,应该!明白的道理!

31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8月前
不知道为啥有人喷你的优越感……

重点不应该是在这些类似垄断国企,收割着底层的老百姓吗?

你这个是套餐费,我还遇到过他们给农村人搞 tmd 的增值服务,比如什么彩铃,还有什么有线电视(只订购,然后每月扣费,但是不给安装😮‍💨),就离谱…… //@何凡不是盒饭: 没想到还是引起这么多即友讨论。

对于多数即友这应该是“屋里的大象”——大家都看得见、抹不开的事情吧

足够的讨论和关注能唤起共识、促成改变🤛

被短视频精神控制(上瘾),被各种擦边吸引,被关不完的广告弹窗和偏激信息误导,再被手机流量电话费摁着使劲薅……

社会底层是被这一波数字化割的最惨的。

PC 时代是“数字鸿沟”(20来年前,美国的数字鸿沟出现很多讨论,于是开始有电脑捐赠,免费社区电脑课等等),
手机时代,他们则是掉到了数字大坑里!

这个坑太大、太坑了🧐

何凡不是盒饭: 移动这个挨千刀的 我姐:初中毕业,工厂打螺丝 我:头部 985,QS50, 财务基本自由 我姐电话费:家庭套餐,每月100多元 我的电话费:月不到 20 元(两年前回国买的包年卡,400 元/2年) 我姐的数据:10g +部分共享数据,随时数据焦虑 我的数据:60g每月,基本用不完 想要帮姐姐换个套餐,问移动有没有便宜点或者数据多点的套餐,答没有。 想要携号转网,因为家庭计划锁住了转不了。 问了一圈身边的农民工/农民工家庭,电话费普遍每月 100 上下,换新号都怕麻烦,或者不知道该怎么换。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