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86关注10被关注0夸夸
不喜欢心理学的程序员不是好的打工人
喜欢七阿哥和九阿哥,不喜欢 bug
关注我的话,说不定可以看到奇奇怪怪的想法💡
置顶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7月前
工业化进展到现在,一个人是很难饿死了。但是可能焦虑死,可能亚健康活不到领养老金(如果有),可能过劳死。

为什么呢?为什么明明经济发展的这么好了,还是有那么多人会这样呢?

因为大家生活在社会中,人可以经济独立,但终究是一个社会人,大家会看到同学,朋友,亲戚他们的行为,感受他们的思想,然后潜意识的影响到自己的行为。

然后你会发现,你好像想要一份高工资的工作
然后你会发现,拿了高工资以后,要买一个足够大,位置足够好的房子
然后你会发现,买了足够好的房子以后,你会想要买足够好的车,要空间大,内饰好
房子车子都有了以后,你会想要买各种轻奢,比如各种包包,各种很好看的衣服……

可是啊可是,本质上,我们本质都是追寻快乐,以上是通过工作赚钱,然后花钱来寻找快乐,换一种角度

有没有可能可以考虑一下直接就从工作找获取快乐呢?
有没有可能可以考虑一下不是拼命卷工作增加收入而覆盖支出,而是减少支出从而不用拼命卷工作呢?
有没有可能 可以 考虑一下其实房子够住就行,车子代步才是主要功能,奢侈品本身就是割韭菜呢?🤔
217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26天前
不知道为啥有人喷你的优越感……

重点不应该是在这些类似垄断国企,收割着底层的老百姓吗?

你这个是套餐费,我还遇到过他们给农村人搞 tmd 的增值服务,比如什么彩铃,还有什么有线电视(只订购,然后每月扣费,但是不给安装😮‍💨),就离谱…… //@何凡不是盒饭: 没想到还是引起这么多即友讨论。

对于多数即友这应该是“屋里的大象”——大家都看得见、抹不开的事情吧

足够的讨论和关注能唤起共识、促成改变🤛

被短视频精神控制(上瘾),被各种擦边吸引,被关不完的广告弹窗和偏激信息误导,再被手机流量电话费摁着使劲薅……

社会底层是被这一波数字化割的最惨的。

PC 时代是“数字鸿沟”(20来年前,美国的数字鸿沟出现很多讨论,于是开始有电脑捐赠,免费社区电脑课等等),
手机时代,他们则是掉到了数字大坑里!

这个坑太大、太坑了🧐

何凡不是盒饭: 移动这个挨千刀的 我姐:初中毕业,工厂打螺丝 我:头部 985,QS50, 财务基本自由 我姐电话费:家庭套餐,每月100多元 我的电话费:月不到 20 元(两年前回国买的包年卡,400 元/2年) 我姐的数据:10g +部分共享数据,随时数据焦虑 我的数据:60g每月,基本用不完 想要帮姐姐换个套餐,问移动有没有便宜点或者数据多点的套餐,答没有。 想要携号转网,因为家庭计划锁住了转不了。 问了一圈身边的农民工/农民工家庭,电话费普遍每月 100 上下,换新号都怕麻烦,或者不知道该怎么换。

00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28天前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1月前
小红书逐渐开始替代知乎成为我在手机上的首选搜索引擎……

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一刷小红书那是根本停不下来,不得不说他们的推荐算法是真的给力,内容也真是吸引我……

想卸载了吧,丢了一个好用了搜索引擎,不卸载吧,搜索答案 1 分钟,看八卦 1 小时……

最后找到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把个性化推荐给关了,这样就成了一个纯粹的搜索引擎了。
00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2月前
疫苗的有效性怎么看?

记得口罩期间,我在知乎看到别人转发世卫发布的对某国产疫苗使用建议(别问为啥我看这个,问就是怕死),里面有一个统计数据大概描述是「预防有症状的 SARS-CoV-2 感染的效力为 51%(95%置信区间(CI):36-62%)」」

我那个时候就在想,这一会 51%(效力),一会 95%(置信水平),一会 36-62%(置信区间),我们到底看哪个值,到底靠不靠谱?

问了一下 AI 结合自己的理解描述如下:

51%(效力):如果有两个班级各100人,一个班级都接种了疫苗,另一个班级接种安慰剂,假设接种安慰剂的班级感染了50人,那么接种疫苗的班级预计会感染约25人。

95%(置信水平):如果同样的情况下,100 个班级参加实验,那么有 95 个班级的疫苗效力估计值会落在某个区间内(36%-62%)。

36-62%(置信区间):虽然一次试验得出的效力估计值是51%,但由于班级人数大小、人群身体情况、疫苗变异性的原因,真实效力有可能在36%到62%之间。这个区间反映了结果的不确定性范围。

最后我再尝试用疫苗厂商的口吻翻译一下统计数据就是:

“哥们啊,我做实验的时候打疫苗那批人比不打疫苗的人,感染新冠的风险降低了 51%,但大家身体状况不一样、感染的病毒也可能不同、我做实验的人数也不是特别多、所以你要是打了新冠疫苗,排除运气巨差和巨好那批人(大概5%的人),剩下的 95%的人中,运气不怎么好的人能够降低 36% 的感染风险,运气好点的的能够降低 62% 的感染风险。所以你要不要来一针?”

最后还琢磨了一下计算过程,但今天就不写了,下次一定🤕
00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3月前
嘿嘿
00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3月前
00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3月前
好家伙,男生不结婚比结婚要少活接近10 年苦涩

烟还是别抽了,这投入产出比太低了,酒的话按照图上说的话,我感觉大可以喝一点,少活 100 来天换个开心感觉还是挺划算的

惯用左手,居然要少活十年?太抽象了,我都怀疑这统计结果是有问题...
101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4月前
今天帮之前在医院遇到的一个病友,提供了一些可能有用的信息给她,记录和分享一下

1,首先在 Google 上面检索 top meniscal injury(半月板损伤) article ,找到一篇关于关于半月板治疗相关的统计类文献,里面列出来了 2000 年到 2019 年被引用最多的 50 篇相关文献。

2,在这 50 篇文献中找到了 3 篇病友对症的「半月板退变关节镜治疗和保守治疗的对比」的文献。

3,三篇文献,统一的结论都是「非创伤性半月板损伤」通过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优于保守治疗。

当然,其实病友挂的主任医生也是这么和她说的,这更多的是一次双重确认,大家真有啥事还是要多看几家医生,听医生的建议。
00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4月前
我问他:“做义工是不是为了积德行善?”他说不是,他只是越活心越胆怯,反复地想人生的意义金钱的意义。自己需要的物质越来越少,需要的朋友也越来越少,但是只要选定喜欢的,就一定要做。义工这件事就是认准的事。他反复跟我说:“这不是什么为人民服务,为社区服务。我不想拔那么高,我只是在这份工作中能求得心安。”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看完这段话以后我在想

反复想人生的意义,不再怎么追求物质以后,那转而去追求精神?要是找不到精神追求咋办?还是说找不到精神追求了就意味着是钻牛角尖了?

确实选定了喜欢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的也确实,多试试新的事物和人,万一发现了自己原来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喜欢这个,比如双性恋😂

只求心安就又回到了精神追求了循环了哈哈哈,我理解还是自己生活自洽就完了,哪里有那么多道理真理和逻辑。
00
不掷筛子的能叫上帝吗
5月前
你是妈宝男吗?

我不是

那你怎么证明?

我不知道反正我妈说我不是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