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你说的,好像你老婆离了你的爱情就活不了了似的。在长期的婚姻中,爱情的消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爱情依赖于新鲜感、占有欲和多巴胺。两个人领了证,结了婚,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占有欲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新鲜感没有了,多巴胺也刺激不出来了,这个时候,爱情必然会消失,这是一个谁都阻止不了的结果。执着于“爱情”这个在人生中占很短时间的一个阶段性的情感状态,没有意义。那些在一起白头偕老的夫妻,他们依靠的也不是彼此之间的爱情,而是一种类似于伙伴情、战友情的,更加稳固的感情。
爱情没有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爱情没有了的恐慌。这种恐慌深挖一下,可能是一种对“自己不能耐受这种缺乏爱情刺激的生活,以至于可能做出破坏关系的行为,但是又不敢面对这种行为导致的后果,比如妻离子散—道德压力—亲人谴责—自己不完美了之类”的恐惧感。也有可能是一种“老婆没有我的爱就会痛苦难当、伤心欲绝,甚至可能活不下去了”的自恋感在作祟。还有一些可能性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对老婆没有爱情了”,然后呢?看老婆面目可憎,以至于无法继续在一起生活了?如果还愿意继续在一起生活,共同抚养孩子,维护家庭稳定,并且有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当然这种展望无法避免的,会带有一些对于爱情没了的失落感),那么说明你们俩已经由爱情关系发展为伴侣关系。由一种依靠新鲜感刺激内分泌来维持的短暂的情感模式进入了一种由安全感、信任、互惠互利、共同目标组成的,更加稳定,有利于双方个体健康发展的关系模式了。
执着于爱情感有很多原因,比如:
现实中经历的爱情与我想象中的爱情不一样,可能现实中的比较平淡,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刻骨铭心,柔肠百转,也就是说,没有经历过那种酣畅淋漓地爱情,不像故事里的爱情那么惊天动地,总之就是,这个本应能让我深刻而痛快地体验一把“鲜活的生命力”的时期,它平淡的让我失望。于是心心念念地揪着爱情感不放,指望着从已经失去新鲜感,再也刺激不了多巴胺分泌的老婆身上找回这种激情。
或者是,对人生有一些缺憾,想要通过爱情来弥补,然而现实中的爱情弥补不了,于是继续带着缺憾纠结于爱情感。只有认识到爱情不负责弥补过往的缺憾,只有自我的修炼才能化解这些缺憾,才能放下对爱情过度的期望,以及因这些期望而导致的过度的美化,让爱情回归到她自己本来的位置,完成她的使命,并进入下一个阶段。 //
@一位不愿通名的热心网友: 你或许很难想象,我对婚姻乏味的疑问,不是出于需求,而是来于自省。
当我突然意识到,我上班去是兴高采烈的,而回家则期待的是孩子而非老婆。
当我下班坐在车里头放一首老歌,听完再安安静静抽根烟,然后踱步走回去而感到轻松。
当我大部分的快乐都来自自己时,我扪心自问,我对老婆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的爱情是否已经悄然褪去?
我难道竟然已经不爱她了?
于是我常常回忆从前,在回忆里找回情绪,但那种看见她开心,我就能比她还开心无数倍的感觉不再了。
我怀念的,是那种极致的情绪体验。
我恐慌的,是我也许在悄无声息中,失去了对妻子的爱情,留下的只是对婚姻的责任和对感情的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