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 为基础的 agent 为什么只有创业公司做,国内大厂怎么还不跟上?
从原理来说, MCP 就是要把之前各大互联网平台公司、各大公司内部的各大 BU、和各种小众 api 用一个通用的接口连起来。
这可要了国内互联网公司的老命。
要知道在中国的大平台,大家都习惯了吃独食。
一根柱子捅上天。最好用户吃喝拉撒全部都在我平台内完成。
因为注意力即钞票,我拿到的注意力越多越好。
所以抖音拼命给你推内容,然后再卖货。
淘宝本来在卖货,现在拼命给你推内容。
都是争夺用户注意力。
毕竟都是什么都没有、靠一双手打下来的天下,什么边界、壁垒、行业知识都不在话下。
大家都是颠覆行业,所以《毛选》都翻烂了。
谁都没有护城河,谁都没有安全感。
想要互通?看看微信和淘宝支付互通都搞了多少多年?
现在想要大家通过一个协议让大家连在一起?那可比登天还难。
之前国内的 RPA 生意很火,影刀还罕见的拿到了海外 vc 的投资, 为什么?
因为 RPA 这种工具,就是可以模拟用户的操作,避开平台的封锁,在用户和平台之间进行数据同步和运营操作。
大量的电商公司都在靠 rpa 做一些基础的上品、订单同步等简单重复的劳动。
rpa 产业的红火就是国内互联网平台的封闭的镜像。
现在 AI Agent 带来的变化可能是翻天覆地的。
如果用户使用 agent 来订阅酒店,你携程平台跟不跟?
不跟,其他人就会推出支持 agent 的服务,直接抢你的市场。
跟,那么你就会有沦为管道的风险,因为用户不关心后端是谁提供服务,它的用户界面就是自己的 agent。
而当平台失去和用户的直接联系,其可替代性将会成倍的提高。想想你现在还会关心自己用哪个运营商吗?
MCP 的意思就是,AI 即中介。
所以,远不止是搜索, agent 会让一切信息撮合中介成为不必要的中间成本,也就是被抛弃的对象。
面对这即将到来的变革,你准备好了吗?
点下关注可以不错过我后续偶发的灵感的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