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_Cara打工中
50关注0被关注0夸夸
🇨🇳🇬🇧北工大微电子‖纽卡高翻
🎙️🔬inhouse同传‖引导基金研究员
...
🟢🟢#INFJ #学习 交往 思维
_Cara打工中
7天前
不知道会不会被看到,对flomo有个小想法想要分享~@flomo浮墨笔记

“基于flomo的现有卡片功能,在网页端提供以KJ卡片法为底层理论的的无限画布,支持某一主题卡片的同时呈现。”

个人的知识管理是flomo+飞书完成的,但总会“感受”到思维受限。思考原因认为两者都采用“竖屏滚动”的交互方式,符合线性思维,但人的思维本身是发散的,因此有时反而会限制灵感。

KJ卡片法能够很好的作为发散思维的补充,同时flomo卡片本身已经为这个方法打好基础设施。KJ法本质是一种归纳方法。比如我在阅读一本书,记了10张纸质卡片,在整理时,会把这10张卡片都放在眼前,去寻找它们背后的pattern或联系,然后进行归类/合并或串联。这时新的串联方式时“与我有关”,而不一定是“作者”的思路。我理解,小组头脑风暴爱用便利贴本身就是在起到这样的作用。

虽然的确可以用其它画板工具,但免不了要把flomo文字复制粘贴,笔记多的时候非常麻烦。

想象的使用场景:每天通勤看书,用手机端flomo记录阅读灵感。周末回家后,打开网页版 同时浏览所有卡片,进行拖动/整理(简单连线)。同屏打开飞书文章,将自己的串联思考 直接整理为可输出版本。
90
_Cara打工中
2月前
最近产生一个观察,不一定对。

越往上走 大家的时间越宝贵,每个人都尝试最大化自己的时间利用。

于是对话可能“功利性”更强,哪怕是朋友 也会很少聊“废话”,更多“我要解决问题”“我想获得帮助”,甚至一段对话中会突然变得多目的:既想catchup看看对方怎样,也想获得“有用”的信息;

这个“功利”并非贬义。是因为各自都有太多想要做的事情,不得不如此。
但当其中一方真的只是单纯想知道你好不好的时候,突然察觉到这点,难免心里会有些不舒适,类似“为啥你总要从我这里获得点什么”,GiveandTake上线;
00
_Cara打工中
1年前

泛函: 拉了个应该能帮到很多朋友的群,来宣布一下: 我有很多「超级个体」朋友,他们呢,目前是自由职业或者轻资产创业的状态, 通常团队规模都是在三到五个人,运营几个内容平台,并做着一门业务链路很短的事业, 整体营收在几十万到几百万这个区间。 我又有一群很厉害的大学生朋友,虽然可能院校没那么优秀,且没有那么光鲜的实习经历, 但是手上都有一些平面设计、视频剪辑、写代码、社交媒体和私域运营一类的手艺,干起活儿来很是靠谱。 「超级个体」朋友们经常在一些项目上需要招实习生或者短期合作方,但常常苦于找不到合适且靠谱的人; 我的大学生朋友,常常也苦于在正规的求职路上,海投之后简历石沉大海,意难平。 关注我比较久的朋友应该有刷到过,我经常帮「超级个体」团队们写一些招人的帖子。 现在想着,要不拉个群吧,让你们能更方便地找到彼此。 这就是这个群的作用啦。 1️⃣ 如果你现在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或者有一块儿正在增长的副业,需要一个私人小助手,欢迎来群里找到一个靠谱且高性价比的大学生; 2️⃣ 如果你现在是一个自己有个精简的小团队,在某一块的业务上需要实习生,欢迎来这里找。 4️⃣ 如果你是一个技能树丰富的大学生,想快速上手一些实战项目,又不想去常规的公司找实习,偏好小而美的团队,欢迎来这里用你的差异化优势,匹配非共识机会。 emmm 当然,我还挺熟悉我的一些朋友 5️⃣ 你是个富哥/富姐/二代少爷/千金大小姐,需要一个「大小姐助理」或者「陪伴师」,也可以来提出你的需求。 图里放几个我之前帮身边的人写过的招聘文案,如果你也想获得这样的机会&招到需求匹配的人,欢迎进群~ 最后分享一条最新鲜的招聘 JD,来自的我朋友@生命艺术家Zoey_LifeCoach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