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大学在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教员罢工,二月三月总共罢工18天,因为英国一学期时间短,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时间罢工下去,我只剩下14天就要毕业了😂 不过这也是一个观察英国社会的窗口,分享一些最近看到的:
1. 罢工的主要诉求是提高工资、提高退休金、改善员工福利和工作环境。我的一门人类学老师和我们详细分享了他要参加罢工的原因:近几年英国大学退休金改革,学校按照疫情下最差的经济环境计算退休金,他的退休金会预计比疫情前的政策少35%,对他来说不可接受;很多同事在LSE没有办法拿到长期教职,短期合同结束后随时有失业的风险;LSE在明知员工对工资、保险等有很大不满的情况下,一直在花钱建新建筑,而忽视员工的诉求。为了自己的福利也为了支持更年轻的老师能在学校里做更好的研究,他很积极地参与了罢工(是要按时间扣工资的),也希望得到我们的理解。
2. 不同系、不同级别的老师面对罢工的态度非常不一样。比如我们以穷著称的人类学系,全员参与罢工;但我上的商科的课,几位老师都没有罢工;听同学说金融系全系不参与罢工。同一个系,年轻的老师参与罢工比资历深的老师参与罢工得多多了,比如我上学期有一门课的教授是国际关系领域全球知名的研究者,在咨询公司也有很高的title,他上学期就在其他人罢工的情况下正常上课;而他带的PhD给我们上seminar,就因为学校福利不好而选择了罢工。其实想来是很合理的,人文社科的老师、特别是年轻的老师在教职之外很难有其他收入(光是做研究就够难、够费精力了...),的确会更注重也更需要学校提供的福利政策。
3. 因为罢工的时间太长了,现在学生开始组织fee strike,要求按照罢工的时间退学费。真的是美国人欧洲人组织得最积极...现在已经有了WhatsApp群组,开始组织写邮件、sit in action等等,下周会组织一次open discussion和学校交流。动员能力非常强,组织得很有序。因为学生将压力给到学校而不是老师,其实这种fee strike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支持老师的罢工。有很多人在提醒国际学生可能会因为不交学费而面临签证问题,但也有一些以前的案例是学校的确因为罢工而给学生退学费了。非常期待后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