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作为公司的志愿者,参与了几次和大学生的1V1交流活动,主要是和大学生一起交流他们现在求学、求职过程中的困惑,用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给这些大学生一些建议。我目前为止参与了4次1V1的活动,记录一些感受:
1. 最重要的一个感受是,我觉得我的学历滤镜好像加重了。我自己是相对比较好的学校出来的,身边的朋友大多也和我的背景比较相似。在这次1v1的交流活动当中,我几乎是第一次接触了大专学生。我觉得自己尽量不抱有偏见了,但实际聊下来,我觉得他们相比那些学历更好的同学,最大的差距在于好奇心和求知欲确实没有那么强。比如在参与交流活动之前,我会给他们准备关于我自己过去经历的材料,希望能让他们提前了解我,更好地利用一个小时的交流时间,多去深入聊一些对他们真的有帮助的问题。有的同学很明显的认真看了我的材料,提前准备了想要和我聊的框架,或学着我的材料也梳理了他自己的背景。但是,大专出来的同学的共同点就是什么都不准备,即使是我很尽量的去引导他们提问,他们只草草敷衍了事。我其实觉得很困惑,既然报名参加了活动,应该是对探索自己、了解他人是有一些好奇心的,为什么宁愿在这里浪费时间,也不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呢?而且不是个例,是这次接触的几个同学的共性。
2. 以前其实一直有感觉到,高中生在选择要读的大学的时候,城市其实应该优于大学本身。这次也是进一步验证了这种想法。接触的在南京和上海读大学的同学,哪怕是不太好的学校,他们表现出来的性格、表达能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认知,都远远优于在西部读大学的同学。感觉西部发展真的还是任重道远呀。
3. 我发现自己工作后的成长也许超出自己预期。刚开始参加这个活动的时候,我以为自己会更多站在同龄人的角度去分享,毕竟我也才够工作11个月而已。但实际上,参与了几次交流后,我发现我能分享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学生视角。比如,交流的其中一个同学是在宁夏读书的女孩,她想要毕业之后自己开一家街舞店,因而拒绝了家人要求她去考公的想法。我在抖音的第一个岗位正好接触了不少运动健身行业的商家,利用我在这个岗位不到半年时间里积累的行业认知,我帮她分析了街舞门店的行业现状、选址、成本利润结构、人员架构、营销手法等方面的内容,也有一些商家的方法论可以给她提供参考。当然,这不是一个创业培训营,我也没有能力真的给她提供很多创业相关的指导。所以在帮助她了解这个行业能不能做、应该怎么做、是否适合她做之余,更重要的是和她一起分析创业是不是她唯一的选择;以及如果要走其他的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我很难想象一年前的我能说出这些丰富的东西。虽然我常常觉得自己每天的工作很难提炼出什么真正的方法论,也很难判定一年以来我到底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的成长,但通过这段时间密集的交流,我实实在在觉得自己已经有了更多的行业视角,琐碎的工作经历开始逐渐把我塑造成一个更成熟的人。
接下来还有3场!仍然期待和更多同学一起交流,每次往日历里book时间的时候,会恍惚间觉得自己又年轻了一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