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系_舟
119关注352被关注0夸夸
科技商业媒体人
@镜相工作室主编
好奇但佛系的intp
欢迎找我爆料or闲聊
vx:Z_lynn22
系_舟
15天前
镜相第一篇百万加稿件,新的一年继续加油💪
13
系_舟
3月前
这波“牛市”最大的收获,就是发掘出几位有深度思考框架的老投资者,为自己接触了解学习二级市场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心态基础和常识基础,避免变成一颗患得患失的小韭菜。
00
系_舟
4月前
最近很头疼招人的问题,问了一圈同行朋友,发现各家都不好招。能写的老记者要么转行走了要么自己单干,赚的不比在媒体少;新入行的同学也不如以前多,感觉媒体真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不知道是不是个人的错觉,大家体感如何呢?
41
系_舟
4月前
深圳日本人学校校歌,“我相信我们可以互相理解”,再看看铺天盖地的反日宣传和民粹言论,真是可悲。
41
系_舟
4月前
女工们背井离乡,舍弃家庭,在富士康熬社保,在社会许诺的幻梦前拼命努力,煎熬忍耐,换取自以为牢固的保障和寄托,却在一夜之间面临更漫长的等待,和更大的绝望。

关于延迟退休的很多讨论都是遥远的,也不具象,但在政策公布的那一秒,可能就立马改变了数十万人当下的生活,很难想象她们得知要延长五年才能领养老金时的反应,但政策制定者一定毫不关心。

女工们不知权力的任性与傲慢,她们只能被告知、被接受、被迫改变生活的方向。我们也一样,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无法参与到社会最大契约的商讨与缔结中,这甚至不能算作是一种契约,只是披着契约外衣的单方面命令,这个“契约”也可以随时背弃推翻且没有任何代价。

唯一的代价就是这些辛勤听话的普通人。

在富士康熬社保的女工们

30
系_舟
4月前
西行一路,虽摘下了头上的金箍,却戴上了心里的金箍。
10
系_舟
5月前
想在命题作文里体现真才实学还是挺难的。
00
系_舟
5月前
是的,还是同行理解这里面的艰难😭还有一个感触是,各路意见背后利益纠葛也多,有真心善意的也有粉饰中立的,声音嘈杂难辨,可能我们都不太习惯成为被讨论的主体,正常工作都受到影响。于是决定不管外面怎么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好好写稿,好好说话,不混圈子,继续做更纯粹的我们自认有价值的内容。这稿子翻篇不谈了! //@橙色栗子: 哈哈看到指点这稿子的人真的有点过多了……愿意花这么长时间突破、做这样一篇稿子的媒体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商业报道领域除了我前司,我甚至想不到其他了。你们很珍贵。而且写出来比完美更重要,请你们继续,加油!有些意见听听得了,善不善意、负不负面,每个人感受差异很大呀……

系_舟: 谢谢骆老师这么用心的反馈和建议,我们在业务上确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不管是编辑还是作者都没有长期深入观察研究互联网公司的经验,都还是这个行业的新人。我们的出发点确实只是人本身的处境,只是在有限认知下只能归因到文化和组织管理问题,所谓的提建议也是希望小红书在业务发展和员工关怀上取得一个良性的平衡,但可能在文章的表述引导上还有很大可商榷改善的空间,来降低这种负面观感,这也是我们要继续学习的地方。总之,再次感谢像骆老师一样各种善意的批评建议,我们也借这次机会学习到了很多,感恩🙏

00
系_舟
5月前
谢谢骆老师这么用心的反馈和建议,我们在业务上确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不管是编辑还是作者都没有长期深入观察研究互联网公司的经验,都还是这个行业的新人。我们的出发点确实只是人本身的处境,只是在有限认知下只能归因到文化和组织管理问题,所谓的提建议也是希望小红书在业务发展和员工关怀上取得一个良性的平衡,但可能在文章的表述引导上还有很大可商榷改善的空间,来降低这种负面观感,这也是我们要继续学习的地方。总之,再次感谢像骆老师一样各种善意的批评建议,我们也借这次机会学习到了很多,感恩🙏

托马斯骆: 在小宇宙上听了小红书那篇稿子的主创团队董同学、赵同学和周同学的播客,复盘这个稿子,仍然要发表一点不同的看法[捂脸] ​ ​1. 几位同学都提到他们无意于给小红书的组织、文化和业务提建议,因为“没在大厂工作过”,但其实,他们还是提了不少建议……[捂脸]而且其中一位同学,从这个播客的对话中可以听出来,其对小红书业务、组织和文化的看法,在绝大多数程度上受到了受访对象的影响和牵动…… 怎么说呢,尤其是在一些定论的东西上。但这些事儿其实现在仍然是没有定论的——比如说小红书电商的快与慢问题。要怎么快才是快呢?如果它的增长率已经高过现在主流电商平台的增长率,是快还是慢呢?它现在已经盈利了,是不是在社区起家的公司里已经是做得最好的了?有一位主创同学也提到了小红书在全球都没有对标模板,但这个快和慢该怎么衡量呢?这就又回到那个问题上了,我们用阿里拼多多抖音做电商那套放在小红书上,现在敢保证就是正确的么?毕竟让那几家巨头指数级增长的时代,都过去了啊…… ​ ​2. 所谓的员工视角。我觉得这个稿子建立起的很大共鸣,是一部分离职的小红书员工和广大都市特别是互联网大厂打工人的集体共鸣——狗屎公司和傻叉老板。真的,看了文章,听了播客,我意识到自己也是不折不扣的傻叉老板,我们公司也是一个傻叉公司。唯一区别是毛文超柯南他们做成了一家独角兽,而我没有,10多年了还是个小公司。我也给同事的周报批注过一些情绪化的东西,我也强调过调性而不及其余,我也有过开会骂人无意中伤人的情况,我也因为价值观和业绩甚至是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不太让人愉快地裁过员,也不是所有离开的人都觉得这家公司有值得回味和留恋的地方,也有很多人恨我……至于说互联网大厂文化中,小红书是不是最差的,我相信如果这几位同学有机会跟被其它大厂PTSD过的同学聊聊,会发现每个大厂几乎都有它伴随组织扩张、业务调整等等原因带来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文章和播客里面提到频繁变换一个业务的方向——可能除了腾讯,哪个大厂没有这个问题?哦,我不是说因为大家都有“狗屎公司”的嫌疑就不能写小红书,我的意思是——小红书有哪些问题是特殊的症结?否则,我的感受最多就是“小红书也不能幸免很多问题啊”(其实,很多细节反而让我觉得这公司也没那么糟好像)。 ​ ​3、文章发出来之后外部的感受,特别是小红书离职和在职员工发来的共鸣。这件事我是有经验的。我又要提到让我们付出很大代价的关于某家外资新能源车企的文章了。没错,今天回想的话,我们确实收到了很多离职和在职的该公司员工的支持、肯定和共鸣,说这个很真实。这些共鸣和真切感,在文章发出来之后,很容易成为主创团队本能选择接受和愿意放大相信的东西。但今天我可以说的是,我们也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一些有他们自己视角和事实依据的当事人和半当事人的非情绪化的批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该司一名不久后离职然后找到我的同学,他表达了对那家公司和个别高管直言不讳的批评,但同时指出了我们的文章在哪几个问题上存在他作为内部人可以清晰判断的硬伤。但这些因素,当时我是非常不爱听的。讲真,听了播客,我觉得镜相工作室在稿子操作的细节上比我们当初要讲究多了,我们当初确实有很多比较糙的地方,但我想说的是,过一段时间,也不妨放下现在的那些共情和共鸣,试图去寻找一些第一手的不同声音和看法,就当是一个长期复盘了。 ​ ​4. 几位主创在播客里提到有不少读者抓住一些细节,特别是关于人的细节,划线转发,然后传播,觉得读者没有从全局看这个稿子,误解了很多稿子的本意。唉,有几个人跟我似的通读了几次,然后手机敲几千字儿探讨业务呢。这稿子的发布渠道是社交媒体,99%的读者就一定是社交媒体的读者,用社交媒体的碎片化方式传播,获得并传播情绪。但就是这些碎片传播,会给当事公司和人造成困扰,加重他们的负面观感和情绪。我现在复盘我们当年的操作,我必须承认——我对涉事公司和涉事的人,确实缺乏足够的善意。我觉得小红书这稿子比我们当年克制和审慎多了,但是这种困扰和“伤害”的限度,如果能再控制一些,其实对建立后续的良性沟通,其实可能会更好一些吧。。 ​ ​不说了不说了。我现在金盆洗手了,专注于为科技行业,尤其是我这两年深陷其中的AI行业提供信息增量和资源价值,当好中国GenAI事业和中国GenAI走向全球的添柴人。 惟愿这篇稿子的主创团队和涉事公司能理性建设性地处理眼前的这一切。

31
系_舟
5月前
本来以为自己人到中年已经peace很多,再也不是那个当年初入媒体行业在后台和读者争论的热血青年了,结果晚上看到一位互联网评论圈大佬点评小红书稿子就是一篇八卦,还是有点血往上涌,看来还是修心不够啊…

ps之前其实看了不少这位的文章也受益良多,本以为能看到一些建议或批评都可,结果被当成一篇八卦也是整不会了😅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