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cnfeat
625关注1k被关注0夸夸
✨ 笨方法实验室创始人
📍《笨方法文化手册》已有50000+人领取
💻 hardwaylab.com WX:cnfeat
cnfeat
5天前
经典藏着人类历史智慧的精华,日复一日地读经典书籍,我的内心更稳定的。
新知识满足我的好奇,开阔我的视野,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妙之处。
卡片如同连接经典、新知与自我成长的桥梁,使用卡片写下新概念、新见解,通过连结旧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让学习成果落地生根,让我的内心安定有力量。
10
cnfeat
7天前
停止卡片摘抄🚫马上开始卡片创作

一开始我使用纸质卡片,阅读到很多观点和想法,欣喜地将它们抄进卡片,感觉收获满满。我主动积攒卡片数量,堆积如山的卡片让我沾沾自喜。
但渐渐地,我发现仅仅依靠摘录,不能让我真正理解这些观点和想法,我需要自己观察这个世界,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于是我开始认真思考,卡片从存储工具,转变为创作工具。我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目的,而不只是随波逐流。
我开始在卡片上写下原创思考,提取信息的本质,创造新的结构。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故事,去思考如何产出对别人有用的东西。
不再被卡片形式所限,写作方式不再单一、呆板,而是在卡片上大胆涂写、设计,以丰富的视觉呈现思路,用创作者的视角审视生活,发掘有价值的思考。
将零散私密的记录,转化成为整体的可公开发布的产品。主动输出卡片内容,寻找更多内在关联,将碎片拼接成有结构作品。
一切豁然开朗,我找到了卡片创作者的新身份。而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创作的路还在继续。
20
cnfeat
12天前
新手如何卡片创作?超简单永不失败🔥

卡片创作起步非常简单,只需每天写一张卡片,长度50字以上。一张卡片培养一种习惯,一次成功,持续做对。
开始不必要求思路连贯,先将想到的都写下,不完美也没关系,完成最重要。不断实践,你会发现卡片写作很简单,不需要根据能力设定复杂目标,每天50字就可以轻松完成。
无须在固定时间或固定地点写作,每天任意时间完成日课一卡即可。由于要求如此简单,无须为自己找寻额外动力,也无须投入太多心力,just do it,天天如此便可。
同样,无须设置各种外在奖励,写作本身就是最大的奖赏,每天能看到自己写的卡片已经异常开心。
所以,通过日课一卡的方式,新手可以轻松开始卡片创作,简单又有效。
42
cnfeat
15天前
各有各的用法 //@酷口家数字花园: 我最近使用Obsidian实现了电子版的卡片盒

cnfeat: 笔记软件真多如牛毛,唯纸质卡片不可替代 现在笔记软件提供各种功能云存储、可视化、拖拽、双链、智能回顾、灵感启发、画布…… 有的试图完全抹去卡片影子,有的拼命向卡片靠拢模仿。即使投入千万去做开发,始终无法替代几分钱一张物理实体卡片拿在手中的感觉。 使用卡片会调动大脑、身体与器官,综合视觉、触感、空间感来增效创作。 一、视觉 你可以随意在卡片书写,或长句段落,一字不差记录想法,或几个关键词,点点圈圈划划,或各种图形连线,箭头、线条、圆形、方形,或不同颜色笔组合,以此来增强理解信息或创造关联。 二、触感 卡片随时放在桌上,伸手可得,你可以捏起卡片一角,感受细腻的卡片纸面。一卡在手,即使什么不写,你也可以拿捏、拨动、翻转,让大脑离线,集中注意力在方寸之间。这一瞬间,就像魔法师在吟诵,灵感蓝色魔法条缓缓上升,激起你强烈的创作欲望。 所以,即使只是把玩卡片,也能激发思维迸发,提醒你创作在咫尺,你只需把握这个时刻,你可以提笔在卡片书写,让灵感从指尖自然流淌即可。 三、空间感 各种再高级的笔记软件工具,依然无法复制纸质卡片独有的物理空间属性。使用笔记软件,你仅仅是在软件界面互动,但用纸质卡片,你是在与卡片所接触到整个创作空间互动,桌面、笔、手、光线、木头,书、茶、咖啡、水杯、清供。拿起一张纸质卡片,等于随时构建一个私人创作空间,你所在的任意地方。 一人一卡就是你的创作与思考空间,车站、餐厅、湖边、森林、公园,书店、飞机、旅馆、海滩、山顶。 同时,当你写完一堆卡片,在一张张摊在桌面上,你的思路将无比清晰,大脑畅快淋漓。 接着重新梳理卡片,摆放、分组、排序、取舍,这个过程将更深刻地帮你完成对现有想法的二次思考,同时更好理解大脑思考创造的原理,明白卡片与组块网络的相互关系。

11
cnfeat
16天前
笔记软件真多如牛毛,唯纸质卡片不可替代

现在笔记软件提供各种功能云存储、可视化、拖拽、双链、智能回顾、灵感启发、画布……
有的试图完全抹去卡片影子,有的拼命向卡片靠拢模仿。即使投入千万去做开发,始终无法替代几分钱一张物理实体卡片拿在手中的感觉。
使用卡片会调动大脑、身体与器官,综合视觉、触感、空间感来增效创作。
一、视觉
你可以随意在卡片书写,或长句段落,一字不差记录想法,或几个关键词,点点圈圈划划,或各种图形连线,箭头、线条、圆形、方形,或不同颜色笔组合,以此来增强理解信息或创造关联。
二、触感
卡片随时放在桌上,伸手可得,你可以捏起卡片一角,感受细腻的卡片纸面。一卡在手,即使什么不写,你也可以拿捏、拨动、翻转,让大脑离线,集中注意力在方寸之间。这一瞬间,就像魔法师在吟诵,灵感蓝色魔法条缓缓上升,激起你强烈的创作欲望。
所以,即使只是把玩卡片,也能激发思维迸发,提醒你创作在咫尺,你只需把握这个时刻,你可以提笔在卡片书写,让灵感从指尖自然流淌即可。
三、空间感
各种再高级的笔记软件工具,依然无法复制纸质卡片独有的物理空间属性。使用笔记软件,你仅仅是在软件界面互动,但用纸质卡片,你是在与卡片所接触到整个创作空间互动,桌面、笔、手、光线、木头,书、茶、咖啡、水杯、清供。拿起一张纸质卡片,等于随时构建一个私人创作空间,你所在的任意地方。
一人一卡就是你的创作与思考空间,车站、餐厅、湖边、森林、公园,书店、飞机、旅馆、海滩、山顶。
同时,当你写完一堆卡片,在一张张摊在桌面上,你的思路将无比清晰,大脑畅快淋漓。
接着重新梳理卡片,摆放、分组、排序、取舍,这个过程将更深刻地帮你完成对现有想法的二次思考,同时更好理解大脑思考创造的原理,明白卡片与组块网络的相互关系。
23
cnfeat
1月前
搞懂了卡片,就能搞懂所有笔记工具

曾经,我沉迷于折腾各种笔记软件,比如 Mweb、Mou、Simplenote、iA Writer、Apple notes、Day one、Trello、flomo 、Scapple、MarginNote、Scrivener、Kanbanier 、Notion、Logseq、Roam、DEVONthink、Obsidian 等。

然而,最终我还是用回了纸质卡片。因为我发现,卡片不仅是所有笔记工具的元祖,还是所有笔记工具的公约数。

当我们讨论笔记工具时,必然绕不开卡片。卡片是笔记的最小单元,只有追根溯源,常用纸质卡片,才能理解和把握卡片的要义。

一旦你搞懂了卡片与思考的原理,大脑自然会豁然开朗、触类旁通。再回头看各种笔记工具,即使它们的设计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便会觉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此时的你,只会若水三千,只取一瓢。
93
cnfeat
1月前
卡片创作的第一性原理是最大化调取。
创建卡片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调取卡片,而不是保存卡片。
好的卡片写作者会以输出为导向,定期整理卡片,将小组块汇集成大组块,变成写作产品。
好的卡片就像好的论文,被引用得越多,权重越高,被调用得越多,记忆越深刻。
卡片的生命在于可调取,无法被调取的卡片都是死卡片。
只有加入自我思考的信息才能鲜活,才有意义。没有加工过的信息只有记忆,记忆的存活量太低,最终都会死掉。
所以,我将所有纸质卡片视为思考介质、过程文档、临时初稿……既然如此,那么用过的卡片在写下一瞬间就注定会被丢弃——因为我会将它们都整理成为有利于持续生长的电子卡片。
持续使用纸质卡片,并不等于执着于纸质卡片,我最想要的是大脑打印在卡片上的想法,使用随身携带纸质卡片只不过是最快最便捷的载体而已。
Minja 在《为什么,以及如何保留纸笔笔记》中说:“纸笔笔记是临时的工地,而非最终的建筑,最好从一开始,就别带着创作传世名作的心态去做笔记。”
00
cnfeat
1月前
钓鱼佬🐠可以这样一整天
00:16
10
cnfeat
1月前
如何处理用过的纸质卡片?

过去用过的卡片,大部分已经被我扔掉了。

现在,为了方便给学员展示用过的卡片,我也有保存卡片,随手拿了一个鞋盒当做是卡片盒。

卡片在没有放进盒子之前,它是待整理的状态,堆放在我的案头,每天整理的话,数量其实也不多,也就三五张而已。一旦整理完成变成电子卡片,它们就会被我随手扔到卡片盒中。

如果你想着留纪念,或者偶尔用来做纪念,可以用个好一点盒子保存起来。

但如果没有其他需要,我还是建议你扔掉。

当然,刚开始必定有困难,觉得毕竟是自己的思考记录,但一想到卡片的信息或知识都已经被我整理成为更大的组块,存放在更安全便捷的地方,便也就释然,最终手机拍个照留念,也就翻篇过去了。

之所以选鞋盒,一来是鞋盒人人家中都有,二是刻意淡化卡片盒的正式感与庄重感,写卡片与随意日常的事情,整理完成的卡片放鞋盒,意味着这篇卡片写完也仅供存放而已,不会再回头看。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