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cnfeat
629关注1k被关注0夸夸
✨ 笨方法实验室创始人
📍《笨方法文化手册》已有50000+人领取
💻 hardwaylab.com WX:cnfeat
cnfeat
2月前
关于茅台酒的酒后谈资10条

1、谁是茅台酒之始祖?

1860年,华联辉创建华茅,建立成义烧房。当时华茅只作家庭饮用,或馈赠、款待亲友,所以在原料上不惜工本,务求酒好。

后来,华联辉被聘任为四川盐法道的总文案,开始经营盐号,家产积累过百万两白银。

华家的产业除了盐业,更涉足金融、房产、教育和物流,还拥有西南最大的印刷厂,酿酒只是其诸多家族生意中的一小块,甚至都算不上生意。所以,成义烧房出品的“华茅”,成本和质量从来都是最高的。华茅用作款待川贵的军政阶层,它也渐渐成了当地最受欢迎的高档烧酒。

1879年,王立夫与人合伙,创办了荣太和烧房。

1936年,赖永初创办赖茅,开始品牌化科学化商业化包装茅台,大胆的改革茅台瓶子,现在的茅台瓶子基本沿用了“赖茅”的经典瓶形。茅台酒厂的第一任技术副厂长郑义兴,当年便是“赖茅”的总酒师。赖永初亲自参与勾酒品酒,他说他总结说:“要不爆不辣,必须用嘴尝试,以口舌品达,若能达二十几下都还有味,方为合格。”

后世学者基本认同,当年,“赖茅”的质量略逊于“华茅”,而明显好于“王茅”。

1945年,赖茅年产量达到13万斤。那年,华茅的产量约为1万斤,王茅大约为6000斤,赖茅成为了茅台镇最大的酒厂。

同时,赖茅建立销售网络,在报纸登广告,拍短片做宣传,一度“赖茅”就是茅台酒的代名词。

在当时,三家都自称为“真正茅台酒”,也没有其他人站出来大声反正。

2、茅台酒厂是百年老企吗?

你以为茅台那么出名做酒的,应该是百年老企,但现在的茅台,实际上是建国后1953年,华茅、王茅和赖茅三家合并而成,至2024年只有70多年历史。

1949年建国后的贵州仁怀茅台镇还在剿匪,1951年才剿匪完成,一切烧房试行国有化改造,华茅的成义烧房作价1.3万银元,王茅的荣和烧房作价5银元,赖茅的恒兴酒厂作价2.23万银元。

1947年赖茅产酒6.5万斤,每斤酒的市场售价1.2银元。1945年赖茅极盛产量达到13万斤(华茅的产量约为1万斤,王茅大约为6000斤)。

3、赖茅现在还在吗?

1947年前后,赖茅创始人赖永初当上了贵阳市参议员,还出任贵州银行的总经理,出资创办《贵州商报》和永初中学。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赖永初与永初中学的学生们一起,自制了一面红旗去迎接解放军。

解放军入城后组建新政府,赖永初则是贵阳市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1950年9月,赖永初把50瓶赖茅用飞机送去了北京,朱德曾给毛主席和周总理介绍赖永初。

1951年开始“三反”“五反”运动,赖永初在1952年2月被判入狱10年。

1980年,赖茅创始人赖永初向政府提议恢复赖茅酒生产。1983年,他的儿子赖世强就投资重建恒兴酒厂,并以“赖永初”为注册商标。在后来的十几年里,赖家的其他子弟——包括赖永初及其两个弟弟的后代纷纷生产赖茅酒。

此后,赖家与茅台酒厂多次对簿公堂,争夺赖茅商标权,法院最终判决给了茅台酒厂。

然而2007年,因为茅台酒厂在10年时间里没有生产赖茅酒,商标权被国家商标局撤销,至此,赖茅商标进入长达7年的无主状态。

2014年,经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赖茅商标正式归属于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茅台酒厂和中国石化成立赖茅酒业,重新生产赖茅。

4、茅台是国酒吗?

茅台酒厂总共提交过11次“国酒茅台”的商标申请,均以被退回,现在茅台官方已经不用「国酒茅台」的字样宣传。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国宴有三次,用的白酒也有多种,只有汾酒有文件记录:1949年6月,开国大典筹委会副主任、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批示:“要将国内外享有盛誉之汾酒运到北京,摆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宴会上。”如果茅台是国酒,汾酒一定第一个不服。

5、茅台酒用的是泉水还是河水?

茅台酒用的是河水,而不是泉水。在一般的认知中,泉水肯定好过河水。但是,后来的茅台酒师们发现,泉水属“重水”,赤水河的水属“轻水”,酿茅台酒,轻水好过重水。所以,现在的茅台酒均用河水酿造。

6、茅台怎么实现万吨产量?

1958年大跃进期间,毛对贵州省长笑着说:“你搞它一万吨(茅台酒),要保证质量。”1957年产量只有283吨,1958年产量猛增到627吨,1959年为820吨,1960年达到912吨。

三年困难(1959年至1961年)全国粮食紧缺,贵州喊出“全省保茅台”口号,全省各地调集粮食117万斤,从四川协调调运400万斤高粱。但结果茅台酒产量提升,但质量下滑。1960年酿造的912吨茅台酒,开缸质检,合格率只有12%,导致800吨酒无法入库,被当作土酒处理,酿成茅台酒历史上耻辱性的“800吨土酒事件”。

直到2003年,茅台扩建厂区,才实现万吨产量。

7、做茅台酒能赚多少钱?

赖茅在1947年的账本显示,高粱,小麦,人工等全部成本加起来成本2.8万元,毛利4.9万元,利润率大约 63.28%。

但茅台酒厂自1962年开始连续亏损长达16年,直到1978年才盈利。

1959年至1961年是三年困难时期,1963年之后的几年,比酿酒更要紧的事情是吃饱肚子,茅台酒厂区里到处是没有收尾的半截工程和各家各户自己开垦的小菜园。1966年至1976年是为文化大革命十年,1978年中国共产党举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邓小平实际上成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8、在茅台酒厂做酒师有多好?

1980年,茅台酒厂恢复了酒师制。同时,酒师享受特殊政策(直到今天):

1、技术精湛的老酒师可以到退休年龄后,以技术顾问的身份继续返聘,其聘用期没有时限;

2、酒师的子女可以不受招工规定限制,通过特别通道入职为酒厂的职工。

2023年茅台调酒部门有14位勾兑酒师,最近十多年,没有被挖走过一个人。

9、离开茅台就产不出茅台酒?

自1958年提出“搞它一万吨”茅台酒之后,国家轻工业部到贵州省都想增加,茅台酒的产能。1964年的茅台试点工作,总结出了茅台酒的传统操作技术,轻工业部认为,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已经被摸清楚了,具备复制扩产的条件,于是,展开了第一次易地生产试点,先后在北京昌平、湖南以及辽宁、山东、内蒙古等10个地方,开建茅台酒的生产工厂。

但这些酒厂酿制的酒在品质上比较平庸,与茅台酒厂的相比,得其形而未得其香和味。最后,厂是都建成了,酒也出了,却没有酿出茅台酒。

在第一次易地试验失败后,很多年里没有人再提此事。到1975年,中国科学院立项“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作为国家“六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之一。于是,易地试验再次启动。

这一次下的决心更大,而且指令茅台酒厂全面配合。

新工程被定名为“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在贵州省科委的直接领导下,茅台酒厂派出了20多名技术骨干,基本上是成建制迁移。高粱、曲药、母糟、铲沙的木锨、木车等都是从茅台酒厂转运过来的。甚至,连构建酒窖窖泥的砂石都采自茅台镇周围的山上,以保证百分之百地“复制”。

这个工程前后进行了10年,其间完成了9个周期的基酒生产、63轮次试验、3000多次分析研究。

最后鉴定会的专家组这一版茅台酒打出了93.2分,鉴定“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质量接近市售茅台酒水平”。然而,试验厂的酒最终没有定名为“茅台酒”,而被起名为“珍酒”。

多年后,时任茅台酒长季克良其中的原因。他说:第一,试验厂希望独立发展;第二,毕竟还不是茅台酒。

2001年,茅台酒厂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茅台酒原产地域保护,提出“离开茅台镇就生产不出茅台酒”,从而在地理概念上进行了有效的自我保护。

10、为什么国家领导人喜欢茅台?

1934年10月,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长征。红军第三次渡赤水河,便是在茅台镇,前后不足三天,却让红军记住了茅台酒。

聂荣臻在茅台镇休息的时候,为了品味一下举世闻名的茅台酒,便和罗瑞卿叫警卫员去买些来尝尝。结果酒刚买来,敌机就来轰炸。于是,他们又赶紧转移。

耿飚将军回忆:“这里是举世闻名的茅台酒产地,到处是烧锅烧房,空气里弥漫着一阵阵醇酒的酱香。尽管戎马倥偬,指战员们还是向老乡买来茅台酒,会喝酒的细细品尝,不会喝的便装在水壶里,行军中用来擦腿搓脚,舒筋活血。”

周恩来尤其偏爱茅台酒。1958年10月,志愿军战士从朝鲜凯旋时,周总理亲自去车站迎接。随后,总理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宴会慰问志愿军战士代表。那天,他特别高兴,一开始,他就满怀激情地说:“要请大家喝庆功酒,要动真格的,喝我国的名酒——贵州茅台。”谁也没数周总理喝了多少杯酒,几乎所有的代表都和他碰了杯。第二天,周总理醉卧了一天。

茅台酒一度有“军酒”之称,在20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70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茅台酒常常成为冲锋前的壮行酒和战斗结束后的庆功酒。深究其中的原因,很重要的便是那份浓烈而自豪的长征情结,它成为中国军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归国后,周总理在总结会上风趣地说:“在日内瓦会议上帮助我们成功的有‘两台’,一台是‘茅台’酒,一台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自此以后,茅台酒成为外交部接待各国元首和使节的最高规格用酒。
00
cnfeat
2月前
无意中看到这首歌
觉得很有画面感
便让AI做了出来
画面依然很有诗意

在客运车站
在客运车站花坛中读书的少女
我希望你等的那个人是我
在七点先后驶来的两辆客车中
走下来许许多多远道而来的人
卸下行李和灰土。
只有一人两手空空
上衣的两只口袋溢出了云彩
令你失望
我希望我是他
黄昏落得慢
云彩飘移难觉察
马达惊动空地上的鸽子
它急拍双翅,向上攀升
我希望我是它,赶得上散逸的水汽
当惊魂方歇,开始盘旋在你头顶
它认出高空的一抹云
潮湿与幻变是我全部所得。

2005.6.1 日喀则

作者 / 高晓涛
00
cnfeat
3月前
整理十年来写的博客文章

越发对写作质量有要求,不再写有时效文章

过去写的电子评测文章,各种攻略文章都会过时

只剩下真实的思考和阅读不会过时
00
cnfeat
3月前
这是一份最基本、最浓缩且最有价值的100条实践指南。

这些内容是为了帮助你进入一个你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的新领域——卡片创作。

在这里,我想告诉你的不是理论,而是我在这个领域中实践和验证过的海量信息的精华。

这100条指南都非常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每一条都是我精心挑选的,它们涵盖从卡片选择、组织方法到创作心得,都是我个人在实践中的经验之谈,简洁而深刻的可以帮助你快速入门和掌握卡片创作领域的核心知识。

每条实践指南或者建议就是一张卡片,每张卡片的篇幅在100~500字之间。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解答以下问题

如何极简开始卡片创作?
卡片创作写什么内容?
如何有效地组织管理卡片?
如何运用卡片促进深度思考?
怎样建立卡片创作习惯?
高手是如何使用卡片的?

你不必担心内容的问题,因为我已将内容快速更新到了超过100条

卡片创作100条:快速入门实践精要

02
cnfeat
3月前
创作者需要极度专注,不要被琐碎事务缠身。

而知识管理,就是一种琐碎事务。

尽管知识管理,听起来很有吸引力,仿佛通过它我们能够成为更好的知识工作者,但实际上它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

但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一直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永远是无底洞,你永远在学习知识,输入知识、管理知识……但知识管理好了又有什么用?它可以无限地吞噬你的时间和精力,但最终可能并不会为你的创作带来实质性的贡献。

我们不断面对众多看似重要的知识,包括注意力、知识、人际关系、精力、财务……但真相是,如果这些知识不助于我们的创造性生产,那么这些所谓的“管理”只不过是自欺欺人。都是在用战术勤奋来掩盖战略懒惰。

我们不断地输入信息、整理数据、更新知识库,但这些活动真的有助于我们的创作吗?答案往往是否定的。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在管理上,却忽略了创作的本质。

作为一个创作者,我的核心信条是专注于创作本身,而不是让自己沉迷于无休止的知识管理中。

真正的创作需要深度的专注和投入。它不仅是一个输出过程,更是一个深化思考、提炼观点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创作来整理和管理我们的知识,而不是反过来。在创作中,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整合知识,构建起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不需要额外的“知识管理”工作。

忙于琐事的生活往往让我们无暇深思,被各种管理任务分散注意力。我们努力管理着各种事务,却可能忘记了作为创作者最重要的使命——创造。

我们需要认识到,真正的创造不是在繁忙中完成的,而是在深度思考和专注的状态下实现的。

创作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作。

我相信,通过创作,我可以更有效地理解和运用我的知识,而不是通过无休止地整理和管理它们。

毕竟,创作本身才是知识的最佳管理方式。

专注创作,勿做知识管理

10
cnfeat
3月前
价格表出来了,晚点上链接,有意进群。
00
cnfeat
3月前
凯文·凯利的工具观与创作观

开始,购买你能找到的最便宜的工具。
升级那些你常用的工具。
如果你最终在工作中使用某种工具,
购买你买得起的最好的。
·
思考时,散步时
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能让你打开思路。
思考,不止用大脑。
·
头脑中的想法总是完美的,
但完美的东西从来都不真实。
马上把想法记下来,
画出草图来,
或者做出纸板原型来。
这样,你的想法会更接近真实,
因为它不完美。
·
画画能画出你看到了什么。
写作能揭示出你的所思所想
·
把“创造”和“改进”
这两个过程分开。
你不能
边写作边编辑,
边雕刻边打磨,
边制作边分析。
如果你这么做,
编辑就会阻遏创造。
发明时,不要选择。
画草图时,不要检查。
写初稿时,不要反思。
一开始,
创造性思维必须是自由的,
不受评判的干扰。
·
来源凯文凯利《宝贵的人生建议》
03
cnfeat
3月前
我的桌面上有个相框,里面写着「日课一卡,日日不断」。

「日课一卡」的意思是每天写一张卡片,至少50字。「日课一卡」理念源自唐宋的「日课一诗」。即每日写一首诗,这是诗歌初学者为提高技艺,朝夕琢磨,将诗歌创作日常化的练习方式。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元稹,宋代的梅尧臣、刘克庄等人,都曾坚持过「日课一诗」。

相比「日课一诗」,「日课一卡」更符合当下训练写作创造的基本功,是一种可执行、可重复、可精进的最小写作行动。

之所以放在桌面上,是想践行曾国藩的那句话:看书不必求多,亦不必求记,但每日有常,自有进境。
30
cnfeat
3月前
你是负责某个儿童癌症公益基金的负责人。
有一天你收到信息,一个7岁白血病晚期重症儿童被遗弃在医院已经两天,欠费10万。
怎么办?
你找不到孩子的爸爸妈妈,想尽办法找来了孩子奶奶,才发现原来孩子哥哥也有病急需治疗。
孩子疼,除了哭,就是一直在喊妈妈,但妈妈就是一直联系不上。
怎么办?
孩子被遗弃5天后,孩子爸爸终于出现,孩子不喜欢爸爸,还是喊着要妈妈。
爸爸爸爸对孩子病情一问三不知,问是否要继续治疗,孩子爸爸只会沉默。
后来孩子他爸说话了,原话是:希望基金会把医院的钱款交一下,你们基金会那么大,难道十万八万交不出来吗?
怎么办?
你跟医院沟通,发现孩子目前只能做基本治疗,需要结清欠款,缴纳押金,然后才能继续进一步治疗。
好的治疗方案1至少30万,生存几率40%~50%,其次方案2需要20万,最差的方案3治疗一盒药需要1万元。你跟孩子爸爸沟通,他始终没有正面回应。
怎么办?
孩子被遗弃第8天,孩子妈妈来了。你才发现孩子爸妈每人每月工资两三千,现在他们家已经为孩子花了差不多二十万,不但花光家中所有积蓄,而且还变卖家产,欠债十几万。孩子爸妈因此离异,后来复合,后来孩子病复发,又继续离异。
怎么办?
要放弃吗?还是要继续?
放弃很容易,但是甘心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继续很难,有钱吗?有把握治好吗?
原本你的基金会只能针对所有医保目录的费用进行兜底补充报销,但是你还是建议由基金会垫付10万选择方案3,正在拟定协议的过程中,得到消息孩子病危,已经不能接受任何积极治疗,孩子爸妈已决定放弃治疗。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孩子被遗弃第11天,在妈妈的怀中离开。
后来你得知,孩子妈妈为攒钱,曾做过一次性工作
怎么办?
会有更好的方法吗?你只能将这个故事写在《离别歌》。
你以前不用经历这些事情,你本不用经历这些事情。
你研究生毕业于清华,你曾是县委书记,辞职后你本可以做其他公益项目。
为什么要选择这种需要面对生死离别,杂乱沉重的儿童癌症基金?
人生由无数各个怎么办和无数个复杂的选择构成,你将答案写在《人生笔记》中——
数据显示,中国贫困人口整体上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病致贫。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越是贫困的人口,由于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小病变成大病的概率越高,患癌症的比率会更高,事实上每年脱贫人口中新增的癌症患者不止这个数。如果找不到因病致贫的规律性解决办法,对他们的医疗保障水平不跟上,这些人注定会返贫。
于是,你想通过公益社会实验来帮助寻找因病致贫社会难题的解决办法。
这个难题,如此之大,国家太大了,贫困人口太多了,疾病种类太复杂了。
怎么办?
你选一个“小国家”—个400万左右人口的贫困地区地级市做试点,以一个社会痛点难点疾病—儿童白血病为试点病种,通过对这块试验田里所有儿童白血病的兜底治疗来做一次公益社会实验,在数据和实证的基础上为国家探索因病致贫的规律性解决办法。
如果说《人生笔记》还只是一个抽象开始,那么《离别歌》就是更多具体实践。
疾病问题,一具体起来就涉及太多太多的现实问题,如果不一头扎进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黑白色生活,怎么能感知到生活原本的真实与无奈?
生死离别,长歌当哭。

别离歌

00
cnfeat
3月前
一流创造者的工具没有秘密,是的,他们往往只用最简单的工具。

纳博科夫一大早就起身工作。他总是在卡片上写作,之后逐步誊写、扩写、重组,直到这些卡片变成他的小说。

纳博科夫先生的写作方式是先在索引卡上写短篇故事和长篇小说,在写作过程中时不时打乱卡片的顺序,因为他不想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写作。每张卡片都会重写很多遍。写完后,卡片的顺序也就固定了。

《巴黎评论》问道:你能就你的工作习惯说点什么吗?你是根据预先制订的计划表写作吗?你会从一个部分跳到另一个部分,还是从头到尾地顺着写?

纳博科夫回答说:我写的东西总是先有个整体布局。然后像一个填字游戏,我碰巧选了哪里就先把那里的空填上。

这些我都写在索引卡片上,直到完成全书。我的时间表很灵活,但是对于写作工具我相当挑剔:打线的蜡光纸以及削得很尖、又不太硬的铅笔,笔头上得带橡皮。

一流创造者的工具没有秘密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