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胖胖待出山
8关注1被关注0夸夸
工作漂流中
胖胖待出山
4月前
回到璀璨的青铜时代

中国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装饰艺术精美,一些青铜器上的花纹细如发丝,有的装饰镂空花纹,有的错金、错金。青铜时代,青铜用作殿堂陈设、祭祀礼器、赏赐礼品、武器,也用作食器、水器等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国宝沉浮》一书介绍了一批珍贵重器,其中几件是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今天,我们可以在博物馆欣赏青铜器之美,还可以看书了解国宝背后的传奇故事。

1️⃣大盂鼎、大克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大盂鼎高102厘米,口径78.4厘米,重约一吨半,腹内壁上刻有291字的长篇铭文。铭文歌颂了西周初年文王、周武王的功德,指出商朝灭亡的原因,记述了周康王赏赐给盂1726个奴隶的之事。因体量巨大,世间罕见,铭文书法精妙,被誉为“周代金文之冠”。
大克鼎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0多公斤。铭文说明鼎的主人是西周的大贵族克,克赞颂了他的祖先辅佐周王的功绩,记述了周孝王对克的任命,赏赐土地等事。

2️⃣班簋(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班簋高22.5厘米,口径25.7厘米,通体有精美的兽面纹饰,器内有铭文曰:“班非敢抑,惟乍邵爽益曰大政。子子孙孙多世其永宝。”铭文记录了贵族毛公班受周王册封,以及他父亲追随周王苦战三年平定东国之乱的功绩。

3️⃣虢季子白盘(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长方形,长137厘米,宽39厘米,高39厘米,宽83.7厘米,重225公斤,四壁各有两兽耳衔耳环,盘内刻有111字诗文。诗文记录了虢国四公子白与北方游牧部落猃狁作战大获全胜,周宣王赏赐他青铜巨盘。

4️⃣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53.8厘米,口径49.9厘米,鼎内刻有497字铭文,字体典雅,被誉为“天下第一青铜器”。晚清名臣端方任两江总督时购得此鼎,他可谓是清末民间文物收藏第一人,嗜好金石,曾以私藏在琉璃厂筹办陶斋博物馆,推动了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创立与发展。端方在保路运动中被暗杀,他的收藏也散佚流失,几经沉浮,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00
胖胖待出山
9月前
读白化文先生《八仙》札记之一唐人的樱桃情结
今天继续分享白化文先生的中国文化读本《八仙》,这是“冷知识”主题的第三笔札记。

在古代,樱桃这种既难种植又难储存、运输的水果十分金贵,寻常百姓很难有机会品尝到这种奢侈的水果。“荐樱桃于宗庙”,自古樱桃不仅是先荐寝庙的重要祭品,于仪礼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唐代有荐新、敕赐樱桃、樱桃宴之说。

唐代的宫殿内、园林中,以至权贵、名流、仕女住宅等地,处处栽种樱桃。初春樱桃花开,繁樱如雪,万人赏花的盛况在唐诗中有这样的描述:
元稹“同醉桃林下春”
刘禹锡“樱桃千万枝,照耀如雪天。王孙宴其下,隔水疑神仙。”

珍贵的樱桃常被皇帝用来赏赐群臣,这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政治手段,也刺激了题咏敕赐樱桃相关诗词的创作,如王维的《敕赐百官樱桃》,春荐寝庙之后,内侍手持赤玉盘,将鲜果倒入青丝笼。赐樱桃时,除了蔗浆之外,有时赐酪佐食。

唐代新进士及第,时间正与采摘樱桃相衔接,尤其重视樱桃宴。《唐摭言》卷三“宴名”条就载有:“大相识,次相识,小相识,闻喜,樱桃,月灯,打球,牡丹,看佛牙,关宴。”

唐代女性点口红,不似当代人的抹全唇,而是朱樱一点。“樱桃”“樱桃颗”“樱唇”常用来比喻盛妆的少女以致中青年妇女的嘴唇,进而引起接吻之类的爱情联想。这在流传的唐代画作中多有反映。

李商隐《赠歌妓》:“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

《夜雨秋灯录》有一条“谷慧儿”的描述,这可是飞吻的具体化,“少时,生渴思饮,女子百步外遽掷樱桃入生口,屡掷屡中,弹无虚发。”
00
胖胖待出山
9月前
几款免费PDF软件(Windows 平台)使用体会:
1.edge浏览器自带PDF预览,可以简单做标记,阅读体验还不错,没有编辑需求的可以不下载其他软件。

2.icecream PDF editor,免费版打开电子发票有乱码,提取页码等功能都要升级成付费账户,同样的需求不如用edge自带的或者PDF Viewer Plus,占用空间小,功能很单一,但能满足基本浏览需求。

3.目前正在试用PDF Xchange editor,待观察。

如果从事编辑工作,日常需要编辑稿件,压缩、合并、提取页面等功能,还是付费软件功能更强大,我可能会购买福昕或万兴的软件,此前两种付费会员都体验过,更习惯万兴,考虑购买多平台终身使用版。

当然,PDF文件小,有一些在线软件就能转格式、合并,很多文章分享过,不再赘述。
10
胖胖待出山
10月前
科举,古代考生的噩梦?
隋唐至清末,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1300多年,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尽管科举存在一些弊端,却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古代考生金榜题名要经过关关考验,真是被扒下几层皮。

一、考试如坐监,考号不足1.3平米
清代的乡试,除直隶不派考官参加顺天乡试之外,其他各省都在省城举行。考试的考场称为贡院,顺天贡院建在北京崇文门内观星台西北,其中东西文场各有南向成排、形如长巷的号房57排,共9640间。每间号房,高约六尺,深四尺,宽三尺,无门。考试期间,写文章、睡觉、吃饭都离不开两块号板。白天将两块号板分开,上层做桌子,下层做凳子;晚上将号板拼在一起就是卧榻。考生入号后,栅栏门关闭上锁,一切活动都在这狭小的1.23平米中。

二、严苛的科场条规
清代乡试,例于八月举行,称为“秋闱”。为防止考生作弊,对穿着及携带的器具有近乎“变态”的规定:帽用单层毡,大小衫袍褂裤都用单层,皮衣去面,毡衣去里,鞋用薄底,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镂空,水注用瓷,木炭只许长二寸,蜡台用锡,柱必空心通底,糕饼饽饽都要切开,竹、柳考篮,照南方样式编成玲珑格眼,底面如一。点名时,负责搜检的差役排成两行,考生解开衣襟,脱鞋解袜,从中鱼贯而入,两个人搜检一人。

三、过五关斩六将——乡试、会试、殿试及复核流程
清代的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的考试,也称“礼闱”。参加考试的人,必须是各省乡试中式的举人。但是,乡试中式不等于取得参加会试的资格。举人在参加会试之前必须经过磨勘和复试。

磨勘,是对乡试进行复核的重要措施,从试卷到考试的各个环节都要复核,如试卷是否存在文体不正、字句可疑、全篇抄袭等情况。为了严绝弊窦,1658年,顺治亲自对两闱举人分别进行复试,这是清代乡试复试的开始。通过复试,方准举人参加会试。
会试后,磨勘、复试合格,才取得参加殿试的资格,这是最高一级的科举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

三、第一变第三,皇帝的考量
乾隆二十六年,读卷后拆封,第一名是江南赵翼,第二名是江南胡高望,第三名是陕西王杰。乾隆为了表示他对西北地区的重视,将赵翼改为第三,王杰成了这一科的状元。

《科举史话》是清史专家王道成教授研究科举制度的专著,也是写给大家的文史知识普及“小书”。新版在中华书局1988年版本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梳理隋唐以来的史料,阐述科举制度的源流, 着重讲解清代科举制度,与科举有关的风俗连缀其中,充满趣味。附录有科举试题和主要文体示例,大家可以试做一下,我读完题就很绝望了……

填报高考志愿的即将收尾,祝愿考生们高中心仪的学校呀!
00
胖胖待出山
11月前
慈禧太后,被妖魔化的历史人物?

电影《垂帘听政》中,有慈禧炮制人彘的残忍情节。有关慈禧的秘闻、戏说数不胜数,文艺作品大都夸张了一个昏庸残暴的妖后形象。这样的评价既不客观,也不符合史实。回归史学研究,慈禧是怎样一位风云人物?

王道成老师的《慈禧太后传》精炼九个章节,以清宫档案文献为凭,还原一个更符合史实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死于1908年,活了74岁。看完这本小传,可从三方面“解毒”妖后刻板形象:宽厚且残忍,革新又守旧,主战与求和。

一、宽厚与残忍
1861年北京政变后,慈禧登上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处理赞襄政务八大臣时,载垣、端华赐自尽,肃顺斩立决;景寿革职但保留爵位;其他四人,一人发配充军,另三人革职。查办剩余党羽则处理了十一人,一场政变一共处理了十九人,这在古今中外都是少有的。但慈禧也有残忍的一面,譬如湘军攻下太平天国首都后,杀了十几万人。

二、革新与守旧
慈禧采取平衡战略,让洋务派与守旧派互相牵制。恭亲王奕訢提出在同文馆设立天文算术馆,从科举人才中选拔,这一提议遭到顽固派的反对。因慈禧的支持,洋务派获得最终胜利。甲午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热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受维新思潮影响,光绪皇帝想要变法。戊戌维新伊始,慈禧还是支持的,随着改革深入,逐渐触碰到她的底线——祖宗之法不可变。最终,这场自上而下的救亡图存运动被守旧派扼杀,新政全部被废除,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一项。

三、主站与求和
慈禧一生经历了五次重大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她年仅五岁;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她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而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时,她是最高决策者。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皇帝准备出逃避暑山庄,懿贵妃(慈禧)劝阻皇帝出逃,触怒了皇帝。
慈禧筹备六十岁生日庆典前,中日战争爆发,有人提议停掉颐和园的工程,把这笔经费用来打仗。慈禧一心只想结束战争庆生,曾有“一人庆有,万寿疆无”的讽刺对联。慈禧也曾主张宣战,但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慈禧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的第二天,慈禧就西逃了。而《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慈禧完全屈服于帝国主义之下。

《慈禧太后传》展示了一位更复杂、立体、真实的“无冕女皇”。
00
胖胖待出山
12月前
30岁开始看《Hunter X Hunter》少走二十年弯路XD
00
胖胖待出山
12月前
文学以外的沈从文|《沈从文批注〈丝绣笔记〉》

沈从文先生是文学家,他构建了一个宽广鲜活的文学天地,生命力特别蓬勃,笔下的声音、颜色、气味无不冲击着读者的感官世界。“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

时代剧变,他不再写作,转向中国物质文化史研究,在中国古代服饰、丝绸、染织、瓷器、铜器、玉器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代表作之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出版经过17年之久。

同时期,有一件重要的研究工作不应被忽视——批注《丝绣笔记》。这些批注不仅是简单批注,而是从中国服饰史、纺织业等历史文化视角对《丝绣笔记》审定、评价、补充、考辨。

由北京燕山出版社与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共同出版的新书《沈从文批注〈丝绣笔记〉》凝聚了三代研究者的心血,使世人得见几代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史的学人的学术接力和情怀。

第一代,朱启钤著述研究古代刺绣、缂丝针品的《丝绣笔记》。朱启钤先生是中国营造学社社长、古建筑研究专家,他打造出北京第一座现代城市公园中央公园(中山公园),城市建设的贡献之外,朱启钤先生受外祖家影响,自小耳濡目染,很早对丝绣有浓厚的兴趣,后专注于缂丝制品的收藏。《丝绣笔记》刊刻于1930年,依托他个人的大量收藏,并吸收了历史文献及国内外研究著作。

第二代,沈从文先生批注《丝绣笔记》,“有的可称治丝随想,甚至是可以铺展成文的提纲”,蝇头小楷密布书页空隙,注释文字不拘行间、页眉,极为可贵。

第三代,刘观民、王㐨等学者整理校核。刘观民曾任社科院考古所汉唐史的主任,王㐨是协助沈先生从事中国服饰史研究的助手,因字迹难以辨认且涉及大量专业词汇,整理工作极难直至1999年春方才整理为初稿。

新书一函三册,底本为1930年存素堂《丝绣笔记》初印本,前两册是有刘观民手迹、沈从文批注的影印本,最后一册为刘观民等对批注的整理本,特邀请专家详细核对,刊印辨识后的批注,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印刷装帧上,薄宣彩印再现沈从文“一扫常规,纯任天然”的书法风格,金镶玉装兼具收藏价值。

“知识同权力相比,我愿意得到智慧,放下权力。”沈从文一辈子都在写字,前半生笔尖流淌长河,后半生治学物质文化史,永不厌倦地看一切,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但这还不够,他要亲近中国古代服饰这座“富矿”。
10
胖胖待出山
1年前
清明之后,天气晴好,我沿着百望山—颐和园东宫门—北京大学西门—圆明园南门的路线骑行,同时打卡书中提及的“门”,欣赏建筑从门开始。

门”的对照记
《门》,一本以“门”为主题的摄影图文集。
作者分别选取了中国与法国各具代表性的各22座“门”,将具有相似建筑特点和人文内涵的中国“门”与法国“门”两两对照,例如午门与凯旋门、德胜门与圣马丁门等。

像打开门一样打开《门》
这本小书邀请刘晓翔工作室设计,设计师的装帧理念是“使用左翻和右翻区分两座城市的建筑,使用同一个翻折的封底将两部分内容连接,让书可以展开两部分同时阅读,而这样的翻阅的过程就像打开一扇扇大门。”

封面将书名“门”的汉字在形态上精简,装饰在书的四周,目录直接烫在封面上,书口处上下浮动的装饰与封面的目录相呼应,既能承担页码的功能也可以作为标签,标记左右页的相似内容。内文取消目录与页码,让内容标检索成空间检索,探讨功能的本质,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这本书装帧设计始于2015年的10月,2022年冬天上市,断断续续做了7年。而设立选题、初读书稿,则追溯到更久以前,7年的打磨让这本小书的设计语言更加饱满有趣。
10
胖胖待出山
1年前
周末上班,收工去锻炼
工作日,我的精神在上班,我的肚腩休息着。
周末,我的精神休息了,我的肚腩上班了。
00
胖胖待出山
1年前
春天在圆明园沉浸式阅读《国宝沉浮》一书,博物馆、文物考古爱好者不容错过的普及读本,揭秘国家宝藏背后的传奇历史。

以下为《大胆破冰,圆明园兽首回归》一章的摘录:

参加抢劫圆明园的英国军官为炫耀他的经历,写有《中国詹姆》一书,书中记载:

“在那里遇到的第一件事,便是一支荷枪的法国兵正护送着一辆骡车由门内走出,车上装满了我们称为马蹄金的金锭。”“我更找到一个奇形镶金丝的花盆,在金丝之间,更用白色珊瑚琢成的文字,盆中充满泥土,在泥土中栽着一株约一寸的黄金树。”……

英法联军到底抢走多少文物,谁也无法统计。仅在圆明园被毁的第二年(1861年),就有上千件圆明园珍宝在法国巴黎大酒店被拍卖,成为欧洲贵族、古董商、收藏家角逐的对象。1863年,拿破仑三世为保存法军上贡给他的上千件圆明园文物,又在他的枫丹白露古堡中建造了中国馆,保存那些“战利品”。

1998年作者曾到法国枫丹白露宫参观,了解那里保存圆明园文物的情况。

古堡的“中国宫”并不高大,色彩、风格都极为浪漫。在古堡展厅内拥挤地摆满了圆明园文物。从高大的龙椅、屏风、紫檀橱柜,到精巧的碧玉插屏、印章,琳琅满目。青铜器、瓷器都是明清几代皇宫旧藏。连头顶上的天花板,也裱糊了几大张色彩艳丽的水陆画,看着头顶上双手合十的佛祖、跏跃而坐的观音,让人苦笑不得。

1980年10月18日,以宋庆龄为首的1583名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联名发出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得到了海内外的热烈响应,圆明园真正的规范化、长期化保护工作正式开始。以后的几十年中,不仅遗址得到保护、文物建筑得到修缮,山型水系不断恢复,还开展了多年的考古发掘和清理工作,清理出历史原状。

2007年,何鸿燊先生又出巨资从香港苏富比公司买下马首,2019年11月13日,在国家博物馆举行了圆明园马首捐赠仪式。何先生将马首捐给国家,并送回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展出。马首算是第一个真正“回家”的圆明园兽首!

#圆明园#共读打卡#解锁新的阅读场景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