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Woolsey
142关注929被关注1夸夸
AI Startup Founder | AR开发者 | 前AI算法研究员
记录从只有热爱的开发者到合格的创业者的学习过程
Woolsey
19天前
北京和上海在生活质量与城市建设上的区别:
北京是中国的北京,上海是上海市民的上海
00
Woolsey
23天前
最近踩的大坑:TODO功能是最具迷惑性的功能,是一个看起来简单但里面隐含逻辑巨复杂的功能…不做完全想不到这功能居然这么复杂,难怪市面上有这么多的todo产品
31
Woolsey
25天前
招募前端队友一起养猫!

人才招贴栏 - 即刻

51
Woolsey
26天前
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00
Woolsey
2月前
之前读《看见》最大的感受是,世界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背后有非常复杂的事实,没有对错,只有客观存在的事实。讨论对错没有意义,了解事实,改变事实才有意义。

Diiiii: 杨笠的京东代言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了,已经不再是社会的焦点。相关的讨论也看过一些,整体质量都不高,但最近有两则大 V 的讨论吸引了我的关注,一则是梁文道的播客《八分半》的《番外:女性主义挑起了男女对立吗?》,另一则是B 站上老蒋的《作为中间派:聊聊杨笠与性别》。由于距离事发的时间较久,可以认为这两则都是创作者在冷静和深思熟虑之后的表达。 我感兴趣的,并不是两个创作者的观点,而是媒体人讨论公共议题的正确姿势。 梁文道的节目具备强烈的主观倾向性。在长达俩小时的内容中,他声泪俱下地控诉了女性当前面临的困境,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巨大不平等,控诉了男性对女性实施的迫害,案例详实,感情充沛。他的观点基本上是无脑站女方:因为女性是弱势群体,所以矫枉必须过正,即便是“男人都是垃圾”这种极端话语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作为男性听众,整个节目听起来非常不舒服,尤其是他还朗读了一些听众的留言,大都非常客观,提出了一些在我看来十分合理的建议,比如“我们应当支持平权,但不是对另一群体(男性)的无差别羞辱。冒犯的定义在于听者,而非说者的初衷是什么,公共语境下更应当保持中立公平客观的表达方式,否则就是引战”,但梁文道的反应基本上也是死硬到底,誓死为女性辩护,不承认其中有什么讨论的余地。 这种节目的结果就是,女性听完巨爽,好像找到了一副高知的嘴替,男性听完巨不爽,两边更不愿意交流(事实上节目的留言区也是如此)。真的是很差的一种表达。我自认为在女性话题上抱有比较开放的心态,当时在听完杨笠的段子之后原本是一笑了之的,但听完梁文道的这期节目的时候,反而有种巨大的不适感,仿佛节目一开始就在脑门上被贴了一张“垃圾”的大字报,然后从头数落到尾,好像我就是女性的加害者一样。在这种体验下,很难保持继续对话和沟通的意愿。 对比之下,@老蒋不一定靠谱 的节目更具有公共讨论的诚意,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议事姿态。在节目中,他反复强调自己的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出一个让男女双方可以进一步沟通的叙事框架,将杨笠作为脱口秀演员的表达技巧与男女平权的讨论话题进行区分,引用大量的数据佐证了“女性是下位者”这一事实,但同时又试着站在双方各自的角度,(用双簧的方式)把各自面临的困境以及为什么高质量对话总是无法进行的现状演绎得非常清楚。 当然,老蒋也并非没有观点,但他的观点并不是简单的“对”或者“错”,而是上升到了“社会责任应该如何分配”这个更为本质的原则上。他的观点是:没有选择空间就不需要担责,个体应该为参与结构性的迫害担责,而个人不应为所在群体的结构性红利而担责。因此,“所有男性都是潜在加害者”这句话是错的,因为生而为男性不是个体选择的结果,而很多并未参与对女性结构性迫害的男性,不应该仅仅因为男性群体享受到了结构性红利而担责。当然,这议题和“平庸之恶”的话题一样,是很难找到标准答案的,但至少我们知道了“当我们在讨论性别话题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并且这种辩论是良性和开放的,是可以邀请所有人共同参与进来的,更像是一名负责任的媒体人所应该秉持的姿势。 站队不难,火上浇油不难,难的是让急红了眼的双方冷静下来,真心实意地为了解决问题而努力。 最后,我还记得很久以前读过的一篇chai 静的文章。虽然我对她一向没有特别的好感,但依旧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在理。文章的题目叫做《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里面写道: 我曾经写文章悼念过一位俄罗斯的被暗杀的记者安娜,叫《思考比恐惧更强大》,看到老妇人在她像前放上的白色玫瑰,我写的时候心酸眼热。 后来遇到《华盛顿邮报》的记者ANN,她在莫斯科驻站十六年,说:“我为安娜难过,但我并不赞赏她的报道。” “为什么?” 我有点意外。 “因为她的观点太多。” 她说,“她总是站在她认为的弱者一方,简单地批评。我们都痛恨暴力和对记者的虐杀,但是,ANN的话让我不能不去想----我之前对安娜的评价是否太没有保留?抒情的背后没有更复杂的事实?单纯的强弱黑白的报道能不能完全解释现实?“ 我说,“也许她是在一个那样的环境下,常常被迫害的人很难避免……” “但这样慢慢会变成你本来反对的人” “……那么你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她说,“最好的防御就是准确。” 参考链接: 《八分半》的《番外:女性主义挑起了男女对立吗?》: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71afd0beb46cd665590adaa 《作为中间派:聊聊杨笠与性别》: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WSrYGEMs/ 《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https://site.douban.com/217991/widget/notes/14399648/note/455306509/

00
Woolsey
3月前
分享一个不焦虑的心态小技巧:
如果把你在做的事看做一场马拉松比赛,你需要关心的不是如何击败身边的对手拿到第一名,而是关注如何在2小时35秒内跑到终点。
前者是动态的高频信号,后者是来自客观世界的低频信号。
11
Woolsey
3月前
今天团队的前端同学跟我说写小程序写到怀疑人生,于是我探索实践了一下如何利用GPT4o将前端代码生产提速**一倍**以上:
1. 将figma的设计截图输入GPT4o,要求输出代码。这个时候可以得到层级结构基本正确的xml,基本正确的js接口,和基本错误的css。
1.1. 根据自己的业务知识做少量xml层级修正
2. 利用figma dev模式下的样式代码,和自己的知识,替换css中的样式。(颜色样式基本全要替换,直接用设计师figma的结果就可以;layout有的对有的错,需要仔细思考。)(figma的样式代码,能借用多少取决于设计师水平,主要是layout对设计师挑战比较大。)
3. 按照项目需要做好公共组件的维护和复用。
4. 进行真机调试并解决兼容性bug

因为这次写的是微信小程序代码,其实本来不太抱希望。但是得到的结果意外的很不错。如果是主流的前端框架效果应该会更好。

如果设计师严格&科学地按照auto layout的方式制作自己的设计稿,整个过程应该会进一步提升。

利用AI工具节省编程的机械劳动部分还是非常棒的,这可以让工程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业务逻辑、用户体验和性能效果上。

我认为未来比较有可能的生产环境下的静态前端工作流是基于figma等设计工具的输出文件,由ai修改生成可用的代码。而不是基于图片直接生成,因为截图相较于figma设计还是有非常巨大的信息丢失(不过ai也可以根据常识补充缺失的设计信息,但这会导致用户体验不可控)

之前我们在写Swift的时候@DariusTopThx 也实践过类似工作流,这次算是强化了体感,特别是拓展到了微信小程序,这真的挺让我惊讶的…
19
Woolsey
3月前
最近做产品&国庆摸鱼看战争史的一个想法: 战略规划和战斗执行要区分隔离。
如果拿战争做比喻的话,做军团部署的时候可以牺牲一个师,死守高地为大部队争取时间。但是在具体战斗时就要遵循「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宁愿牺牲10个人也要救下受伤的队友,否则就会人心涣散。
「放弃」和「撤退」是一种重要和必要的战略选项,但是如果轻易在战斗执行过程做的话,每个个体都有可能放弃和撤退,形成「误差累积」, 导致整个系统脆弱不稳定。所以,放弃和撤退只能在战略规划阶段做: 慎重地思考要不要这么做,并把决策过程和原因同步给整个团队。但是在战略目标制定好后,就要克服所有困难100%地执行完成。
可以在产品版本规划和排期上选择放弃部分用户,但是在具体执行时,要尽心服务好每一个用户。可以选择解雇团队成员,但是合作过程中要尽心培养和磨合。可以在产品排期的时候适当delay留出足够的时间,但是在实现过程中要加班加点保证完成。
33
Woolsey
4月前
帮朋友发个招聘帖,非常酷的团队!

急需前端/移动端工程师!用户太多了…

13
Woolsey
4月前
想等用户们睡着更新一下服务器,结果大家不睡觉🥺 好几天没睡好觉了 我想早点睡觉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