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产品 今天在朋友圈发了个动态,有几点体验:
1. 最近因为某些事情im联系过的老朋友,在近期内刷到他的朋友圈,互动概率回提升
2. 我最近评论过某个长期不联系的好友,他看到我朋友圈时评论概率会提升
总之会促进近期内的二次社交行为。
因为最近联系互动过的老朋友在你的记忆里被唤醒了,进入了一个“近期联系”的分层,所以你看到这个人时触发的脑神经反应会更强烈。
但这基于一个前提:这个人的姓名、备注名或者头像(我一般用来辨识人的referent)不变。
想到以前几天在即刻想改昵称被限制了频率,必须一个月后才能更换,一开始没想明白这个设计的目的是啥,现在联想到是不是出于刺激短期内二次互动的考虑?
另外,在其他陌生人社交中,因为关系链没有微信那么强,这些人很难被记住,加上个人信息不恒定,是不是就不具备促成长期深入的社交的可能性?
欢迎各位社交产品即友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