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扎实打分评判的是学院台词课制定的一系列标准,也就是吐字发音、台词轻重、前后鼻音、气息、情感等客观向内容。至于先天的音色声线等条件,并不好和前者混合建构标准,一方面,音色声线如果恰好贴合角色所需,那不好也好,反之亦然;另一方面,人们对于音色声线的好与不好有天然的主观偏好(实际上就是是否落在人们听力的舒适区),剧情及演员表演有加成的前提下,之前看起来不贴合角色的演员音色与声线反而会变成某种辨识度和特点。
比如,关晓彤音色尖锐,声线很“薄”,但台词基本合格(语气、轻重、气息)。四字弟弟音色和声线都“正常”很多,但台词很差,气息不稳、断句和台词重点都有漂移,基本功不扎实。把四字放在关晓彤前面……不知道台词评价标准是什么。
再比如,演员陈星旭嗓音浑厚,开口给人一种庄重正统的感觉。与仙侠古偶中上仙飘渺空灵那种观众先入为主的幻想完全不同。但演员台词很好,表演入木三分,观众过了适应期,反而因为角色身份与声音形成反差,让观众感受到了某种独特性。
我一直认为,在创造性占比超过百分之八十的领域,或者说无法绝对量化的创意领域,打分只存在于基本功标准/合格之下,也就是学院老师360度百分制评价内。百分之外,一事一论,一人一论。台词绝对合格/基本功稳定扎实/口条完全熟练之上的那种“好”,是演员天赋使然、本人努力还是角色选的好,都重要也都不重要,因为这个阶段已经没办法垂直评价了。(以上是个人看法,仅做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