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Moneytube
3天前
反向知识是对父母的最大考验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传统思想里的教育之道。今天要是还动不动就骂,动不动就打,很难奏效。为什么?

因为我们小时候是短缺时代,啥都缺,孩子就两个特点:皮实,扛造。那时的孩子动机很强,因为啥都缺嘛,所以很想蹦出来。现在是丰富时代,啥都不缺。于是孩子就少了动机,没了皮实和扛造。拿着原来的旧地图,就很难找到新大陆了。

我们那时的教育叫正向知识,就是教孩子要做什么。例如你长大了的理想是什么?勤俭节约,刻苦耐劳。。。因为信息缺乏,所以指明方向。现在信息丰富,孩子很早就接触了大量的信息,因此现在要给的是反向知识,也就是啥不能做。因为可以做的太多了,你只能把不能做的划清楚,孩子就知道哪些可以做,才能发挥想象力。

同样的道理,家长也有反向知识,就是哪些不能做。你不做这些,自然孩子教育也就合理了:

1-恶性批评

开口就骂,这事有多少家长是能忍住的。孩子是弱势一方,被骂时,肯定是无法抵抗的,只能挨骂。可骂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因为强制性的措施,只会带来更强的反作用力。更重要的是,批评最后的结果就是打压,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就被打压没了。

2-负面标签

你就是个不遵守规矩的孩子,你永远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和老师都喜欢给孩子贴标签。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缺点,这个是必然的。父母和老师希望他们尽善尽美也是必然的,于是两个事实间就矛盾了。孩子很难达到我们的要求,不是他们太差了,而是我们要求太完美了,因为我们总希望补短板。

可这就像一间黑暗的房间,到处都是黑的。我们要怎么做?点亮一盏烛光,就能照亮所有的黑暗。你自己想想我们身上有多少缺点?今天能在社会立足,是靠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不是,还不是靠你的一技之长。所以教育孩子,不是补短板,而是找到那个他们擅长的,点亮它,让它成长起来,驱走所有的不擅长。

3-落差比较

这是中国教育里最大的BUG,考试成绩一出来,首先是你们班第一考多少,隔壁谁家小谁考多少。孩子学了钢琴,可这不够,因为她同学还学了书法。。。

中国家长的焦虑源自于各种落差比较,班上2个孩子,你孩子就有至少19项不如人。于是他们擅长的那一项,就被掩盖了。反而成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废物”。

自己和自己比,我进步了,就是好的。家长们活到这年纪了,还不明白生活就是自己的,人比人比死人的道理?今天比昨天好,今年比去年好,就是幸福美好生活的定义了。这个道理,怎么放到孩子身上,就不对了?

孩子教育不好的,最少踩中两项。好好反思反思,情绪为什么不稳定了?恶意批评为什么避免不了?标签贴了多少了?你家孩子和多少人比较过?

孩子教育,本质上是家长的再教育。本来一张白纸,画不好,说是纸的错,难道不是画的人的错吗?
1345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浴室沉思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