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财经内容消费环境已经变了。
以前晚点写大量互联网公司、消费公司的独家,实话实说有一些是没那么重要的,但依然流量不错,因为那时候还有新风口、新战役,哪怕很细颗粒度写互联网,大家依然愿意看。
今天想看八卦的读者还存在,他们去了哪里呢?大厂日爆,不需要打磨文本、和公关确认,瓜吃上就行,人家也篇篇近十万。
现在晚点的重要独家依然流量不错,但前提是重要公司的重要变动,否则,即使我们的记者真的花了大力气写滴滴这样的公司,信息量很大,依然无人关心。
那么,什么样的财经内容今天被大量传播呢?
重要人物的一手访谈。
即时新闻的增量解读。
真正有洞见的解释类报道。
插科打诨,但能让你顺畅读下去的评论性文章。
1和3晚点少数资深记者、编辑擅长,2,说实话晚点很多时候反应是不够快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叫晚点的原因。4,晚点是不太可能做的。
低垂的果子已经被摘完了,今天机构财经媒体不再只是相互竞争,而是要和众多从投行、对冲基金转行出来做内容的、从媒体跳出来的老编辑们竞争。
只能做好取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