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拼多多要对黑标商品提高费率?
为了缓和和商家的紧张关系,拼多多最近做了很多让利商家的举措,号称「百亿减免」。
在这种大背景下,为什么突然更新了协议,要对黑标品牌商品收取更高的费率呢?
根据新的规定,服饰配件、流行男鞋、男装、女鞋、女装以及内衣裤袜等类目将按照2.2%的费率收取技术服务费。
这不免引发一个问题:这些类目也不是拼多多的优势类目啊,提高费率,最终导致价格上涨,这样下去不是自毁长城吗?
猛一看确实让人有点迷惑。
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我之前写过一篇分析拼多多是否反对品牌的文章。
我当时的结论是:
拼多多不反对品牌,但它考验品牌。
在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商业社会中,值得信赖的品牌就像黑夜中的明珠,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速度和频次。而淘宝、拼多多这类平台的存在,也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地撮合交易。
在促成交易这件事上,平台和品牌的存在价值,是存在冲突的。
既然两者存在冲突,那么该如何量化各自的价值呢?
换言之,「平台」如何给「品牌」定价呢?
我们设想下以下场景:
场景一:
同样一个商品,没有黑标的标价100元,有黑标的标价120元,同台竞技。
如果用户选择了没有黑标的,那他大概率是信任平台的。(就比如我)
如果用户选择了有黑标的,他大概率是信任品牌的,愿意支持溢价。
这样就实现了品牌溢价的可量化。
场景二:
同样一个商品,没有黑标的标价100元,有黑标的标价90元,同台竞技。
说明没有黑标的这个纯属二道贩子,有黑标的这才是最大哥。
大哥下场了。
场景三:
这个商品只有带黑标的,标价100元,你都搜不到不带黑标的。
说明不仅大哥下场了,而且这个大哥的渠道控制力还很强。
……
总而言之,听上去非常反直觉,但是本质上这还是拼多多筛选商家的一种方式。
不仅仅是筛选商家,而且还要筛选品牌。
如果你的品牌不够强势,其实挂黑标也意义不大,反而会影响自己的低价优势。
如果你的品牌足够强势,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定价权。
雁过拨毛,记得给拼多多多交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