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julian.
1月前
再给“行业共识”破盆冷水:我不认可 agent 这个方向,反而 copilot in-context 交互是更重要的。

1. 我不认可 agent 这个方向。逻辑上大家当然能说手机和电脑的 ui 分两类,一类是 gui、另一类是 lui。这种分类被提出时,说出这种话和听到这种话的人在语言层面已经把这两类的注意力权重放在同等位置上了。但让我们回归生活,你会发现 gui 的效率真的很高。你想象自己打开手机、点开 app、上下滑的具体动作,你可能太习惯了以至于没觉得这是如此的丝滑。每次打字、说话,远比即时点击图标笨重 ,lui agent 叙事没有给第一视角的生活经验以足够的尊重。至于长程任务,人在这些任务里也类似于强化学习,plan - execute - learn 的循环不断接力(人是环境的反应器),本就是社会博弈和动态规划的过程。所谓一个 agent 来总包,会涉及到复杂的权限和边界设置选项,更要不断和人主观意志的对齐(对齐的交互成本也很高)。现在叙事里常用词是“完全懂你的 agent”,可你自己懂下一秒的你自己吗?

2. copilot in-context 交互是更重要的。现在产品实际 pmf 的原因,我倾向于早已不是底座模型能力提升带来的了,而是产品交互变化带来的。cursor 不是因为 claude 更新了一版于是牛逼,而是找到了轻松读和写本地代码文件的交互。github 插件只能读,cursor 特意做 ide 的原因就是为了一键“写 / apply”的这个丝滑交互。不是用户、没干过产品经理、天天听由标签串联起来的叙事,就不容易想清楚价值分配里啥是关键的。

无论是 ai 还是其他任何科技,我们的分析首先应回归真实的生活。不作用于人们生活而只体现在文章和估值里的科技,可能不是我想要的。当然总有人为了自身利益无视其他人的生活,还嘲笑其他人看不懂;我对此保持沉默。
2548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AI探索站

89495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