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夏杰瑞Jerry
5天前
27-35岁的职场转折期,要做好这几点2

之前在个领英报告看到个观点:“职场人的转折点在27-30岁之间达到小高峰,31-35岁之间达到大高峰,近8成职场人的转折点发生在30-35岁。”

我的职场轨迹也是如此:22岁复旦毕业后加入了BCG,27岁开始带项目,后来去了几家互联网上市公司孵化创新业务,29岁做出了个成功的互联网产品,32岁开始做高管,孵化了几条上亿的业务线,组建了小几百人团队。

我日常和团队1 on 1时会给处于27-35岁职场转折期同学些建议,之前分享过主动同步工作背景(Context)

今天再提一个重要的能力:开会带节奏

在职场工作了2-3年,很多人会开始对一部分工作负全责:也许是个研究模块,一次运营活动,一个短视频账号,或者一场直播。因此有资格也有需要在各种会议中,展现个人和业务价值,让更多人看见和认可。

但其实不少人是不太会开会的,常见的问题有:

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牵头开会,该找谁来开?不清楚会上该说些啥,怎么说,啥时说?会后不知道该干啥,不清楚该如何把让会议结果成为自己或者团队后续开展工作的推动力(或是未来升职加薪的砝码)?

针对如何高效开会(以及开会带好节奏),我分享些建议:

开会前:自己发起的会议,想清楚会议目的(例行汇报,阶段性成果展示,要公司追加资源,或者重大风险/新机会点沟通等),再准备材料。针对不同目的,想清楚该找哪些其他部门或者什么层级的老板来参加。

比如,如果是例行汇报,公司高层理论上不用每次都来,做好会议文档同步就行。但如果要公司追加资源,或要展示业务成功,有决策权的高层就要参加。

自己参加的会,和会议组织者沟通清楚会议目的以及自己的与会价值,别不明不白去开会。

会议中:作为会议组织者,要根据会议目的来推进会议沟通,让和会议目的相关性高的讨论展开,或者让有决策权的人多发表意见。

比如,如果会议目的是讨论A业务,那即使聊到B业务的情况,也别在会上展开,宁可单独讨论。

再比如,有些人来参加会就是被同步下信息的,但喜欢给自己加戏,借机发表和会议目的无关的内容。作为会议组织者,就需要及时识别并礼貌制止。

会议后:明确会议中的结论,后续动作和负责人,及时整理纪要且同步给所有与会者,并且再下次会议中主动汇报(或者询问)上个会议的后续动作的开展情况。以及根据这次会议的情况判断下是否同一个议题和目标需要追加会议或者扩大参与方。

希望各位职场人都能成为开会带节奏的高手!
533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职场那些事儿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