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5岁的职场转折期,要做好这几点
之前在领英发布的报告里看到个观点:“职场人的转折点在27-30岁之间达到小高峰,31-35岁之间达到大高峰,近8成职场人的转折点发生在30-35岁这个阶段。”
我自己10多年的职场经历基本也是这个轨迹:22岁复旦本科毕业后加入了BCG,22-25岁的阶段主要在锻炼工作技能和培养职场习惯。26岁Kellogg MBA毕业回到BCG,27岁开始带咨询项目,后来去了几家互联网上市公司负责战略和创新孵化,在29岁时孵化出了个海外互联网产品,32岁开始做高管,孵化了几条上亿产值的业务线,组建了小几百人的团队。
我日常在和团队同学1 on 1时也会给处于27-35岁职场转折期的同学们建议,希望他们能把业务干出来,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公司发展双赢。
分享个我常给的建议:在职场沟通时,多同步工作背景(Context)。
在职场工作了2-3到了27-30岁,很多人大概率不再只做基础工作,而是会对一部分工作负全责:也许是个研究模块,一次运营活动,也可能是一个短视频账号,或者一场直播。你应该是对这个工作最了解且要为结果负责的人,也需要和其他同事合作来推进整体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沟通中一定要多多同步工作背景。字节跳动内部也一直有个工作要求:Context Not Control (同步背景而不是直接管理)
我现在作为高管,有时会“莫名其妙”收到个邮件,被拉进一个工作群或者会议.负责的同学一般情绪高昂,火急火燎地讲了一堆细节和建议,要我来做决策。
我一般的回复是:“慢!先讲下这个事情的背景:为什么会发生?有什么业务影响?需要达成什么目的?有哪些卡点?需要哪些部门参与?以及,我需要如何帮助到你?”
大部分人(包括我也是)在沟通中有个误区叫做“Illusion of Transparency” (透明度错觉),就是自己以为自己知道的信息和思考过程,别人默认都会知道。
但其他人(同事,老板,客户)也不是你肚里的蛔虫,如果这项工作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就只有你最熟,你沟通时又没有一上来给各方同步好背景,那很可能会给别人留下:“这个人思路不清楚,沟通不明白,业务推进能力不强”等负面标签。
我现在如果要开辟一个新业务方向,开始几次的沟通我会想办法把业务背景,业务目标沟通清楚,把我的思考过程讲明白,把对大家来说可能是新的业务概念拉齐,保证大家可能通频思考。
希望对各位希望抓住职场转折期的朋友们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