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常常理性上非常认同某个道理,行动上却很难知行合一?
这种时候,其实我们是在对抗我们的认知。更具体地说,是在对抗彻底接纳了这个道理之后会遭遇的一种沮丧,一种人生原来比自己原先认知得更无聊、更辛苦,更机械重复的沮丧。
人总是希望有一种无痛接受现实的路径,殊不知大多数的现实接受起来,都是伴随痛苦、沮丧的,根本没有什么无痛的选择。但因为一直在等待这个无痛的选项出现,就一直拖延知行合一。
—
就比如我理性上完全知道,缺乏运动是不可能健康的。但从缺乏运动到养成运动习惯,这个转变的过程是伴随着沮丧的:需要在我当下已经安排的很满的日程中,挖掉一块我喜欢做的事情,给运动。
我知道,运动也能让人快乐,运动也可以成为我喜欢做的事。但那都是养成了习惯之后的事,在最初习惯建立的过程中,尤其是缺乏锻炼之后重新开始运动时,坚持是很辛苦的。
所以我对抗的不是运动,或未来已经习惯运动的新的生活方式,我想要(徒劳地)逃避的就是这个没法无痛的转变过程。
—
解决方案就是放弃对无痛的幻想,直接接纳沮丧。
大家总是对负面情绪有一种误解,觉得如果不奋力对抗它,被它「打败」的话,就会更痛苦,更无助,更窒息,就像溺水一样。实际上,当你对负面情绪臣服,真正去接纳它,它就会像一股暖流一样包围自己。然后在你周身游走一遍,就逐渐消失了。
有一个研究说,任何负面情绪,在你身上停留时间,都不会超过6分钟。
如果你觉得负面情绪一直不走,那是因为你在对抗它的过程中,不断激发了新的负面情绪。比如,你对抗焦虑,因此你产生了新的压力(对抗总归是压力),于是滋生了新的焦虑。你对抗痛苦,因为对抗不断提醒你你很痛苦,于是你滋生了新的痛苦。
不要对抗,不要拖延,直接就接纳沮丧,沮丧就会消失得很快,身体能量就会被释放出来,你就会觉得自己更有力量去接受新的现状,去知行合一。
换句话说,就是:不就痛苦6分钟么,忍过去就完了。
你害怕知行合一的辛苦,所以你拖延;现在你已经提前忍受过了代价,你不就能知行合一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