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携隐Melody
13关注8k被关注21夸夸
携隐Melody
2天前
最近给一个小朋友看简历(应聘投行)。

这个小朋友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他的社交能力。他活泼外向,性格鲜明,表达和沟通能力一流,但又有一种温和无攻击性的风度,俗称人缘好。要集齐这些条件其实很难得的。

但是他简历上全是跟投行、金融相关的技能。要不是我知道这就是他的简历,我会以为简历上的这个人是一个跟他非常不同的人。「他」在简历中完全消失了。

这是求职的过程中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过于想要去迎合企业,而丧失了自我,同时也就丧失了真正的优点。就好像我学弟PMM在播客节目里面说的,很多人简历被捞起来了,都不知道自己被为什么被捞起来。这就说明大家的简历都是完全迎合企业和岗位来写,根本没有真正考虑过,什么才是他们的个性化优点。

别人想要什么,自己就努力给什么,从逻辑上来看是没什么问题的。问题是,你其实不知道别人想要什么。

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做过这件事情,至少没有进过这个公司,绝大多数应聘者所了解到的、所想象的公司想要什么并不准确,有时候甚至大相迳庭。我当年做投行招聘官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真正知道投行想要什么,他们提供的技能是一种想象,一种大众的刻板印象。

比如想象中投行需要大量的硬技能:建模、分析、数据处理。这些技能当然很适配的,但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在投行也十分重要,甚至随着职位的上升,会越变越重要。拥有分析建模能力的简历在投行一抓一大把,有用卓越沟通和人际能力的就没那么多了。

此外,你其实也不知道你的优点,未来在公司具体是如何发挥的(还是因为你现在还是个外人,你不知道公司和团队内部的情况)。

团队需要有各种不同技能和优点的人,团队的力量才会超过个体加总。一个团队缺什么样的人才(哪怕这个团队基本都是同一个岗位),只有团队自己最知道。如果你只是提供岗位相关技能描述,应聘者就无法从你的简历上看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你有什么特别之处)。

比如,都是做BD的,也许A团队需要一位资源广的,B团队需要有数据驱动思维的,C团队希望来一位人际能力好的,能改善跟其他部门合作关系的。你只说你BD有经验有技能,是无法让这些团队找到他们正好想要的人的。

总结来说,针对某个行业、企业、岗位的应聘,应该先确定自己身上最大的一些优点,然后呈现这些优点在该工作上能如何发挥作用,而不是反过来,根据你想象的企业要求来选择性呈现自己的特点。

这样,如果正好选中了你,你的天赋/优点就能得到发挥,未来的路会更广阔,工作也会更愉快。如果没选中你,就说明这个工作跟你不适配,去了也不会有发挥自己全部潜力的机会 ,不如不要浪费彼此时间,赶紧去试下一家,对吧?
415
携隐Melody
2天前
为什么沟通会经常碰到「鸡同鸭讲」?

这里涉及到两个和沟通有关的,很有意思的大脑知识:

第一,沟通效率有多高,看的是大脑的同步程度有多高。两个人是同一片脑区亮起来,且明暗的频率,区域,都非常同步,此时沟通地最到位。在听故事的人中,同步程度最高的人,就是记住了最多故事细节,还原故事最准确的人。

第二,沟通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划重点)每一种模式对应的脑区不同!这三种模式分别是务实性、情绪性、身份性。务实性,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动用的是分析、思考的脑区;情绪性,就是寻求情感共鸣、支持、滋养,动用的是情绪相关的脑区;身份,指的是关于「我是谁」的讨论,比如评论他人的讨论,其实是在通过评论确认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这两个知识告诉我们:沟通的基础,首先就是识别对话是三种模式中的哪一种,先同步模式类型,否则连亮起的脑区都不一样,后续就根本不可能同步,这就是「鸡同鸭讲」。

我们经常见到的一种情侣吵架,就是一方回家吐槽、寻求情绪支持和共鸣,另一方开始给TA解决问题。如果真的能解决问题,倒也是缓解情绪的一种方式,但很多时候,所谓的「解决问题」都只是提出对方自己也早就想到的一些表面方案而已,是以这种比较轻松的方式为借口,替代了更费力的情绪劳动。

在这类情侣对话中,发起对话的人,就是求助的人。你可以拒绝提供帮助,拒绝满足对方的诉求(并承担拒绝的后果),也最好不要装作自己很想要帮,实质上却始终不花力气去正确判断对方发起的沟通模式是哪一种。后者更让人光火。

--

网暴者,发起的主要是第二种和第三种对话,也就是发泄自己的情绪,和通过吐槽、评价他人,确认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这种寻求共鸣和认可的情绪,本身其实是健康的,也根本不需要分什么对错。但是,如果自己想要的情绪支持和共鸣,是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无视上,把被评价的人,当做一个物品、工具,而不是一个活生生有感受,会被伤害的人,那就是一种霸凌和暴力。

为了合理化自己的这种霸凌行为,这些人会把自己的情绪诉求,包装成第一种模式,也就是事务性沟通,假装「正义」地评断说,骂麦麦是因为她坏、她蠢、她恶意报复,甚至不断延伸到她给小孩造成心理创伤,她对丈夫恩将仇报,她心理有严重问题。反正不是因为自己想要骂,而是在「客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自己也不是在情绪化发言,而仅仅是「持有不同观点」。

我以前对这种人也挺客气的,我还以为真是「持有不同观点」来讨论的。现在其实也还经常会被带跑,又进入到「你要讲道理就来好好讲道理」的状态,但实际上这种人不是真来讲道理的,他们会在你真的开始讲道理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受伤(因为真正的情绪诉求遭遇挫败),并用各种消极攻击的语言来释放自己受伤的压力。

这类消极攻击包括:大姐、我以前还挺喜欢你没想到你xxx、你看节目了吗、这真的是melody本人吗、没想到你这么容不下不同观点、你这么激动做什么......总之,发言充满着贼喊捉贼的情绪化用词和语气,一种天啦噜你居然这么伤害我的震惊。

我也还在摸索学习,但总的来说,我现在明白了对这种人,怼的目的不是沟通,因为他们在掩饰自己真正的沟通类型时,就已经关闭了沟通之门。怼的目的是让他们的荒谬现形,让他们明白冷漠和霸凌并不那么通行无阻,至少也是有被怼的代价的。

然后就可以拉黑了。
63
携隐Melody
3天前
我发表的所有观点,都是在为我想要的世界投票。

我想要一个为了掩饰伤心哈哈大笑,笑得很刺耳的时候,不会被落井下石,说我笑得可怕,一听就是个莫名其妙疯女人的世界。

我想要在模模糊糊抗争结构性不公、不被理解和认可、不被看见、很难表达出这些复杂情绪和感受的时候,有人能共情我,理解我,站出来维护我的尊严和利益,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指责我话都说不清楚,对我厌蠢的世界。

我想要做一个不完美的人,会犯傻,会犯错,但曾经的诸多付出和牺牲,身上的亮点,仍然会被认真地认可,而不是只盯着我的不完美嘲弄的世界。

我想要一个被网暴时,有人会感觉到不对,出来较真,探讨真相到底是什么的世界。没有公主的颜值和气质,没有美强惨的境遇,没有高学历,也不会被冷漠地嘲笑「你进错了圈层,怪谁」的世界。

我想要一个被允许安心做一个普通人,或做一个弱者,而不是因为不完美、普通、有各种缺点、就会被随机挑中霸凌的世界。

我是经常很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想要的是相反的世界。
1422
携隐Melody
4天前
都说找对象要找三观合的。

但三观是很抽象的东西,而我们的系统1喜欢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所以,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以前)都无意识地把三观简化成了一观:价值观。然后又接着把价值观,简化成了是非观。于是一个复杂问题就变成了简单问题:你觉得这事儿对不对,哦你觉得对,我也觉得对,咱俩三观挺一致。

这种系统1偷懒的简化替代有很大的问题。

☀️ 首先,在一个社会中,人们的是非观本来就是大体保持一致的,只有细节有区别,大面儿上不太可能产生明显差异。什么是对的、好的、善良的,什么是错的、坏的、邪恶的,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主流答案。大多数人都至少表面上融入了这个主流答案,用是非观来匹配,颗粒度太粗。

☀️ 其次,价值观的核心不是对错,而是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是「有意义的」、「重要的」。很多人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觉得,这个人善良、上进、乐于助人、有责任心,哇价值观跟我好合。成立家庭后发现,对方认为更有意义的和更重要的不是家庭,而是事业和自我实现,或填补自己内心的黑洞。

杨子是个恶人吗?虽然他不尊重他人,不遵守游戏规则,你也很难说他是个是非不分的人,你甚至很难说他是一个不善良的人(当然也没有证据说明他是个善良的人)。但是他的价值观,是把社会地位、权势认可,放在所有其他事情前面的,是不追求什么人生意义的。

那明显后者才是在衡量伴侣或合作对象更关键的东西,是吧?

☀️ 最后,价值观不是独立存在的。三观种的另外两观,严重影响了价值观的形成。如果说价值观代表的是当下的一个状态,那么另外两观就决定了这个状态未来改变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们可以简单粗暴地把世界观和人生观理解为一个问题:你认为你所处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换句话说,你把哪些东西默认为是这个世界的设定,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

比如,石头和金子是两种物理构造,这是世界的设定,你硬要我点石成金,那是不可能的。

在重男轻女的当地文化和家庭文化下长大的男性,其中有一部分人,是把男尊女卑作为一个世界基本设定的,这就是他们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中,他们看不见隐形劳动,默认它就是女性自带的效果。就好像你捉了一只萤火虫,它的荧光就是自带的呀,不是你可以参与创造的呀。

萤火虫 = 荧光,女性 = 隐形劳动提供的各种物理和情绪价值。

那我为什么要知道萤火虫发荧光的原理呢?我只要知道萤火虫带荧光就可以了呀,需要荧光的时候,我就去捉一只萤火虫。如果这只萤火虫居然不发光,它就不是一只真正的萤火虫,它是一只不完整的、残缺的、愧对萤火虫群体的萤火虫。

有些人,他现在的价值观有问题,比如男尊女卑的价值观,但他也可能会改变(尤其在一人一杀中被动改变),逐渐接受新的价值观。人的价值观本来就是一生都在校准、变动中的。

但如果这个价值观,是跟这个人的世界观融合在一起的,就好像对刘爽来说,不但价值观上男尊女卑,世界观也是极度男尊女卑的,男女平等,共担责任和风险,共同经营感情和婚姻,对他来说就跟点石成金一样荒谬。这样的人就是很难改变的。

总结来说,三观要合,是金玉良言,是非常好的择偶标准。重点是三观都要审视,不要被系统1带跑,回答了更简单的替代问题。要回到更难但真正重要的问题上,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更重要,什么是世界的原始设定(都是这样的)不可更改,什么又是可以变化的。

真正了解到三观,就能避免很多谈了才发现自己爱错人的情况了。
943
携隐Melody
8天前
本周推荐一本《饥饿:一部身体的回忆录》。

这是我在最近一期讲「共情力」的播客中提到的一本书。这期播客讲了9个小故事,其中一个故事里,讲到了破碎动荡的童年带来的创始后遗症之一,就是肥胖。很多此类肥胖者,都不是一点点吃胖的,而是在创伤后,突然就胖了的。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读过的Roxane Gay,获得过美国最佳短故事奖的知名作家,所写的自传。当时没有中文版,现在一查,中文版已经出了,赶紧来推荐一波。

Roxane在12岁的时候遭遇了性侵,从那以后,她的人生就完全割裂为两个部分,从一个普通的女童,变成了一个500多斤的超重者。她回忆了自己的家庭,是什么让她走向了12岁那年的那个坎儿,事件发生前后,加害人的反应,她自己家人的反应等等。

她也写了如此多年之后,那位加害者现在的状况,她如何跟这件事自处。肥胖如何给了她一种自我保护的堡垒感,又给她在现实生活中带来了什么健康隐患、社会歧视、生活不便。

她描述她和食物的关系,和身体的关系。她的文笔温和、流畅、坦诚,在描述感受方面尤其出色,会让每一个有饮食问题、身材焦虑、容貌焦虑、或在这个社会上感到不安全的女性感到共鸣。

一个人把自己最伤痛的一面这样得剖开给人看,是需要非常非常大的勇气,和很多很多年的自我疗愈的。在这样的回顾中,能写出非常平静的话语,真的特别厉害。

很好看,推荐大家去看。
00
携隐Melody
8天前
琐碎的时间用来阅读可行吗?

碎片时间阅读会遇到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阅读十分需要架构。我们读书的时候,所谓的「吸收」书里的知识,其实就是把看到的信息,在脑中自己创建出一个有架构的思维导图,并且这个图还会伸出触角,去抓住过去的关联信息。

这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读书的时候,经常需要读一会,就停下来,想一想:哦,到这里TA说的是这个,TA是这样来呈现完整观点的,TA的这个例子我也有类似经历/我觉得不是很适用。我也经常会不耐烦思考,会想要快速继续读下去,但思考的债累积太多总是要还的,越到后面,没整理的信息越多,就会出现一种读了等于没读的效果。

那么,碎片时间能不能给你提供这种思考的机会?

第二个问题是,阅读需要专注。当你从一件事上转到另一件事上时,大脑就会拔下上一张任务卡,替换为现在这张任务卡,这个注意力的转移也需要耗费心力和时间。只有注意力集中了,读书才会开始思考,才会产生效果。

那么,碎片时间能不能让你迅速集中注意力?

回答完这两个问题,我们就知道应该如何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第一,你可以用碎片时间读,然后在其他空隙思考,每次读完10分钟,后续做别的事情的时候,就开始思考,前面读的说了啥,跟之前的知识咋关联,和我平时经历有关的是哪些(必要时掏出语音输入note记录一下);第二,你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很短的特点,进行很多短时聚焦(这反而相对容易做到);第三,晚上有空时,最好花几分钟,在草稿上记下你看到的大纲(这又是回到架构)。

只要做到了这三点,碎片时间阅读也能慢慢积累出来不少阅读量的。

至于中英文如何平衡,我自己的体验是,看英文原版的任务更偏向于英文学习和保持,看书的任务更偏向于理解书的内容(所以看中文效率更高)。你分开两个任务,就知道自己应该分配多少在英文学习上,多少在读书上喽。
16
携隐Melody
9天前
最新一期纵横四海讲的是共情。

这一期里讲到,共情力发展的第一步,是先识别出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这叫Theory of Mind(心智理论),是一种能理解他人想法、情绪跟自己可能不同,他人拥有的信息和看问题的角度跟自己也可能不同的能力。儿童在4-5岁左右开始发展出这项能力。

使用这个能力的过程,就是换位思考/角度采择(Perspective Taking)。换位思考的「位」,不仅仅是所处的位置,还包括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学会用不同角度来看待同样一件事,是同理心的基础。

我觉得很多对麦麦冷漠言论,就是不愿意费力做换位思考,不愿意去看其他角度。

比如,她掌管家里的钱,是丈夫公司的法人,住300平的大房子,请保姆。很容易得到一个角度:哇这样的阔太生活,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管钱就只有能自由自在花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一个解读的角度吗?是不是也要操心家里所有花钱相关的大大小小,承担了家庭公司的CFO职责。你能说CFO有整个公司资产那么大的财务自由吗?CFO能那么自由地花公司的钱吗?

同理,法人 = 各种责任和风险,而且「法人」又不是一个管理职位,公司仍然是管理层掌舵的额,只不过很多时候法人、创始人、CEO都是同一个人罢了。在麦麦的情况,她是CEO吗?她有管理公司的职权吗?享受管理公司的工资和福利吗?法人甚至也不是股东,也没公司的红利可领,就说法人除了担责还能干啥吧?

住大房子,请保姆,都不能抹杀被困于B面的痛苦。后者也是一个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从表面的美好生活看穿下去,看到背后结构性问题的角度,以及看到幸福不仅仅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角度。

看到了这些角度,一个人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麦麦拥有了这一切,她还是感到苦闷甚至痛苦。也就能进一步理解,这种表面光鲜,实则得到的主要是看不见的劳心劳力的责任和琐碎工作的痛苦,是如何一步步侵蚀了麦麦,再进一步侵蚀她的婚姻。

理解她,才能真正看到他们婚姻中的问题,甚至看到这不是他们这一对的问题,而是广泛存在的共通问题。这就是共情的意义,它能让大家进入更深层次,看到海面下的世界,共同来面对这个世界,而不是停留在海面上制造一堆情绪发泄的泡沫。

EP52《爱的教养》:为什么共情力低的人死得早

纵横四海

20
携隐Melody
18天前
看到有人把「金主爸爸」改成「金主妈妈」(如果品牌是女性向),我总是有点儿纠结。

一方面,不能默认金主就都是男性形象,我觉得很对。但是另一方面,只有男的喜欢给人当爹啊,女的并不喜欢给人当妈😂。

之前有一次,跟一位比我年长的女性朋友碰面。不记得谈到什么事儿是跟金主有关,我开玩笑的时候,就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谢谢金主妈妈。

话一出口,她微微愣了一愣,我也愣了一愣,那声「妈妈」的余味,在空气中就这么颤巍巍地凝固住了。

真的很尴尬啊😂。
240
携隐Melody
20天前
昨晚爆肝录制,没来得及直播。
本来说昨天那场直播是要讨论再见爱人几对夫妻的。
已经都录在这期节目里了~ ​​​

EP51《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什么是女性主义?+ 聊聊《再见爱人4》

纵横四海

10
携隐Melody
21天前
本周推荐一本《深度关系》

这是斯坦福的人际关系课的两位教授写的书,这门课也是最受斯坦福MBA们欢迎的课程之一。

这门课好就好在,它囊括了所有类型的人际关系。有亲密关系,也有友谊、职场关系,而且还有混杂友谊和职场关系的案例。这本书所教的各种加深和维系健康人际关系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各种关系。

我对其中两点印象尤为深刻:

第一,人际关系的核心是袒露脆弱。

小时候我常听家长和老师语重心长地教我一句话: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际关系其实就跟学习一样,如果你不进一步加深这个关系,它不会停留在原来的状态,而是会慢慢枯萎。

大家对此都有感受吧?一开始热恋的两个人,如果不把恋爱推进到更深层的灵魂交流,就会开始觉得越来越陌生和难相处。一开始相谈甚欢的朋友,在度过最初的共同话题兴奋和互相了解的新鲜之后,如果不把关系往深一层推,也会有一种不知道为什么渐渐疏远了的感觉。

就仿佛人际关系中存在一堵透明的墙,要么击碎它往前进入深一层,要么大家就要在此逐渐分道扬镳。

打破这堵墙的秘诀是什么呢?就是袒露脆弱。

求助就是袒露脆弱。充分肯定对方对自己的重要意义、价值,也是袒露脆弱。分享自己会感到羞耻的私事,更是袒露脆弱。你不袒露脆弱,并不代表你的脆弱不会以非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当你们的关系已经到了对方会感受到一些的时候,如果你还是严密防御,信任就会开始出现破洞,关系就会越来越笼罩在一种维持距离的礼貌中,那就「不进则退」了。

Btw,最近《再见爱人4》中的杨子和留几手,都是很典型的不愿意袒露脆弱者。他们旁的问题也很多,但其实他们的伴侣并不是不能接受这些问题(起码可以协商处理),最不能接受的是他们不愿意承认这是问题,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给伴侣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和负担。

不愿意承认的一个原因是抗拒改变,但其实根源是不想变成一个脆弱的、需要奋力改变的、需要伴侣来包容和帮助自己的人。

第二,人际关系中的刺痛要及时处理,不要让它转变为巨痛。

同事在会议上打断自己的话,做出了不尊重自己的举动,或对自己颐指气使,给自己派活等,这些在刚发生的时候,都是刺痛。很多人会觉得不舒服,但不会说出口,会觉得算了,也不是多大的事,也不是天天发生,同事之间还是不要撕破脸。

你不处理刺痛,对方就会重蹈覆辙,甚至变本加厉,长期累积下去,刺痛就会变成巨痛,事情就更难收拾。

刺痛的时候,你完全可以做到用平静客观的语气,礼貌地和对方提出。等到巨痛的时候,你终于大爆发,语气就天然会带有攻击性,对方就会进入防御状态,双方都很难理性对话了。

职场、亲密关系、友谊中,都不能做鸵鸟,有了刺痛要尽快提出来解决。对方如果是无心的,越早得到提醒,越能不下面子地修正。对方如果是有心的,对你的冒犯就是一种试探,那么你立刻给出反应,让对方知道无法再进一步就更重要了。要知道流氓无赖在得寸进尺之后,就会觉得这尺距离是他挣来的,越往后越不愿意还你。

这两条启示,我觉得是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原则。只要我们能真诚地逐步袒露脆弱,在遇到误解或冒犯时,又能及时处理刺痛,关系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会一路稳定推进。

书里还给出了很多其他剖析和方法,也附有生动案例,甚至两位作者,曾经爆发过一次很大的争执,差点闹翻,这个故事他们也真诚地写进去,并进行了自我剖析。很有意思,非常推荐给大家~
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