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定价里499和599用户的感受为什么差异很大?
💭碎片思考,编号055
——————
先说为什么以9结尾,有两个效应:
1、降档效应
概念:降档效应是指通过降低较小幅度的价格,就能大幅度地影响消费者对这件东西的售价的印象进而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
举例:一门线上课程定价199,很容易被归类到不到200元的那一档,而超过这个价格,就到了200元的档,前者就叫”降档“。
应用策略:
1)和「诱饵效应」结合,比如两个产品a和b ,如果a是主推的产品,就可以用降档效应定带数字9的价格,而b放一个整数,进行升档,这样就达到力推产品的目的。
2)逆向应用,比如用整教价格卖某一高端产品,不用数字9作为定价,因为9会显得便宜,而高端产品一定要突出贵",这样也可以提升销量了。
2、左位效应
概念:消费者对价格左侧数字(即整数部分)的敏感度远高于右侧小数部分。
499 vs 599的差异,消费者的感知是400多和500多的差距
3、价格锚点 也叫锚定效应
1992年,有个叫托奥斯基的人提出,他认为消费者在对产品价格并不确定的时候,会采取两种非常重要的原则,来判断这个产品的价格是否合适。
第一个原则,避免极端。
就是在有3个或者更多选择的时候,很多人不会选择最低或者最高的版本,而更倾向于选择中间的那个商品。
第二个原则,权衡对比。
当消费者无从判断价值是高还是低的时候,他会去选择一些他认为同类的商品去做对比,让自己有一个可衡量的标准。
价格锚点的逻辑,就是让消费者有一个可对比的价格感知。
消费者其实并不真的是为商品的成本付费,他是为商品的价值感而付费,价值感通过对比得来。
举例:酒店上网费一个是80元/小时,一个是105元/天,前者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突出后者的划算。
如果是明确提到过599,最后却用499作为最终价。
那么599就是个锚点,为了突出499划算。
其实是综合以上策略的结果。
你想啊,499,用户的感知是400多块钱。
500和599,用户的感知都是500多块钱,肯定599比500更能带来高收益。
而499和500、599放一起,用户肯定觉得499便宜。
其实可能还用到了“心理分组效应”,
比如用户会觉得500以下一个档位,500以上是另一个档位。一旦跨越了500,就到了更高的价值区间了。
这些策略属于「消费心理学」,目的是为了提高「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