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反常规的信息摄入方式
你应不应该管控自己摄入类似:糖类的信息源?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主权儿童,提到了一个观念就是不要去管控孩子吃糖的权利,不做限制,在家里也把健康的食物和糖放到方便拿的地方,经过了一段时间发他的孩子并没有对糖上瘾。
这个观念对我有很大的冲击,因为我的观念里,糖是不好的,应该要不吃或者少吃,甚至我家里对我儿子也是限制糖的摄入的,看完这一章节,我马上尝试性的去实践了一下,提前有和老婆说,不然。
逛超市的时候他看到了一袋棒棒糖,想吃我就买了,回家就开始说吃一个,过了一阵又想吃,我内心很犹豫,但还是给吃了,嘴上还是给他说不能再吃了,大概过了一小时他又说吃,我犹豫了好久,还是给吃了,结果吃了几口就说不想吃了。
第二天也没有再要吃糖。
讲这个只是一个小案例,其实我想表达的就是,我们在看短视频或者很爆款文章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吃“糖”类信息。那么你需要对它做管理嘛?或者说你需要戒断嘛?
管控的局限性:过度管控可能导致逆反心理,尤其是在信息消费上。如果你刻意限制自己不看某些内容,可能会产生更强的渴望。
自我调节:通过自由接触,个体可能会逐渐意识到某些信息源的“空洞性”,从而自发减少消费。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长期形成的,类似于孩子对糖的自我控制。
如果你是一个成年人,我觉得有难度,可能我们无法像孩子一样渐进式的发现“吃”多了糖并不好,当然我相信很多人其实都会有一个时刻就是,刷啊刷,感觉越刷越没有意义。
成年人可能更容易依赖某些信息源来缓解压力或逃避现实,这使得戒断变得更加困难。成年人可能已经形成了某些信息消费的习惯,改变这些习惯需要更多的意识和努力。
因为你刷不出财富,
刷不出创意,刷不出工作,刷不出健康,也刷不出人生意义,刷不出.....
但确实能让你快乐一会,其实也挺好,在你刷的过程中你会越来越知道自己不想要这样的感觉,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也会慢慢明晰,当然这皆是因人而异。
我记得我有一阵特别迷恋刷小红书觉得啥都好,各种刷,但越刷越觉得空虚,后来也就不刷了,改成搜索,需要什么搜什么,反而感觉更好。
我对信息源的优质和一般能很快速的分辨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知道什么是劣质的信息,我能很快速的发现,并对它有认知,在无意识中就慢慢屏蔽这些内容,我也没有特别的把小红书删掉,我知道刷其实对我我现在并没有什么价值。
这可能就是慢慢练就的无意识吧,我其实刚开始也是坚定的控制派,但现在我动摇了,其实不要控制自己其实会慢慢建立自己的信息潜意识,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信息,才会无意识的去看优质的信息,而少摄入不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