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普通,越容易伟大。”这两天一直在想这件事。
不止一个投资人跟我反思过,自己当初是怎么错过投资字节跳动的——因为张一鸣的路演,实在太普通了。一个没有问题、但也不特别亮眼的创始人,说了一个没有问题、但也不特别亮眼的商业模式。大市场、个性化、技术驱动、内容平台,是很多创业者都想要做的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VC 们听过上百次了,也很难回答经典的“腾讯抄你怎么办”的问题。尤其他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让每个部分想法听起来虽然都没有错,但也没有锋芒。
但就是这样普通的,没有地方是错的,做成了。在他真的做成之前,几乎没几个人相信他真的能做成。
还有比如,之前看过很多香氛香水品牌,基本都是艺术家在做品牌的逻辑,有个 5 亿规模上限魔咒;但有一个新品牌,仅仅是因为做得“更接地气”了,加入东方玄学神秘元素,用更有流量红利的达播+切片打法,轻轻松松做到单月破 5000 万。上线之前操盘手聊了很多人,没人信她用这种普罗大众都能想到的方法能把这么小众的一个赛道做起来。但她就是想到且去做了,把所有普普通通的元素集合在一起,什么地方都没错,都很普通、很大众,就这么做成了。同样的故事在护肤品、服装、食品饮料、保健品领域都在层出不穷地上演,我还能说出四五个故事。
其他很多细分场景也是一样,我也反思自己常年写科普,因为自学越学越深,于是很容易越写越深,逐渐失掉大多数读者,受众范围远远不如老高与小茉。因为事实上,我们都是普通人,至少在组成我们自己面貌的 90% 角度上都是普通人,我们就是会被普通人喜欢的事物打动:故事、八卦、刺激、好奇心、变美变强变好运、长命百岁、不劳而获。
所以,要做传播者,首先要学会“降智”,做产品、做品牌甚至做管理也是一样的。越普通,越容易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