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位部门负责人同事离职,走之前微信私信我,说要离开公司了,因为找不到我人,就在线说下。当时我请假回老家有事,很惊讶他都快 40 岁了,事业部负责人明面上也很赏识他,为啥要走呢?
我们聊了一些他的计划,我抛出了我的疑惑:“都这个年纪了工作好找么?并且技术栈也不一样,我们能有什么核心优势么?” 他很乐观,聊到他之前也不是搞这一行的,淡淡的说道:“出去闯闯也还好,别怕,其实很多事情,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
当时的我,对这句话似懂非懂。只是觉得,他要去追求新的挑战了,而我,还将继续在这熟悉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写着代码,心里甚至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焦虑。那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里蕴藏的深意。
这些年,我依然做着程序员的工作,虽然技术日益精进,但职业上的焦虑却时常萦绕心头。看着身边的人来来往往,我开始思考:我的未来在哪里?我又能做些什么?
直到最近,在业余时间折腾出海项目和小程序开发的时候,我才逐渐领悟到当年同事那句话的真正含义。
最开始,我只是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付诸实践。从零开始学习如何搭建一个面向海外用户的网站,从研究用户需求,到选择合适的技术栈,再到后期的运营推广,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此同时,出于兴趣,我还尝试着开发了一个小程序,虽然规模不大,但也五脏俱全。
在这个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尽管网站出海和小程序开发是如此的不同,一个是 B2B、一个是 B2C,一个面向海外、一个立足本地,甚至使用的技术栈也有所区别,但它们背后的一些核心逻辑却是惊人地相似。
都需要深入挖掘用户需求,都需要认真研究关键词,都需要编写代码、本地调试、部署上线,都需要进行后期的 SEO 优化、外链建设、媒体宣传……这些环节,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线索,将这两个看似不同的项目串联了起来。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多年前同事的那句话:“聊到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我恍然大悟,原来他所说的“底层逻辑”,指的就是这些跨越了具体项目形态、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的核心规律。
不仅如此,这种“底层逻辑”的相通性也体现在我熟悉的编程领域。无论是 Python 的简洁优雅,还是 Java 的稳健强大,亦或是 C++ 的高效灵活,它们虽然语法各异,但在循环、判断、函数、分层等这些基本概念上却殊途同归,甚至连设计模式也大同小异。
这个发现让我激动不已。虽然这个发现应该是人们有意无意的也会意识到的,但是我如今的感受却如此的强烈。我意识到,掌握了这些底层逻辑,就相当于掌握了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通往不同领域的大门。
这几年,关于程序员职业发展的讨论很多,焦虑的情绪也时常弥漫。但当我意识到这些底层逻辑的相通性后,我内心反而平静了许多。
因为我知道,无论未来的方向如何,无论技术如何更迭,只要掌握了这些底层的、不变的东西,我就拥有了应对变化的能力。哪怕只是一部分能力,也可以让我彷徨的心稍许安定。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些“底层逻辑”为我们所用呢?
我随后在与一位前辈朋友深入交流后,总结了一套方法论,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我称之为“四步走”:识别、迁移、适配、创新。
识别: 首先,要深入理解你所在领域的底层逻辑。比如,你擅长什么技术?它的核心概念是什么?运行机制如何?常用的框架和模式有哪些?同时,也要去了解你感兴趣的新领域,它的基本原理、关键要素和主流方法是什么?
迁移: 找到你已知的底层逻辑与新领域之间的相似性和类比性。这一步需要多思考,甚至运用一些抽象思维,看看旧领域的经验和规律是否在新领域一样适用,可以怎样进行迁移。做传统软件开发和做出海软件服务的异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适配: 直接照搬旧经验往往不可行,你需要根据新领域的特点,对你的“底层逻辑”进行调整和修正。这可能包括学习新的工具、掌握新的方法、调整已有的思维模式等等, 比如你要从一个纯粹的程序员转变为一个独立开发者,这个过程你就要考虑如何去获取用户,如何去变现,这些都是新的挑战。
创新: 在适配的基础上,尝试将新领域的独特元素与迁移过来的底层逻辑进行结合,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例如你做出海独立站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如何与当下火热的 AI 相结合,让自己的服务更具有竞争力。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学会了骑自行车,那么无论是山地车、公路车还是折叠车,你都能很快上手;你掌握了游泳的技巧,那么无论是在泳池、河流还是大海,你都能畅游其中。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具体技能的学习。相反,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花时间去思考和总结那些底层的、通用的规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如今,当我再次面对职业发展的选择时,焦虑感依然会有,但我更多的是一份从容不迫。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掌握了一些底层的、不变的东西,它们将帮助我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这,就是我从多年前的一句话,到如今的一点感悟。希望我的经历和思考,也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没有哪一套理论是万能的,包括我今天分享的“底层逻辑”和这套“四步走”方法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拥抱变化,持续精进,才能在职场和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底层逻辑也不是万能的。它更像一把趁手的工具,一件贴心的蓑衣,工具是否能用好,蓑衣是否能让旅人抵御风雨,还看每个人当下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