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跟随自己的需求,去主动接触、创造新事物,其实是一种能力。
在过去一年沉迷“玩”第二大脑系统的时候,我无形中发掘了这种能力。
主流的notion、obsidian不适合我怎么办,不懈地找,最终使用heptabase和滴答清单,现在在试玩Tana。
主流的para、iapr体系不适合我的思路怎么办,不断接触新的系统,来自繁中的、来自海外的、冷门的,比如“防弹笔记””inkp””pc(o)”“Access”,然后创造出我自己的系统,尝试不断完善。
主流的闪念笔记场景里,我现在也是flomo+dayone一起用,满足自己的精细化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学到的恰恰就是尊重自己需求,不断融会贯通的能力,因为我本身有很强的强迫症,如果自己用得不舒服就会纠结,然后改造,所以其实我特别能体会新手学习知识管理的卡点,比如如何写、写什么、如何分类等。
建议的话,我的第一个想法都是不要抄模版,自己去创造、边学边创造,这样才会找到自己的方法,而且,创造出契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以终为始地不断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