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携隐Melody
2月前
个人如何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

有个学员跟我说,他们公司是一横一纵组成的矩阵,横面给客户提供技术方案,帮助客户建立定制化的系统;纵面,这些方案的数据、技术积累形成了一个数据库,提供给科研、第三方算法工程师建模使用。

我觉得这个纵横矩阵非常有趣,是另一个理解复利积累的模型。横,是满足当下的主要客户需求;纵,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逐渐积累出来的各种数据、技术、实力,综合在一起,生出了另一种业务(第二曲线)。

第二曲线如果做大,就变成了新的「横」。在第二曲线上累积的新的数据和实力,又可能变成一个新的「纵」,产生第三曲线。

拿这个纵横模型去看商业,会发现很多公司都是这样:
亚马逊的横是做电商,纵是物流和云计算。后者又能支持新的多元业务。
特斯拉的横是电动汽车,纵是整个供应链的垂直整合。
苹果的横是手机和电脑等产品,纵是OS系统打造的闭环生态。
谷歌的横是搜索,纵是由此不断积累出来的大数据、AI和其他技术。

拿这个纵横模型去看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也更容易理解这是一种主动积累与无心插柳的组合。

以我个人为例,我做MBA留学业务,横就是为我的学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了做好这件事,我需要不断精进讲故事的功力,也需要去读很多书,比如看心理学去理解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看商业故事去理解学员的不同职位和行业(学员的描述又反过来让我深入了解了这些职位和行业),看大脑原理去帮学员提效,看认知心理学去辅导学员考试,看社会学理解结构性问题等等。

这些逐渐都汇聚成了我的纵,我把它叫做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从这里生出了《纵横四海》这个读书播客,又生出了《Ready Go》这个商业故事播客,还出现了讲每个人自己故事的《携谁隐》(虽然好久没更新了)。很多人都觉得我两年做了四个播客(还有一个《纵横四海|番外》)动作很快,其实这些都是纵轴上已经存在多年的东西了。

我觉得这个纵横模型,非常适合给个人检验自己的积累。

很多人只知道纵深积累,也就是在自己的领域努力专精。但这个策略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好用了,因为能专精的领域都越来越卷了。我之前一直说,更好用的是「组合拳」,因为每一个元素上你单独都打不过,但排列组合起来就占据了独一无二的生态位(我的播客就是这样)。

那这个组合,其实是从「横」面上积累来的。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不用老想着怎么纵深,只要踏踏实实,给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耐心去不断优化每一个细节,做出1%的提升,形成SOP,组合拳会自己「长」出来,而你其实并不知道它长成什么样,你只需要抱有信念,耐心耕耘即可。

这个纵横模型,也能解决大家害怕看的东西太杂,不知道广度和深度如何平衡的问题。

就是只要跟你现在能为他人创造的价值有关的,都可以涉猎。按直接相关的程度排序,以自己的能力为限,优先涉猎那些最直接相关的(也就是我一直说的,读书要从兴趣出发)。慢慢能力圈会扩大,涉猎也会越来越广,但总体来说,都是环环相扣的,不是点状随机分布的。

比如,我想要提升大脑效率,就读了很多大脑神经学;大脑神经学中涉及到很多人类心理表现(心理学的另一面其实就是大脑神经学),我开始读心理学;人类心理又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我开始读社会学;社会结构要追溯历史形成原因,我开始读人类学、历史、政治。这是涟漪荡开的结果。

很多人上来就想读经济、历史、政治等宏观巨著,但翻开几页就读不下去,就是因为它跟你不产生关联啊。所有无法一环环关联上的,再火、再经典,都暂时不要去读,你和这书的机缘还未到🤭。读在你的关联网内的。

想关联得更多,发散得更广,不是靠随机点几个点,而是靠多兴趣阅读,把你的关联网扩大。

总结来说呢,纵横模型启发了我们,要基业长青,要复利滚动,其实重点不是在一个点上往下挖,而是在目前自己能做的事情上,横面上,做好每一个细节,坚持阅读,扩大关联网,最终积累出一个「组合」纵深,这才是自己真正的护城河。
446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浴室沉思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