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刘勿锋
19天前
创业思维,越早培养越好,即使对于打工人也是如此。

和最近接触到的一些想找产品工作的实习生聊天下来,他们普遍的预期是,产品工作就是做做功能设计,画画原型图,写写prd。几乎很少有人对于商业感兴趣,更别说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了。

但从就业市场来看,单纯做功能的执行岗位,上限就是低的。执行岗位,3~5年经验的时候最是吃香,上哪找工作都相对容易。但越往后,难度就会越大,尤其是经验的专业度和复合度,还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情况下。

从用人方的视角看,同样是两个不能独立拿到结果的人,为什么要多花钱招一些年龄更大,要求更高,但经验水平并没有更高的人呢?

不过这也不能怪大学生,毕竟学校里也从来没有系统性的商业启蒙。商科的可能还好点,每天还会耳濡目染一些商业故事。但文科、工科、和理科的学生,给人的感觉是出来就在进厂打工。

那怎么改变呢?

其实锻炼商业或业务感觉,也是老生常谈的两个方法,只不过现在的大学生还是很多人不知道。

第一,是尽可能让自己去到离钱近的位置。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2B业务里,销售就比产研离钱近;2C业务里,市场或运营就比其他岗位离钱近。

对外行而言,评价一个工种好不好,一般只知道看这个工种的平均工资水平。于是就会得出,在互联网行业里,找工作最好找研发,其次找产品,最后才找运营。

但对业务视角的锻炼,对理解赚钱的逻辑而言,却恰恰相反。因为业务链条越往后,就离钱越远,越难理解一个业务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也就引出了理解业务的下一个关键。

第二,即尽可能去梳理清楚自己公司或所在业务的赚钱模式,以及这套模式是如何搭起来的,又是如何运转的。

一个业务,拆解下来,大体就是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客户怎么来,怎么转化,成本怎么控制,如何做到规模化等等。

这些信息,就得靠自己去观察,去找人聊天来获得。当然了,在职位层级比较低的时候,肯定是难以接触到真实的业务数据的。但没关系,能有个模糊的印象,也好过完全懵懵懂懂。

很多人职场发展上,一直走专业路线,但由于不掌握生产资料或者关键技能,永远只能在细分的职位里工作。

而另一部分人的技能,直接就有相当多人需要。只要解决了获客和成交的问题,就能有机会开启自己的业务。多一种人生选择,不就多了一份底气嘛。

而要了解获客和成交的模式,最直观的,不是听课或者看书,而是看自己公司的业务里,是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如果打工是为了以后不再打工,就要早一点有这些意识,多观察,多思考,然后自己做一些小尝试去验证。
442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职场那些事儿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