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我开始放弃对能力高低、光环大小的执着了。
以前总觉得,是落后才会挨打,是人微才会言轻。所以,要努力变得更强,要用光环亮瞎他们的狗眼。
可越到后面越发现,在努力变强的之上,更重要的是方向;而在方向的背后,更本质的是“在场”。
1、
所谓“在场”,套用的是股市谚语:“闪电劈下来的时候,你最好在场”。
①
也就是说,当股票暴涨的时候,人手里刚好有这支股票。
迁移到的工作生活中,也就是某个领域有了红利的时候,人恰好在这个领域。
②
所以,这些才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看似不如自己的人,取得的成就却远高于我。
就拿打工来举例,论专业,很多老板不一定比我强。
可在公司蒸蒸日上之前,他们就早早过来,把“生态位”占了。于是,等看似能力更强的我慕名而来之时的时候,就只能在他们下面做“牛马”了。
2、
想通这一点过后,我越发深刻理解了:
①
慕强似乎也没啥好慕的,除非说有相互成就的合作机会去聊聊,否则更多羡慕的,不过是“刚好那个人在场”。
更不用因为自己的出身、学历、家庭、背景不好,就贬低自己。
不只是因为,付航说的句“只要你敢勇敢爱自己,就总会有人爱你”;
②
更重要的是,如果如果这些本就不好了,那就不要再在上面浪费时间了。
赶紧去发掘自己的优势,去找到那个不看任何出身、学历、家庭、背景只要保证「在场」就能有收获的地方,然后用自己的优势挤进去。
比如,更新兴的行业,更蓝海的市场……
3、
关于出身、学历、家庭和背景,我再补充个题外话。
①
生成式AI这一波,我见过不少名校、名企背景的参与者,讨论AI时总是异常踊跃,AI落地时十指坚决不沾阳春水。
之前的光环,似乎成了当下的束缚。再后来,我就再也没怎么看到他们的身影了。
由此我在想,有时候所谓的“在场”,并不是看到哪里有风口就往哪里冲,冲进去之后抱着手嚷嚷。
就算你背景很牛逼,如果不重度参与、深度思考,那么这些红利,也不见得与你有关。
②
可能就像投资领域,巴菲特强调“永远不要投资你看不懂的企业”。
那些能握到“闪电劈下来”那天的股票,都是巴菲特们看得懂的领域;
而那些最终因为“在场”吃到红利的人,则是通过持续的热爱和投入,在合适领域深耕细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