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4个“国产AI 在投流上杀疯了”背后不为人知的小细节:
1、 当事人对“三张金额图”会火感到疑惑
AI新榜公众号说:“这几天,三张体现国产AI产品广告投放金额的图片在AI圈内广泛流传。”[1]
我也在网上搜到了一些讨论,确实跟这三张图更相关。
但作为当事人之一,我始终无法理解,既然都是“AI圈”了,大家为什么没有关注到3 张图后面「那3000 多字的国产AI投放策略」呢?
这篇文章的核心思路,是拆解国产AI 营销战背后的机会,看看我们普通人能否在里面分一杯羹。
完全没想到,绝大多数人文章开头都没看完,就拿着那 3 张图去狂欢了。
2、吃瓜群众之外,不乏真正的“生产者”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只吃瓜。
①
公众号后台,是可以看到“阅读最多”排行榜的。top2的阅读者中,便有负责某款非常非常赚钱的AI工具增长的朋友。
也活该人家产品赚钱,因为他们的员工,不是冲在吃瓜的第一线,而是反复阅读文章中梳理好的投放策略,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了。
除了这家公司之外,某「跑通PMF且ROI为正」的AI 公司老板,某「用增经验丰富且在看AI领域投资机会」的投资机构等,也都主动联系上了我们。
②
说完甲方,再说乙方,某位接过几乎所有国产AI 广告的AI 自媒体留言:“写的很好,堪称我的吃饭指南。”
而在这条留言的后面,还有两条都是关于接到广告和“吃饭指南”的讨论。
此外,某头部互联网社群,已经联系我参加他们的线下活动,并组织“AI自媒体”相关讨论了。
③
如果看到这里了,感谢你的耐心,也由衷希望你不仅吃瓜,还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机会。
比如,如果是甲方,不妨看看同行们的营销战略,看看哪些值得学习对标,哪些又有必要针对性狙击。
据我所知,很多公司投流的只负责投流,投KOL 的只负责投KOL,大家甚至不在同一个城市。那么看完这篇,不管是投流的还是投KOL 的,大家都可以知道更全局的数据和策略了。
或者,如果是乙方,不妨看看AI 行业用作获取用户的热钱,主要流向了哪里。然后,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做好准备。且不说一定要赚个盆满钵满,至少挣点零花钱、学会在工作流里用AI。
3、数据准确性,可能跟大家想象得不一样
①
我也看到,网上有很多人,在拿数据准确性说事。
但其实数据不准是正常的,毕竟 app growing 这种公开的第三方数据平台,也不可能抓到全部真实数据。
数据要是真那么准,这会儿我可能就出事儿了,因为这属于泄露人家核心机密。
②
但另一方面,app growing 的数据,也很有参考性。在很多主流媒体上,我们也搜到过基于app growing 数据的游戏行业买量分析[2]。
对于这篇文章来讲,国产AI 买量数据的精准没那么重要,但“谁投得多谁投得少”相互之间的比较,以及Q3、Q4 之间的趋势变化,就非常值得注意。而这些信息,app growing 足矣。
③
开头提到的那篇文章里,“AI新榜”借助新榜数据,重点拉取了近3个月国内15家头部AI产品在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视频号、微博等6个平台的投放内容数量以及具体投放内容。
如果用他们家的数据来交叉验证会发现,绝大多数结论都是对得上的。
另外,我们也观察到,钛媒体等公众号也基于 appgrowing,分析出了各家投流的最新数据。[3]
4、如果真关心国产AI,请用起来
①
三张图引发的讨论,似乎还没有结束的意思。搜“国产AI在投流上杀疯了”,能发现很多跟进的内容。
但遗憾的是,很多文章的思路,还停留在“该不该花那么多钱投流”等问题上。
能感受到大家对国产AI的关心,但也请大家注意到他们在算力上的先天不足。
②
如果说国产AI 在某些方面一定能打赢美国,那么AI应用无疑是个必选项。
国产AI不是不能用,比如在教培场景中,已经能很好帮到大家了。
但基于投流素材我们也不难发现,国产AI应用的场景,还是开发得不够多、不够深。
由衷希望,每一位关心国产AI 的朋友,在吃瓜之余,能结合数据最好的广告[5]把AI 学起来,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把AI 用起来,也能带动身边更多人把AI 用起来。
当大家都用起来了,国产AI 就会有希望。相信,这也是大家最想看到的。
③
最后,还做个小的补充。
那就是国产AI 并不是没有进入生产场景、工作场景。
只是头部国产AI 投流时,更注重C 端用户的获取,因此更多选择了教培场景。
如果关注AI 的招投标信息,就会发现在各行各业,AI已经开始落地。很多ToB、ToG 的单子,金额还不低,少则数百万,多的甚至上亿。[4]
很多C 端投放金额不多的国产AI,正在B端和G 端市场发力。
———
[1]
mp.weixin.qq.com[2]
news.qq.com[3]
mp.weixin.qq.com[4]
mp.weixin.qq.com[5]我们已经整理好 150+的广告,也精选了20个值得看的素材。欢迎加我微信,备注“AI自媒体”领取。
(ps:刻意关闭朋友圈者,恕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