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庸俗成功学,躺平也能赢。看王传的一段话,有感而发,写了很多:
我是个「理性乐观派」,基于以下几个理性原因:
1、由于工业化地生产,普通人生活必须开支占比其实是越来越小的。
《富足》一书计算过当时一部有点贵的智能手机( 800 美元左右)所预装的各种免费技术——
音乐播放器、摄像机、计算器等以 2012 年美元计,价值超过了 100 万美元。
而在今天,在孟买花 50 美元就可以买到的一部智能手机也有同样甚至更好的配置。
照相机、加速计和GPS等传感器的体积缩小了 1000倍,价格也同时下降了 100 万倍。
《未来呼啸而来》写到,就在不久以前,机器人仍然是只有少数大公司才可能拥有的东西。
而今天,我们就可以买一个机器人来清洁家居,价格比买一台吸尘器还要便宜。
比如我去年买的车三十几万,如果搁在今年买的话只需要二十几万。
所以普遍来看,普通人在生活必需上的开销所占比例是在不断缩小的,也就是经济学上的恩格尔系数:“买菜能花几个钱啊?”
是的,我们的不幸往往都是和亲戚、同事对比造成的,抛开不断增长的消费主义欲望,往另一个方向想想:
洗衣机和电饭煲,空调和电脑,四季的水果和丰富的文艺作品……在很多方面其实我们生活得都要比一个古代领主和帝王还要幸福。
2、普通人的赚钱的门槛和成本越来越低,效率越来越高。
无论是知识获取,还是销售产品,建设机会从来没现在这么多,获取成本从来没有这么低过。
首先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打破物理距离限制,发布内容,推销产品,获取客户……
好一点的自媒体流量,可能超过一个百货商场的人流量,超过一个传统地方报纸的阅读量,这个效率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还有可以预见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新世纪的能源等等,把自己看作运用方,而非被替代者,都会带来极大提高个人的生产即赚钱的效率。
3、人活得越来越久,意味着可以复利的时间越长。
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资产积累的投资,本质就是时间和复利,长期呈指数增长。
巴菲特99%的钱,都是50岁以后赚到的;奥美互动全球首席官写的《远见》,提到人80%以上的财富都是40岁以后获得的。
而人的寿命还在不断延长。
194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这个数据,在2022年是77.4岁。
并且近期在延长人类寿命的技术领域,有几项显著的发展和研究进展:
合成生物学的“基因振荡器”: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基因振荡器”,通过调控细胞在两种不同衰老路线中的行进,从而延缓细胞衰老。
医学3.0时代:我们正处于由医学2.0向医学3.0转变的时代,医学3.0时代的重要理念是持续监测和评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抗衰老和再生医学: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许多与衰老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并通过药物干预、基因疗法等手段来延缓衰老过程。再生医学的发展通过修复和再生受损的组织器官,有望实现人类寿命的延长。
那么结论已经呼之欲出:赚大钱要活得久,活得久可以赚大钱。
现在五年挣的钱,也许未来一年就赚回来了。拿生命换钱,是最亏的。
记得大概三、四年前,我的收入翻倍,但是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投入工作了,加上一些压力和情绪,心脏不舒服到影响睡眠。
当时我最大的感受,一是收入翻倍了,但是时薪可能反而是降低的;
二是如果因此罹患什么疾病,工作上赚的钱还不够赔给医院,以及弥补未来收入损失的;
三是我被工作严重绑定了,完全没有精力去探索新事物。
就像王川说的,许多人受到庸俗成功学(还可以加个消费主义)的蛊惑,只是埋头努力工作挣钱,没有认真地研究思考方法论,严重透支体力,年纪轻轻就进入亚健康的状态。
所以关键一步是什么呢?
注重身心健康,保护注意力,劳逸结合,不赚辛苦钱,做喜欢的事情,不要死得太早,在未来世界痛快玩耍,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