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m 在新华社下午发布的专访里透露了影视飓风今年营收破亿,利润破千万。2 年前,年营收千万,团队不到百人,2 年后,影视飓风员工数扩张近 1 倍(124 人),营收扩大了 4~10 倍。
- Tim 对影视飓风之所以高人效的逻辑,概括得非常准确:“人才密度,对内容的深度理解,商业层面影响力扩增”。是前两者造就了后者,影视飓风、飓多多和 Tim 本人的 IP 是前店,高效运转的内容制作中台是后厂。
- 影视飓风创造了一种类似分众传媒的“内容制作+渠道”的独特生态位。如果对标传统 4A 广告公司,龙头省广去年营收 166 亿,小的像早几年被因赛集团以 2.35 亿收购的创意热店天与空,收购前 1 年,1.79 亿营收,净利润 2273 万。他们提供的服务、内容制作压力比影视飓风要小得多得多,品牌传播效果却不赖,影视飓风就显得吃力不讨好。因赛集团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年营收在 5 亿上下波动,从增长潜力上,影视飓风已经具备冲击创业板的潜力,从业务复杂度和结构上,远远不能和因赛、天与空,更别说省广比较。
- 最大的问题还是 Tim 这个符号和影视飓风绑太深了,想靠近无人格化的传媒公司,却像极了东方甄选。
- 只从媒体账号的角度看,营收是很惊人的。主营收 TVC 制作和合作商单,每年超过 100 个合作商单,TVC 制作在某种程度还拖累了内部商单制作效率。慢慢有部分甲方意识到影视飓风本身就是个具备宣发能力的 IP,把 TVC 和商单有机混合,比如今年直接把游戏《三国:谋定天下》的宣发和 TVC 制作过程做成了一期视频。
- 和传统 4A 广告公司对比,业绩肯定不算亮眼,业务模式重,毛利低,组织架构复杂,设备和人员成本过高都是问题,杭州一家小影视制作团队的利润率都可以高于影视飓风,但话又说回来,内容创意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 传统4A 除了代理和数字业务,对渠道的理解很深,甲方愿意付出高溢价给乙方管理预算。一个中型消费品客户的年框(大于 1 到 2 年)费用就能轻松达到上亿规模。分配到制作部分被省广、WPP 这样的巨头 agency 在竞价比稿中灵活“吃掉”,而传统 4A 自己不掌握流量渠道,却可以决定利润如何分配到整个营销链条中。
- 在过去的叙事逻辑里,制作公司属于丙方,负责更下游的内容制作,只能吃巨头的剩菜,偏偏影视制作这一环成本是除开渠道外最高的。影视飓风属于结合两者优势的公司,很像分众这样有很强渠道属性、同时兼具内容制作能力的代理商,具体到渠道资源就是:B站的这批年轻人。
- 年轻人付费能力差,但年轻人在互联网上声势浩大。
- 从产出创意→帮助客户植入商业内容→依靠自有 IP 获取线上流量→出圈传播→形成广告效果,完成有效闭环,而且广告效果是可追踪的,反过来对比日益萎缩的户外广告,影视飓风属于甲方友好型渠道。
- 潘天鸿在 3 年前经历过几近倒闭的绝望,疫情期间无法开工,而账上钱即将消耗完,通过 B 站直播带货救活了公司,置之死地而后生,几件事可以看出他有很强的韧性和魄力,但同样,一些细节也在反复强调,他还只是个活在焦虑中的年轻人。
-- 22 年 9 月,影视飓风阔别两年重新在抖音上线视频,在当时就被炒作为,这是在背刺老大哥 B 站,B站 失去了独家内容优势。活下去、给甲方好好交代观众画像比背刺不背刺重要。
-- 24 年中,影视飓风的一系列服饰周边开始在抖音直播带货,Tim 本人也直接在抖音直播间出镜,难得的是,这批周边服饰在抖音还有专门的针对货架电商的流量投放预算。
-- 24 年 10 月,“平台砍画质”这期视频又把 Tim 推上“背刺老大哥”的风口浪尖。首先,Tim 知不知道 B 站背后存在昂贵的带宽成本、生存压力问题?答案是一定的,影视飓风官网提供免费直链下载原素材,每年都有高昂的 CDN 成本,不过因为几次服务器攻击,已经换成百度网盘的企业下载方案。同样是企业经营,逻辑是类似的。第二,为什么 Tim 还要对 B 站开炮?很多人不知道 B 站其实单独给了“影视飓风”这个账号开了高码率绿车,这个特权是其他账号享受不到的,但越过线的部分实在难以接受:老视频低码率化+新视频的画质锐化。前者是直接降低了旧商单的内容可读性,低播放量的说辞,还能可以理解。后者就非常严重了,给甲方的内容,在审稿和面向用户时变成两个东西,以内容素质著称的影视飓风,在视觉表达上出现了不可控的部分,这已经是在直接挑战影视飓风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创意+高品质商单视频。动到饭碗了,表达愤怒是可以理解的。
-- 24 年 10 月 23 日晚上 11 点,影视飓风紧急发了一支针对 vivo X200 pro 的“拍摄照片有强眩光,但在测评中没有体现出来”回应视频。抛开事件本身,我只看到一个疲惫且恐惧的年轻人,本来可以只发一篇技术文章回应,而选择紧急视频回应,一个 8 分 28 秒的视频,道歉了 5 次,里面有将近 3 分钟内容都在反思和道歉,眼神空洞,无光。
- 实在太近了,因为离“画质论”视频实在太近了,恐惧随时袭来的负评,恐惧随时降低的商单价格,背后的 100 多位员工的生计、家庭,即将发布视频的其他品牌是否会受到影响。
- 倚仗潘天鸿,倚仗影视飓风这个 IP,这和俞敏洪排斥的东方甄选结构很像。
最后图片附上一个彩蛋,18 年,还在苦苦挣扎商业模式,但眼里还有英气,说话还很硬气的潘天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