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把马斯克的五步工作法用于竞品研究,发现很有意思:
第一步:质疑。比如 NotebookLM 真的可以做播客吗?真实去用,发现不是做播客,而是听总结。更像是微信公众号听全文的升级版。用作播客,只是一种用法,不是原始功能本身。
第二步:删减。比如 Readwise 有各种功能,很强大。回到图文阅读场景,结合 AI,真的需要在网页原文保持 Highlight 样式吗?用户划线的目的是什么?是高亮还是保存?阅读纸质书籍时的划线标记,到了网页阅读,有必要直接迁移这种习惯吗?更好的方式是什么?先去掉,会怎么样。
第三步:简化。比如 Notion 有各种功能,Apple Notes 功能也不少了。如果要重新设计一个笔记编辑器,最基础的功能是什么?会发现 Notion 里有大量功能是用于协作的,都可以砍掉。Apple Notes 里的一些隐藏高级功能,也是没必要的。回到最基础的纸笔记录,会发现笔记可以简化为两个基础能力:写和画。能输入文字,能画图表达联系,就是最最基本的笔记编辑器的功能。画图甚至都可以简化,文字里本身有关联。
第四步:加速。研究完一批竞品后,会发现同一个领域,真正有创新的产品很少。再有新品出现时,往往快速看个官网,就能对产品定位有不偏离方向的理解。这时不用再去主动找信息,信息会找你。
第五步:自动化。竞品研究的自动化,是忘记竞品。回归到用户场景,回归到需求集合,从千万需求中取一瓢饮,知道自己擅长哪一瓢,就不用再看竞品了。
以上全是强行附会,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