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上海线下参加了两个月之前报名的,凉意老师主理的——「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工作坊。
报名之前半信半疑,今天体验了一整天,是真「收获满满」
「美好的生活建立在良好的关系之上」&「现在的亲密关系,就是未来的原生家庭」,真「深以为然」
我们上了很多年的学,读了很多年的书,但是没有一门课程教会我们,如何去构建与他人/亲近之人(父母/爱人/朋友/子女/创业合伙人/师徒)的「亲密关系」
特别是需要「找到办法,来好好说话」,并「通过非暴力沟通来改善亲密关系」
工作坊时长共计两天,今天是第一天。
第一天上午的主题是:「谈恋爱到底在谈什么?」
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个人行走于世,囿于原生家庭的影响,都会有一些先天后天影响因素下的「信念」,这些「信念」都不太客观,甚至带着倒刺。
但是我也因此学到:
每个信念的出现,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
要尊重每一个冒出来的「需要」
所有的「需要」都是人之常情
而最最关键的是,是去辨别一个「信念」背后,所透露出的「背后的需要」与「成长点」
这里浅浅举几个🌰:
信念:「爱情就是一个失去自由的过程,越爱越多越束缚」
* 背后的需要:自由、选择、空间
* 成长点:学习与对方共生又保有自我
信念:「我们是一对,就应该在所有事情上想法做法都一致」
* 背后的需要:和谐、交流、被理解
* 成长点:看见不同,理解不同
信念:「我要看到你愿意为了我有所改变,很多习惯你要改」
* 背后的需要:关怀、爱、成长
* 成长点:不要求对方先改变,改变从自己开始
信念:「为人处世上我比较聪敏,对方比较蠢钝」
* 背后的需要:被欣赏、被认可、激励
* 成长点:不再用拉踩获取自信,看见对方的智慧
「“真爱不是一个一步到位的过程,我们不是找到真爱,而是幻灭后重新发现真爱,不是得到亲密,而是幻灭后站起来走了很远,到达了亲密。”——凉意」
「关系的浅水区,是迷恋之爱。会去纠结“谁比较主动”“谁付出更多”“谁喜欢谁多一点”“爱是一种意愿”」
「关系的深水区,是相处之爱。是去思考“是被滋养还是消耗彼此”“会不会倾听 & 共情”“有分歧的时候怎么沟通”“各自有什么内在需要/伤痛”“能不能共同成长”“爱是一种能力”」
「希望后续,我们都会在不这么充沛的星球上,相互支持,活的快乐一点」
「不用「狠」,也不用「忍」,需要「流动」」
第一天下午的主题是:「如何表达/积累爱」
1️⃣ 开始可以尝试做一些书写练习:(1)对方日常做什么会让你感受到爱?(列出至少5项) (2)你日常做什么能让对方感受到爱?(列出至少5项)
2️⃣ 一定要去构建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使用说明书」:(1)你希望爱人怎么样爱你?(2)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 构建完成后,一定要记得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让对方「阅读并理解」这份说明书
3️⃣ 尝试去培养 「积极成瘾」与 「习得性希望」:希望是要习得的。每个人要给「自己的需要」负责人。(「有需要」的另一面代表,你也要「能给到」)
4️⃣ 爱的五种语言:(1)肯定的言辞:不仅讲出来很重要,讲的态度和背后的相信也很重要 (2) 「全在时间」:在一个与对方在一起的时间里,给予对方全部的注意力 (3)礼物:核心关键在于「不期而遇的惊喜」「不介意礼物的载体」(4)服务的行动:只有当服务是自发和心甘情愿的时候,服务才是服务。要区分清楚什么是「唠叨」,什么是「服务」(5)身体接触:拥抱/牵手/摸头/接吻/贴贴.etc
5️⃣ 可以尝试去完成「爱的五种语言」量表,能分清楚自己最需要的「爱的语言」是什么。例如我的结果就是:(1)对我而言,最最关键的是「全在时间」—— 10分 (2)次关键的是「服务的行动」和「身体的接触」,各占7分 (3)第三关键的是「肯定的言辞」,6分 (4)最不在意的是「礼物」,0分。
6️⃣ 何以为人?「感知到别人的需要,给出微小的反馈」就是人重要的存在证明
7️⃣ 大部分的冲突发生,是因为我们在关注「对错和应该」,而没有关注「感受和需要」
8️⃣「沟通最重要的,不是措辞的能力,而是同理/倾听的能力」
9️⃣ 尝试进行一些造句练习:「你觉得(某种感受)是因为你需要(某种需要),是吗?」
「爱与被爱都很重要」
「眼泪是情感流动的证明」
认真的花一些时间和自己相处,去探索自己最关注的部分是什么,去明确自己在关系中最看重的是哪几个部分。
在梳理出自己需求的同时,也去构建滋养他人/给予他人支持/帮助的能力。
愿我们都拥有「良好的关系」,从而拥有「有质量的生活」
因为「好的关系,是有质量的生活最重要的相关性因素」
凉意老师的发心特别好,他希望「100年后,小学生都可以去学习:如何去构建和其他人的关系」
继续期待明天的工作坊内容
(越发觉得高质量的线下workshop真的能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