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听了Reid Hoffman前段时间在斯坦福讲的一节AI商业课,收获了一个对我认知冲击很大的观点:基于LLM的产品,或许可以成为认知层面的GPS。
怎么理解这个观点呢?让我们先从手机地图说起。在没有电子地图的时代,大家出门都是靠纸质地图,但是纸质地图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比例尺固定,无法放大和缩小,二是无法快速定位到自己当前的位置。这就带来了问题,如果我要出个远门,要么我得做很多很多功课,要么我得找个懂路线的高手带着我,不管是哪种方式,认知或金钱成本都很高。
但是有了手机地图以后,这个问题就慢慢被解决了。比如我要从北京开车去新疆,放在之前光是路线这块就是个很头疼的事情,而现在我只需要打开手机地图设置起点终点,一眼就可以看到接近3000km的路线,路上要经过哪一个高速,哪里有加油站,哪里堵车,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个时候我心里已经有数了。当我启程的时候,它会在每一个路口引导我往哪个方向走,提醒我接下来的服务区,帮我绕过堵车的路段…. 在长途自驾时,正是因为有了手机地图,我的大量精力可以从繁琐的路线规划上抽离出来,专注于欣赏路上的风景。
那么,让我们从更抽象的角度来思考手机地图,它做了什么事情?
首先,当用户需要做一件本来很复杂的事情(规划驾驶路线)时,它提供了一套宏观的总体解决方案,让用户感知到它的靠谱,愿意使用它。
其次,当用户实际使用它(开启导航)时,每一步都在合适的时间给用户提供了详细的指引,让用户不再需要为繁琐的细节而担心,只需要相信它,它便会带领用户一步步到达终点。
从这种角度讲,手机地图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它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安全感。正是因为有了它,没出过远门的人也可以放心地开始踏上旅途;在陌生的城市里,因为有它,旅行者可以放心地探索城市的每个角落,不用担心找不到回去的路。在它的赋能下,每个人能去的地方更远了。
对于LLM产品来说,其实也是类似的。在OpenAI o1模型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一些任务中的表现已经可以和PhD媲美,在丰富的世界认知和强大推理能力的加持下,在「地图导航」以外的领域,LLM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强大的安全感。
之前,面临高山,用户可能望而却步,但是有了LLM之后,TA只需要说出来TA的目标是什么,剩下的,就交给LLM。它不仅会告诉你它完全可以帮你处理这件事,还会在每一步给你详细的指引,而对于用户来说,只需要顺着指引向前走,享受这个过程,最后,与目标不期而遇。这就是认知层面的GPS。
话说,人生不也是一段长途旅行吗?有个GPS当向导,或许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