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dexteryy
28天前
中秋去门头沟西边的山里hiking,学习了刚买的DJI Mini 4 Pro,突然认识到无人机的发展趋势,跟XR应用/空间应用开发是一样的:

如图1,传统飞机驾驶(包括操纵穿越机)只支持 front(前进)、yaw(偏航)、pitch(俯仰)、roll(横滚),而普通四轴无人机不支持 pitch、roll(因为无法在过程中保持姿态静止),但额外支持 back(后退)、up(垂直上升)、down(垂直下降)、left(向左平移)、right(向右平移),可以在 3D 空间中任意定位——跟一个 GUI Scene(比如 window)在 XR 空间中的空间定位和移动能力几乎是完全一样的(window 还能 pitch,也就是前后倾斜)

另一方面,普通四轴无人机自身在 3D 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都是服务于摄影需求的,都是相对于被摄对象的,同时要兼顾跟空间中其他实体之间的关系(比如要自动防撞)。这点也跟空间应用中的 GUI Scene 几乎完全一样——window 的状态(除了位置和姿态,还多了大小尺寸等属性),始终围绕着用户在 3D 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同时还要考虑跟其他 window、其他应用的关系

在传统 2D 应用里,「Layout」是指 GUI 元素(视图/组件)之间的静态关系,比如流式布局、盒模型。主要是 X Y 轴上的关系,在 Z 轴上只需要考虑遮挡覆盖关系。不用考虑 GUI 元素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因为这层关系只存在于物理现实世界里,是屏幕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由硬件负责

而在空间应用中,不存在屏幕了,用户周围的整个物理现实空间都变成了软件界面和 GUI 元素的容器。不但 GUI 元素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多了 Z 轴距离,而且 GUI 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比如相对于用户的距离、朝向)也需要由软件自身来负责。由于用户在空间中是始终保持运动的(包括头部的位置和姿态变化),GUI 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动态的。这导致整个「Layout」也因此不再是静态 Layout,「GUI 元素在某种情况下如何移动和变化(包括动画)」也成为了一种「Layout」

这种「动态 Layout」(在 visionOS 开发里称作「Spatial Layout」,在以前微软的 MRTK 框架里称作「Spatial Manipulation」),实现起来是比较复杂的,不同应用在设计和实现上的差别也容易让用户困惑,还涉及到应用外部的交互(在像 visionOS 这样的多任务应用环境里,window Spatial Layout 属于 OS 交互的一部分,而不是应用内部的交互)。所以非常需要统一现成的设计模式,以及对这些设计模式的封装(封装在 OS 或框架的实现中,通过框架提供 API)——相当于把 GUI 元素相对于用户和其他 GUI/应用的移动逻辑,封装在很多「模板」里,可以一键调用,开发者只需要通过「模板」的少量参数来控制 GUI 元素的移动,而不是直接控制 GUI 元素移动和渲染的具体过程和细节

终于说回到大疆了……大疆无人机的产品设计也有同样的发展趋势:大疆越来越多的把无人机的操纵和交互,封装成「模板」,也就是基于传感器数据和算法/AI,把摄影中常用的无人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动态运动关系给「模板化」,把保持这种动态关系所需的运动过程的飞行操作细节,都封装到「模板」里,可以一键执行,只暴露少数几个「模板」的参数出来让用户控制(通过触摸屏和遥控器)

2 中的「一键短片」、「大师镜头」、「焦点跟随」、「延时摄影」、「全景拍照」都是 DJI Fly 应用中的功能名称,这些功能本质上全都是「Spatial Layout 模板」功能,封装了无人机的「Spatial Layout」设计模式

当年大疆 Mavic Pro 一代刚发布我就买了,但使用很少,原因之一是以前没买特斯拉,在北京很少去六环外(北京六环内都是禁飞区),但操作繁琐也是重要原因——

普通四轴无人机跟穿越机不同,享受不到飞行驾驶乐趣,使用过程中用户应该完全专注在实际需求上(比如特定的拍摄需求),而不是飞行操作细节。

这些操作细节既带来了很高的使用门槛和风险,也会严重分散注意力。就好像旅行途中用微单相机拍照,重点是旅行体验和发现/记录,而不是相机本身的操作(比如被淘汰的手动对焦)

新一代空间OS和空间应用的开发方案,应该也有同样的作用,除了大幅降低开发门槛,也能回归当前应用开发的心智模型和工作流,让开发者把注意力放在业务需求、复杂性管理和交互创新上,而不用像飞行员和火箭科学家那样深陷于 3D 空间中的具体运动过程和操纵细节
20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虚拟与混合现实小组

211247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