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和孩子说,要有一个偏创造输出型的爱好。旅行、阅读、看演唱会、看电影,这些爱好当然很好,但它们都偏享乐型。享乐型的爱好可以娱乐自己,让自己开心,但遗憾的是,它们很难形成作品,并对别人产生帮助或者影响。
做一件对别人有帮助,有意义的事情非常重要,这能给我们带来难以言说的成就感。并且我也相信,人生的终极幸福感一定是来自于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的途径必定是通过创造。做一个产品,开一家公司,运营一个抖音号,写一篇文章,拍一组照片,这都是创造。
之前我还看过美国精神神经免疫学教授 Steve Cole 的演讲,他说:如果一个人追求低级的享乐,所有的幸福依赖于自身条件。一旦这些人遭遇不幸,他们受到的应激更为剧烈。如果一个人可以把关注的问题超越于个人,例如社会、政治和艺术,那么日常的应激将明显减弱。
创造能够源源不断的给人以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