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地是他们理解猫,却不理解孩子。
现在普遍有一个问题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了,家长的焦虑不停地向孩子传递。
王德峰老师说:我们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不能孩子人生进程上失败,因为我们自己失去了太多。中国父母很关心自己的下一代,但我们却忘了一件根本的事情,如何帮助下一代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获得心灵最初的力量来面对以后必要的坎坷。
动物只有拥有自己一定的可支配活动空间,精神才容易健康。
生物都是对空间有自己的支配需求的。
以猫为例子,空旷的客厅猫不喜欢,猫喜欢的是能上蹿下跳,能高处巡视,遇人可以躲避到隐蔽的地方。
所以空间里有高地错落的桌子、柜子,有能躲藏的柜子底下,面积不用太大,猫就很开心。
但如果一片什么都没有的空地或者客厅,对猫来说就容易焦虑应激、过度嗜睡、肥胖等。
猫都如此,更何况小孩。
还有些人养猫能想到这些,养孩子就想不到。
很多小孩小时候都很喜欢一群人搞个自己的秘密基地,更小的孩子喜欢待在桌子下面、柜子里面,或者其他一些能进去大一点的缝隙。
现在的孩子看起来有个自己的家,能在外面活动,但属于ta的可支配活动空间几乎为零,时时刻刻都被控制。
生活无非是从一个自己控制不了的地方,到另一个自己控制不了的地方。
无法主动有热情地和环境交互,这种对空间的低支配会影响人对周围环境的感情,对人类的感情产生抗拒心理,厌恶和别人打交道,自我贬低,甚至产生“自己死了也无关紧要”的想法。
如果真的认为自己很重要,为什么有孩子课后作业没完成,就选择自杀呢?
因为ta在环境中确实几乎决定不了任何东西。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网络空间,很大程度上不就是网络空间比现实空间的支配性高,如果现实生活丰富多彩,为什么要在网络上寻求存在感呢?
为什么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
当你拥有权力,周围都自己的可支配活动空间后,还能支配人,做什么都容易是激情、有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