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携隐Melody
6月前
怎么能减少自我攻击?

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学会把事情、结果、甚至自己的一些性格特点,都跟自我认同/身份认同(identity)拆开,独立看待。

比如,刚进入一个领域,完全没经验的时候,事情做不好,那很正常嘛。新手要是上来就像有经验的老人一样娴熟,那经验这个东西还有啥价值?所以,如果你是个新人,或你是职场老人了但进入了一个新领域,一开始没做好,那可太正常了。但很多人就是会开始自我攻击,觉得自己没做好,自己很糟糕。

= 新人。新人 = 没做好。中间这一环是关键信息,不可省略。自我攻击的人就是简单粗暴地将这两个等式合并,且去掉了中间项。明明是「新手」做不好(这就很正常),合并取消之后就变成了「我」做不好(这就是自我攻击)。

不能合并取消,是因为这两个等式的生命周期完全不同。新人 = 没做好,长期成立。我 = 新人,很快就可以改变。那犯错就是增加经验积累,是一种学习,是改变我=新人的过程。

你们看,拆开处理,是不是就更能理性看待了?

同样的还有:我 = 焦虑。拆一下:1)我 = 这段时间任务很多很重。2)任务多/重 = 压力很大。3)压力很大且缺少解压方式 = 焦虑。大家自己来解一下,这三个等式中,哪(几)个可以改变?

不能合并取消,有时候还因为不同等式的成立条件不同。比如,我性格大大咧咧,不关注细节。我 = 大大咧咧,大多数时候无条件成立。大大咧咧 = 会犯错呢?这个等式是不是必然成立?乍看上去似乎如此,细想一想,如果我加上「使用工具」(比如清单)呢?或加上「固化流程」、「精细SOP」呢?

大大咧咧 + 清单检查 = 不出错。大大咧咧 + 严格SOP = 不出错。大大咧咧 + 求助他人帮我把关,也可以等于不出错。

我之前经常说,要格物致知,要ask why 5 times。拆自我攻击的等式,也有点ask why 5 times的意思,至少要问个两三层,为啥结果不好,找到中间的各种环节,而不是直接就把我和不好等起来。我 = 不好,无解。我 = A,A = B,B = C,C = 不好,中间就多出了ABC三个潜在的解决点,改变任何一个都可以改变结局。

当你开始意识到,其实存在一些点,是你可以自主改进的时候,你就会得到自我掌控感,得到希望,得到换个方法重新尝试的动力,这些都会提升你的自我效能感(自信)。

习惯了这种拆解后,自我攻击就会慢慢消失。
1897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浴室沉思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