匮乏状态的下的“热爱”是很可疑的,匮乏程度越高,距离真实自我的距离就越远。
我今年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以前喜欢的并不是我真正喜欢的,我讨厌的也并非我真正讨厌的,我的喜欢、讨厌只是周围环境加给我的偏见。
在匮乏状态下,最紧迫的需求是摆脱匮乏感。
当你在压力极大、极度焦虑的环境中,只要能让你暂时摆脱压力的东西,都会让你感到快乐,你就会以为这是你喜欢的东西。
我曾就是这样。
在黑暗中我将萤虫之光当做救命稻草,视为皓月之光,但那不是我真正喜欢的东西。
另一方面,我总是按照环境给予我的期望而活。
我就像出生在一个沙漠中,自出生就跟着人群前行,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其他方向,只能跟随人群前行。疫情就像沙漠中的绿洲,让我停留,并借由绿洲看见并走向了更大的世界和自己的世界,不再跟随人群。
疫情前的我本质就是一个懦弱无能只会随大流的人,别人说上学,就上学,说学习要好,成绩就好点。就这样一路走到疫情。
如果出生在那十年,估计也是个HXB;出生在NC德国,估计也是一个NC。
我总说我的人生是从疫情开始的,真的是这样,是疫情的停顿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是疫情让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问题,体会属于自己的迷茫,自己去找答案,自己去解决自己的迷茫。
可以体会没有外界预设意义和任务的人生,
让我有了跳出环境的可能性,我自己塑造我自己,而不是被周围环境塑造。
真实的自我一定是在闲暇中涌现出来的,
这种闲暇并非只是身体上的放松,而是心态、精神上的放松。
今年我开始体会到自身的生命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生命充满激情,对未来充满期待,这让我感觉我就该这样活着,生活真有意思,这种生命力是能滋养我的。
我喜欢这种生活。
我自己对于找到自我的一些想法。
要有一个属于自己不被外界窥探的私人空间,生活环境能相对稳定安全。
你可以在这个空间中随便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可以任意展示自己。
最好能找到包容、支持自己而非苛责的人际关系,这也很重要。
因为我们中国社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是不支持、否定这种行为的。
在他们眼中这就是无所事事,浪费人生。
拥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很重要,并保护它不被他人的声音所淹没。
增加自我在场时间,有意识观察、感知自己,记录自己的生活、想法,日记、随笔、便签、文章、视频、音频等等都可以。
意义、方向会在记录中涌现。
大量的输出和行动,会慢慢构建其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它可以帮助我们抵御现实世界的侵袭,不被外界声音所淹没。
要直面、正视自己,尤其是自己的痛苦和创伤,去接纳和理解,慢慢治愈自己。明白这些过去的痛苦、创伤并不能削弱自己当下的价值,自己是不错的存在。
我是通过这些慢慢找到自己,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以后会补充完善这里提到的问题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