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尔行
3月前
我的读后感:《遥远的救世主》人物思想解析
个人书籍评分:★★★★★

这算是一篇解析类的文章,适合读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链接:m.okjike.com)的朋友来看。没读过的话,可以大概看下《10分推荐一本小说|《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当然,也可以大致浏览下这篇文章,或许也有助于理解小说内容。因为都是一家之见,全篇会有些“过度联想”的意思,读者诸君,姑妄读之。

为什么说丁元英的哲学造诣(人生境界)没芮小丹高?如果我们通览整篇小说,会发现两件事:

一,丁元英所做之事只是运用自身智慧进行“趋利避害”而已,并未找到“心之安住处”,并未做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那有朋友就纳闷了,“趋利避害”不是人之本性吗,这不很正常吗?这稍后再谈。

二,丁元英从头到尾也没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虽说全书从头到尾他都像个幕后老大,指挥着格律诗公司的发展,但我们仔细想想,他一直是在被“人性本能”牵着走的。开篇从私募基金退出,原因是赚钱窗口期已经过去了,钱恰好也赚够了,再不收手就有来自goverment与黑道的危险。这是为“利”。接着,被肖亚文安排到古城,与芮小丹相遇,与其相恋。这可说是生活的意外。又因恋人的请求帮人扶贫做了“格律诗”的商业项目,这可说是为“情”。那他自己想要什么?他在做自己吗?没有。

那我们反观芮小丹,能去德国留学,不去,能依靠父亲的人脉与资源做赚大钱的演员或编剧,不做,偏偏要做一个薪资不多、整天打打杀杀、常处于危险之中的警察。这在我们常人看来,不是有病吗?写到这里,我不禁又想到《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他人到中年,混到了中产阶级,有车有房,有妻有子,忽然有一天抛家弃子跑到巴黎去做了一个身无分文的流浪画家,以画画为生,想想真是不可思议。这和芮小丹的选择本质上是不是有些类似呢?——本可以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但却选择了次好的甚至最差的。

刚才有朋友会觉得“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但我们看看芮小丹是在“趋利避害”吗?显然不是。这其实就是两人哲学造诣的差距,或说“对人生认识水平”的差距,或说“天性(佛性)”的差距。丁元英是在大道上(职业选择)有所迷失,在细枝末节上充分发挥人生智慧。所以,我们在这里多少就可以理解,五台山智玄大师对丁元英的评价:一只脚踏进了佛门,另一只脚还在外面。而反观芮小丹,在职业选择的大道上跟随了本心,且也充分发挥能力与智慧成为了女性从事刑警工作的杰出代表人物。

从本能来说“趋利避害”当然正常,从天性(佛性)来说,这就是着相了——未看清事情本质执着于表面现象。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我们仔细想想,能趋到的利其实不是“真利”,能避开的害也不是“真害”,这些“利害”不过只存在于这一由“时间、空间、因果律”组成的世界演化范围内。试想,生老病死,谁不想趋生,谁不想避老、避病、避死?但古今又有谁躲开了?

再细谈趋利避害一词,“利”、“害”一概念是由人类中绝大多数定义出来的,这些概念的出现只是方便于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谈。但世间本无“利害”,只有人心上、直觉上的舒服与不舒服。有人生下来对“动手制作东西”一事比较敏感,那么他长大后很喜欢做厨师或木匠,但由于整个社会的主流观念是“赚大钱、买房买车”,而做“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才有前途,于是在主流观念与家人强迫的情况下,这个人选择做了一名证券交易人员,那你说即便赚了较多的钱,生活质量也较好,那这个人的心会安定下来吗?能够了无牵挂吗?所以说,趋利避害这一概念只是在人有了思维之后才有的东西,它只是一个工具。丁元英是被工具所迷,而芮小丹能够超脱工具,达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的境界。

从儒家思想来讲,人生有三个境界,或说人有三种天赋水平:“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以我比较喜欢的“篮球运动”为例,简单做下解释:

一、“生知安行”,可理解为“一个人生下来遇到事情就懂得怎么做才合理,不那么做心里就不安宁、睡不着觉”,如学习打篮球,有人刚接触篮球几个月,仅凭悟性,在稍微观察别人和自我摸索之后,就能悟到与他自身相符的正确、合理的投篮方式与进攻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篮球水平。

二、“学知利行”,可理解为“一个人生下来通过学习再实践使自己遇事后的处理方式更恰当,然后感受到了带来的好处,便会勤奋地去学习,以便能合理地应对生活中的事情”。还拿篮球举例,有人刚接触打篮球几个月,并未能通过观察别人与自我摸索找到适合自身的方式,而总是碰到挫折——投投不进、过人过不去、防守防不好,后不断努力学习别人的篮球技术,才提升自身水平。

三、“困知勉行”,可理解为“一个人生下来遇到事情总是犯错——处理得不合理,但犯错后也不改因为觉得没错,犯错很多次之后,最终发现确实这个方法行不通,不改就不能进步了,才进行了思考与改进”。依然以篮球为例,有人刚接触篮球几个月,看到个超酷的投篮方式与进攻防守方式,然后未思考是否与自身条件是否相符,就是模仿,模仿完,老是投不进,进攻防守都老是受挫,但觉得自己没问题,是队友或篮筐等等的问题,依然不改进,打了一年多了,后因一场重要比赛的失败,让他认识到确实自己有问题,不该真的进步不了了,才开始思考自身的条件与合理的方式,最终水平得以提高。

三种人的天赋水平虽然不同,但是都是可以达到“生知安行”的境界的。也就是三个人提升篮球水平的方式、快慢虽有所不同,但在理论上,只要时间与因果条件充足,是都可以达到极高水平的。

而在《遥远的救世主》中,芮小丹可谓“生知安行”者,不会因为“利害”去影响自身的生活选择,她所做一切只为“心的安定”,不那么做就不舒服。从这一段书中的对话显然可以看出:

“芮小丹说:您不用做工作,我今天晚上就回去,我不想在这儿影响您的心情。我也想挣大钱过好日子,但是如果我是为了挣大钱过好日子去当编剧,我既挣不来也写不出好剧本。您熬了几十年没熬成大师,就在于此。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让我穷困潦倒,那穷困潦倒就是我的价值。”

而丁元英则是“学知利行”者,一直在“利害”之中兜圈子,做私募基金为利,做格律诗项目为情。而他最想做的“在柏林买套房与好音响听音乐”则一直处于他对未来的想象中——“等......我就......”。

第二次读完后,我认为“芮小丹自杀”这一情节写得很好,因为一定程度上这让芮小丹和丁元英相互成就了。于丁元英而言,芮的死亡让他切切实实地明白了什么叫“自性无挂碍”,什么叫“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这最终会使他的“另一只脚”也踏入佛门。而于芮小丹而言,丁元英应她的善心所做的格律诗商业项目以及因此引发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商战,不仅激发了她对哲学、文化的兴趣,还激发了她想通过写剧本拍影视剧改变世界的想法,而这就改变了芮小丹的人生方向——从“刑警”到“编剧”。这是芮小丹的父亲所希望的,但芮小丹是不能被“好处”所打动的,打动她的只能是“大道”,而格律诗与乐圣这场商战,让芮小丹看到了上帝造出她的最终价值。

还是那句话,姑妄读之,有过度联想之嫌。希望在理解小说内容上能帮助到你。
2628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读书会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