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洲飞到日本看企业
在非洲创业之后,看世界的视角变得更有趣了
前几周去了日本访学,看了十几家企业,去了东京和横滨,被横滨的海边浪漫到了!喜欢横滨。
目录
1在日本的有趣现象
2有趣现象背后,是企业和时代的命运流转
3对中国企业未来的启发
4我为什么要去日本看企业?
🍅在日本的一些有趣现象
【老人】
工作人员非常多白发苍苍的老年人,有落地东京成田机场的海关和清洁人员,再到出租车公交车的司机。国内这个年纪的大爷大妈,早就退休开始跳广场舞了。
【小孩与狗】
街上的小孩很少很少,但是狗狗很多。在横滨的草坪上被各路修勾勾萌化了!
【汇率贬值】
日元汇率贬值,买东西吃饭都太便宜了,所以也吸引来了很多游客,人山人海,机场女厕排队20人,星巴克、711便利店都大排队。
【社畜】
社畜气息好浓、氛围压抑。这次以看企业为主,没怎么去游客区,泡在写字楼工厂附近,看着电梯里穿着一模一样黑白西装的一群人面无表情地沉默,聚餐酒局结束后的走廊里,年轻人给前辈鞠躬到快要磕头了。相比起来,同为东亚国家的中国,职场更有活力、也更有年轻人的向上阶梯,层级观念弱一些。
【餐饮电子化】
餐饮电子化比起中国落后,餐厅每一个菜由店员手工点击单独下单,哪怕30个人的团餐也是复杂一步步点击重复做30次,没有扫码下单,所以光下单这一步骤(还没到厨房)就会花很多等待时间。
日本料理好好吃!!!爱住了。刺身食材新鲜,和牛入口即化,简单的烹饪是更需要食材的保存度的,做了农业之后,尤其佩服能严格管控端到端冷链和质量的企业和餐厅,这是行业发展和精细化运作的结果。花很多时间等菜,也是值得的。
【动漫与宅男】
去了一个电影院,动漫电影排片占一半、远高于国内,观众有很多一个人来的男生,电影院居然女厕不排队、男厕排队,男性电影观众很多。宅男群体广大。
【宠物消费非常发达】
宠物店里,狗狗猫猫的营养品、衣服、玩具,种类太多了,比国内的母婴店里卖给小孩的吃穿用度更细,太牛了。
🍅有趣现象切片背后,是企业和时代的命运流转
日本,在失落的30年,GDP约等于不增长(过去10年平均增速1-1.5%),老龄化,人口中位数48岁,日本出租车司机平均年龄59岁,出生率跌至1.4(保持2.1才能自然人口维持不变),2023年美元计价的GDP,日本被德国反超,从全球第三变成第四。
但是看起来停滞的30年,依然出现了从0诞生、到现在蓬勃发展的企业:
- 萨莉亚,平价意大利餐,日本1000家店、中国400家店,卖300日元(15元人民币)的披萨还盈利,低成本、大规模、单品和区域集中打爆,非常厉害。在东京秋叶原的萨莉亚店,目测大部分顾客在20-30岁之间。
- 优衣库,快时尚服饰,创业30多年,2000多家店,其中日本800家、中国900家、韩国100家。
有人风光,就有人落寞。谁死去了?转移到中国和东南亚的制造业,曾经日本马桶盖和电饭锅风靡一时,但是如今都被便宜且功能更全的中国制造卷死。
太多企业在过去20年里死掉,任何公司都不能违背时代发展的浪潮,生产传统胶卷的柯达、没抓住智能手机的摩托罗拉,分别经历出售和破产,案例太多了。
个体的背后,是生活与就业息息相关的企业,而企业的背后,是时代,是能吞没、或成就一代人的时代浪潮。
🍅对中国企业未来的启发
中国也会面临类似的老龄化、单身少子化,高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商业模式是多样的,但是最根本的是【社会需求】,这是时代浪潮的本质。
日本的转型,对中国企业的启发和机会有可能是:
✨刚需
- 基础需求:吃饭穿衣,最基础。Shein快时尚在日本短短几年大获成功,过去30年的平价优衣库和平价的餐饮萨莉亚,都成为经济停滞后成功的企业。
- 生活多样化需求:消费电子,吹风机、美容仪、智能音箱等都可以更卷,也可以一边卷、一边出海。徕芬高速吹风机2年做到年销售额15个亿、出海日本东南亚北美,中国的消费电子【制造】和【迭代】能力已经比日本牛了,是绝对的世界第一;但中国目前的从0-1【创新】还有待加强,有了方向和设计之后从1-100绝对是中国人最擅长。
✨精神文明和陪伴的需求
日本是二次元、动漫、IP、宠物等等,中国可能是什么?宠物?身心灵?中国人勤劳勇敢、发展经济、生活更好了,但是群体性焦虑、内心孤独,有很大的精神和陪伴需求市场。
✨第三产业
餐饮的上游,预制菜。生鲜蔬菜的耗损大,轻易做到30%的运输和加工损耗,保存期短、容易变质,运输仓储保鲜成本高,所以能标准化生产运输保存的预制菜,确实能满足社会需求。预制菜在互联网里声名狼藉,不过社会需要的不是禁止预制菜,而是合理地制定规则和监管。
地球大背景是,当今七八十亿的人口要增长到100亿,且因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占地更多,所以耕地更少,有限的耕地养活更多的人,人的食物需求在多样化和高端化,就要有提升食物生产力率的解决方案,冷冻食品、预制菜,都是世界大刚需下的解决方案。
✨大健康
老年社会里,生老病死会提醒人关注大健康包括医药、保健品、食疗、运动户外等。
在日本看到的便利店食品方向:低糖,健康。
而在工作时间长、到了年纪大还在工作的日本,咖啡因类饮料(咖啡、茶、红牛类饮品)在货架占比远远大于中国超市。
这两点结合➡️无糖咖啡和茶很多。
日本的一家罗森便利店,无糖的咖啡和茶非常多,含糖的汽水、果汁反而少,和中国的现在很不一样。2023年,上市12年后,无糖茶饮东方树叶销售额破100亿,想当年,东方树叶被骂难喝了多少年。
说明了什么?产品没变,需求变了,这是趋势,是未来。
✨出海
活到现在并且活的好的日本企业,都成功出海了,有显著的第二增长曲线。中国各行各业真的太卷了,出国卷卷别人,挺好的。
🍅为什么要去日本看企业?
如果问我,为什么要去看企业?那就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初心】:
做一份事业,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商业杠杆,造福社会。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需要3个要素能力】
1. 有足够前瞻性,站在行业发展的浪潮里,【看到供需不平衡的机会】,从而抓住良机、站上最大的杠杆,把商业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
2. 看到真实的需求,有本事高效、低成本地【做出好产品,去真正创造社会价值】,满足市场需求。
3. 时代需求变迁的过程中,企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满足了需求、从而帮助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本质原因,是能【推动社会进步】,包括产业发展、科技发展、文化和精神进步。
改革开放,激荡40年,高速增长可以掩盖一切问题,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历史里,没有发生过任何一个国家超过40年的连续高速增长;接下来的40年,客观经济规律是不可能继续高速增长的,但是一定会发生结构性转型,充分暴露高速增长之下掩盖的问题,这两年的产能过剩、工厂内卷、降本增效、降薪裁员、企业死去,就是转型时期会发生、为了转型也必须发生的事情。企业倒闭、行业萎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下一个机会,永远地死去。
作为一个仅仅工作到第8年的人,有没有这些能力?我知道,自己没有。所以我【要做的3件事情】非常清晰:
- 不停扩展认知:包括两方面,理论(看书学习)和实际(聊100个公司和行业)。
- 穿越时代,有战略前瞻性:去到实地,看足够多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发生的事情,有的在中国之前,有的在中国之后;好在,有足够多的案例站在非洲发展时光机的未来,有很多经验和理论可以借鉴,属于一个地理+时代套利了。
- 实践:亲手干永远最重要,占用80%以上的时间。没有做企业、管大团队的能力,没有做营收利润、管现金流的能力,我就没有资格在这里做春秋大梦,去当个按部就班的普通工种社畜就好。现在还是实践的初学者,动手能力没有捷径,只能干。
如果你来自农业和上下游(包括农药、种子、肥料、贸易、物流等),或者做生鲜、出海、线下连锁(经历过从50家店到200家店的过程)、影响力投资、看农业食品的投资人、或者同样在非洲,欢迎后台私信+自我介绍,交个朋友!
总之,看100个行业企业和打法,认认真真学和亲手干10招,复盘、迭代、改进、拼命试错,才有可能成功1件事。日本之行结束,有好好看十几家企业,在国内、新加坡也和前辈请教了具体战术和行业操作,回肯尼亚继续实践,在一滩泥水里把手弄脏,开开心心地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