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Rey_L
20天前
为什么拼多多是超级印钞机,而美团却不是?

明天美团就会发布 2024 Q1 财报,作为持有美团超过 4 年的小散,有必要在事前说一些我的看法,而非当一个马后炮评论家。

先说结论,美团与拼多多都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最成功的几家公司之一,都有着很深的护城河,美团在外卖这件事情上的护城河(市场份额 70%),甚至比拼多多在低价电商还要深。但就整个生意模式而言,拼多多是超级印钞机,而美团是很难赚大钱的苦生意。

很多人会误会,美团 2023 年经营利润 134 亿元(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 387 亿元),怎么可能很难赚大钱呢。我说的赚大钱,是从投资万里挑一的角度,相对伟大公司而言的,我毫不怀疑明天美团会交出一份利润很可观的财报(大盘增长+春节是消费旺季+旅游旺季,而且美团优选在收缩亏损)。但拼多多按照现在的增速,完全释放利润的话,会在 2025 年实现 1500 亿的净利润,而美团会在 500 亿以下。美团的合理估值是在 9000 亿港币左右(现在为 7000 亿,不存在严重低估)。以下是计算逻辑:

最核心的业务:外卖(包括日均千万单的美团闪送等即时配送服务),市场份额 70%,完成了垄断,进入门槛极高,完全看不见竞争对手(按照上周蔡崇信的说法,饿了么其实放弃了在外卖上跟美团竞争,只是作为本地零售的履约基础设施而存在)。按照每年 15% 的增长(实际上是 25%,考虑到会越来越慢), 2024 8000 万单,2025 年可以实现 1 亿单/天,客单 25 元(晚点报道说的 51 块客单是违反常识的,属于结算时的表面金额,扣减各种红包优惠后应该在 25 元左右,美团拼好饭占比进一步提高后,这个客单价会更低),按照 4% 的货币化率,其实就是盈利 1 块钱,目前是 0.43 元。外卖除了佣金收入,还有广告收入(占比应该小于 5%),还有配送履约收入,占比 70%。配送履约是基础设施,虽然现在还在亏钱,但已经从 2021 Q3 的30% 亏损率降到 2022 14.4%,随着订单增加与算法调优,很快就会盈亏平衡,但这块业务是妥妥不可能规模盈利的,国家、社会、餐厅、骑手,都不会允许你盈利,他属于基础民生。

综上,外卖业务利润这几年预计可以达到 300 亿左右,可以给到 20 倍的 PE,意味着可以以 10% 的增速保持 20 年增长。能够在规模大的情况下还有增速,当然是因为外卖是个超级大市场,跟智能手机一样,外卖应该处于 2015 年智能手机的节点,中国人每天 48 亿顿(剔除 6 亿城镇农村人口、剔除老人小孩,剔除早餐,实际的潜在市场规模应该是 10 亿顿左右),现在只有 7000 万单,实现 10% 的年增长是确定性很高的。而由于护城河足够高,客单也足够低(9.9 元点外卖的拼好饭虽然牺牲毛利,但是有战略意义的,防止拼多多这种竞对从低端切入外卖市场),所以可以活得足够久,行业增长自己就增长,可以活 20 年,给 20 PE 是合理的。

王兴说,美团现在跌到只有外卖的估值了,被严重低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美团之前的 5000、6000 亿港币。

再来看到店酒旅业务,2024 年可以实现 500 亿营收(2022年 319 亿营收、2023 410 亿,目前酒旅大盘增长都在 30% 以上),40% 的运营净利润(2022年对应经营利润率为45.8%),意味着 200 亿的运营净利润。这里面又需要分出 2 部分来讨论,其一是餐厅到店,其二是酒店。餐饮到店进入门槛极低,有流量就可以做,不需要像送外卖一样解决履约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用流量卖优惠券的事情,快手可以做,小红书可以做,抖音、视频号也可以做,将来哪个流量平台起来,也会去做,今天我甚至在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买了一张团购券。这就意味着这块业务虽然行业在增长,但你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你老大的位置是否可以保持住,没有垄断就没有超额利润,40% 的净利润率也不太可能保持住。酒店不一样,酒店是目的性很强的商旅消费,有流量的价值不大,反而更有壁垒,目前只剩下携程可以与之一战(携程2023年总营收约为445亿,净利润 100 亿)。综合来看,只能给到 10 倍以下的 PE,因为护城河确实低,有流量就能做,随着竞争的加剧,将来的利润率也会越来越低,只值 2000 亿港币。

美团其他创新业务,小象超市是个优质业务,以每年 30% 的速度在快速增长,优选是个负资产,还有美团打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快驴进货、餐厅 SaaS 等,打包起来都不值 1000 亿。

除了以上三块业务,美团也在讲科技与出海的新故事,但都不靠谱。

科技说的就是无人机送餐,无人机不用交五险一金,不用给配送费,只需要插电,如果把这块人力成本数字化,美团一下子可以多出一千亿利润。当然,这都是痴人说梦。整个 2023 年,美团用无人机,只在特定领域完成了 22 万单,日均不超过 1000 单,而且成本更贵。这在十年内都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再来看出海,香港拿下了第一,我相信美团的组织能力,对付 Foodpanda 这种三流选手,肯定能卷死对方,但如果你算规模,利润 = GMV*佣金率 = 年消费用户*年消费次数*客单价*佣金率,香港的订单量才十万,中东的订单量是百万级别,不到总订单量的 1%,本地生活服务要想实现拼多多做 Temu 一样的速度,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科技与出海,两个新故事都不性感,美团的合理估值就是外卖的 6000 亿 + 到店酒旅的 2000 亿+ 创新业务的 1000 亿 = 9000亿。如果他超出 9000 亿,我就卖了,他确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值钱,记得 2021 年春节的时候,他涨到了 2.6 万亿我也没卖,想想也是蛮疯狂的。

拼多多的生意模式比起美团,优在哪里呢?为什么他就比美团更赚钱?拼多多(指主站)的主要营收,90%是广告,而美团外卖的主要营收,靠的是佣金(不包括履约收入),而非广告,广告占比 5%,说白了,拼多多要比美团卷的多,商家不得不投放广告才能得到订单,原因在于:

1、拼多多是 SKU 导向的平台,而非店铺导向的平台。虽然同样是千万级的商家数量,但拼多多等价于拥有 1 亿个商家同时卷,这就是十倍内卷的总量。

2、全国一起卷,而非周边三公里卷。美团卖的是外卖,周边三公里才能一起卷,很多商家压根不用交广告费,因为竞争不激烈,而拼多多卖的是商品,全国都能送到。

3、拼多多低价导向,低价导致同质化,同质化进一步加剧内卷。

4、拼多多以中小商家、白牌为主,而非大商家、品牌,他们的产品同质化更严重,也只能依赖于投流买广告。

5、美团的外卖,你点来点去就是那十多家餐厅,很快就固定下来了,但拼多多卖的是商品,商品的忠诚度是很低的,你经常会买新东西,不会收藏店铺,店铺没有复购的,他又得重新买流量,这又是一次内卷。

在五重内卷 Buff 加持下,拼多多成了超级印钞机。

这还没完,拼多多还具有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出海业务 Temu,把中国的供应链卖到海外,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美团是没有这种势能的,做本地生活,需要本地的商家,不能利用国内的供给,需要本地的骑手,这让美团出海靠的是蛮力,而不是站在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基础上。

段永平说,买入一个股票需要好的生意模式、好的企业文化,最后还有好的价格。现在问题来了,你觉得市值 7000 亿港币(900 亿美金)的美团与 2000 亿美金市值的拼多多,谁的价格更便宜。(注:不构成投资建议~)
2478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一起做投资人

85681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