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Barret李靖
1月前
浏览器插件是 Agents 类产品的最佳入口形式之一,比较受欢迎的有 Monica、Sider、SearchGTP 等等,它们可以在浏览器中便捷地透出浮层、侧边栏,也可以跟随用户行为,如点击、划词、滚动等产生联动交互,这很强大,也会让人感到害怕,毕竟它就像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用户阅览的所有内容。但正因如此,它们也更有机会做成用户个人的专属助理,使用越久,对用户的帮助就会越明显。

为了兼顾用户体验和助理属性,也有更进一步的产品形态,例如 Arc Stack,它们是直接基于 Webkit 内核进行的二次开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浏览器打造成一个全新的工作台,再利用 AI 加速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和提升组织信息的能力,国内也看到有几个团队在朝着这个方向实践。

个人助理类的产品还有 Rewind,它支持从不同的端主动去收集用户数据,例如在 Mac 上通过录屏 + OCR 的方式将所有行为和数据捕获下来,在手机上通过获取相册、浏览器录屏等权限也能收集到大量的隐私数据。想起一个词,「数字历史」,形容得比较贴切,将个人在终端设备上产生和消费的数据全部记录下来,转为个人的数字资产,而 AI Agents 就是一把开启资产的利器。

Rewind 是一个端侧应用,相比浏览器插件,它具备更多的权限,也意味着可以全方位地拿到更多数据。近期微软推出了 Recall,这是 AI PC 概念下的一款人工智能工具,用户可以搜索和回忆在 PC 上看到的或做过的任何事情,这个产品的设计,就直接把权限的手伸进了操作系统层面。后续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提升,未来在端侧部署也不会成为难事,也意味着 AI 可以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更大程度帮助用户提升效率和创作能力。

最近还看到一款 Mac 桌面端产品 haye.ai,界面很简洁还比较顺手,它跟浏览器插件的思路是类似的,只不过交互在系统层面的,如在网页操作、PDF 阅读、IM 聊天等等任意场景下,随时随地都可以唤起 AI 助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方式。

类似的产品还有 raycast,它走的不是 AI 路线,但近期越来越多的 AI 插件被集成进去,能做的有趣的事情也多了起来。还有被 Chrome 精选的 Sider 插件,近期也推出了桌面端产品,这个产品的体验在每个场景下都十分一致,桌面端同样也保持了浏览器插件的使用体验,同时也提供了全局可唤起的入口。

可以看到,在短期的未来,系统层面抢占入口的现象会增多,陆续卷起来啦。
417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AI探索站

69955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