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达达滚雪球
1月前
重新读了那篇很有名的《囤比特币》,做了一些摘录,分享给大家:
1、对于一个上不封顶的东西,没有必要总是纠结于底在哪里。你们来得虽晚,但并不用懊恼,来得晚是运气不好。

2、如果实在想低成本持币,猜底还不如定投。从8000元定投到900元,平均成本大概是2000元,虽然是最低点的两倍,但是只有最高点的四分之一,应该可以接受罢。

3、下车太早只因愿景太小。

4、绝大多数比特币早期玩家都已经下车,还有很多人眼睁睁看着比特币暴涨就是没上车。这对我们来说是好消息,因为如果他们现在都在车上,币价还能是几万块吗?

5、犹犹豫豫不上车,迫不及待要下车,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心中的愿景不够大。愿景决定了视野,视野决定了行动。

6、比特币似乎永远都还早,我们永远不舍得卖。心中没有愿景,或许还能扛过熊市,但绝对守不住牛市。一涨你就会卖的,千万不要不信,48 万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7、要做到无论牛熊,我自岿然不动,最需要想明白的问题是,它的未来到底有多大?再涨个百倍?你太悲观,百倍太少,让我来分享我的愿景。比特币最核心的应用是储值,它的未来目标就是成为人们的储值首选。

8、那么,在比特币出现之前,我们都用什么东西储值呢?也就是说,我们赚了一笔钱,除去消费余下的部分,我们会以什么形式来保存财富呢?它们主要是黄金、货币和不动产。

全球黄金的总市值是 7.7 万亿美元,广义货币总量是 90.4 万亿美元,不动产是 217 万亿美元。
那么,全球总储值市场有多大呢? 7.7 + 90.4 × 92% + 217 × 20% = 134 万亿。
而比特币总量只有 2100 万,大约有 300 万永久丢失。考虑到比特币储值相对于黄金、货币和不动产的绝对优势,每个比特币将涨到 750 万美元,折合 5000 万人民币。
世界财富总量在以每年 6% 的速度增长,假设 20 年后比特币的储值功能得到广泛认可,那时它的价格应该是 1.6 亿元人民币。
以上计算,仅仅考虑了比特币的储值功能,如果考虑其它因素,比特币的总市值会更高。
换句话说,比特币依然有千倍的增长空间。每 4 年,当产量减半,供应突然减少之后,都会迎来新一轮暴涨。

9、虽然比特币最高涨到过 10 万人民币,但是很显然,人群中的 99% 仍然不理解比特币,仍然没有持有比特币。这当然是好消息,这同样意味着,比特币的上涨空间仍然巨大。

10、比特币的价格从来没有跌落到当时主流矿机的电费成本之下,否则就会有大规模关机现象出现,算力就会下降,从而造成挖矿难度下降。因此,电费成本是比特币价格的硬支撑,这一观点,至少在历史上,都是有效的。

11、具体在什么区间内购买比特币最划算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比特币价格低于200日定投平均成本,意味着在这个时候买币,可以跑赢定投的人。比特币价格低于指数增长模型的估值,意味着在这个时候,币价被低估了。

12、长期来看,我们可以把矿工成本看做基本面。在大多数时间,定投都是极佳的策略。比特币价格同时低于200日定投成本和指数增长估值的时候,就是比特币价格被低估,并且直接购买比特币比长期定投更划算的时候。现在刚刚进入两个比值小于1的区间,我们可能正在迎来史上第三次最佳囤比特币的时机,时间窗口大约一年。

13、李笑来在《韭菜的自我修养》中说过:梭哈是交易参与者的大忌,任何时候都要保留一定比例的现金。最优决策应该是,拿出部分资金囤币,推荐不超过三成,最多不能超过一半。

14、大多数早期玩家没囤住币的原因是,只要行情来了,就完全忘记了比特币的巨大愿景,只盯着眼前的一点点得失,从而忽略了踏空的巨大风险。

15、推荐学习几个方面的内容:批判性思维:这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技能。觉得免费的东西不值钱,就是因为你对信息缺乏鉴别能力。无论免费还是收费,我们对信息的质量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经济学原理:不要只读奥派,不要只读一家之言。读一读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重点理解货币制度、通货膨胀、储蓄、投资和金融,等方面。密码学原理:重点理解概率论、Shannon理论、公钥密码学、椭圆曲线、Hash函数、数字签名、伪随机数生成,等方面。心理学:重点理解认知过程、情绪、压力、健康、行为和态度的相互影响,等方面。
1115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768873人已经加入